无偿献血者皮下瘀血原因分析与预防方法

时间:2022-10-26 12:20:53

无偿献血者皮下瘀血原因分析与预防方法

【摘要】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后皮下瘀血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6600例无偿献血者采血后出现皮下瘀血的人数,并予以追踪随访。结果 6600例无偿献血者中78例献血后出现皮下瘀血,发生率为119%;其中女42例,发生率(134%);男36例,发生率(104%),女性发生皮下瘀血的机会高于男性,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皮下瘀血; 原因/预防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本市街头无偿献血者6600名,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25±192岁),其中女3132名,男3468名。本组病例健康检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年的《献血健康检查要求》标准[1],均无出血性或凝血功能异常疾病,出凝血时间无异常。采血部位均为肘部的浅静脉,如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

12 材料 所有献血者君采用一次性塑料血袋(T 200/T 400 ml)和去白细胞滤器采血,按操作规程采集200 ml或400 ml全血。采血针均采用一次性7号真空采血针头 (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6600例无偿献血者中78例献血后出现皮下瘀血,发生率为119%;其中女性42例,发生率(134%);男性36例,发生率(104%),女性发生皮下瘀血的机会高于男性,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

无偿献血者献血后出现皮下瘀血的原因见表1。出现皮下瘀血者一般用热毛巾湿敷2周后大部分瘀血都恢复正常,青紫消失,仅有2例瘀血面积比较大并且伴有红肿、疼痛等症状,需要口服抗菌药和镇痛剂治疗,在4周左右也恢复正常。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31 献血者采血后针眼按压方法不正确 针眼按压方法不正确是引起献血者在献血后皮下瘀血的主要原因。按压方法不正确包括压迫力度不够、或压迫范围不够、或过于紧张盲目按压根本没有压住针眼、或按压时间太短, 表面看似针眼不流血而实际上皮下静脉针眼却还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导致皮下瘀血。遇到以上情况,就必须要求采血人员在采血结束后告知献血者,尤其是初次献血者正确的按压方法,并保证按压时间足够。正确的按压方法是拔针后献血者应伸直前臂或前臂伸后微微上抬, 再用2~3个手指并拢用力横压针眼5~10 min, 直到确切止血为止。这种按压方法的优点是压迫面积大,能有效减少血液从血管壁的针眼渗出[3]。同时还必须告诉献血者不要过大用力刚采血的前臂,以避免针眼再次出血。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掌握正确的拔针方法,拔针前一定要先解除献血者的心理担忧,以免献血者因过度紧张而造成血管痉挛。

32 献血者精神过度紧张 精神过度紧张也是发生献血后皮下瘀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4]。由于献血者特别是初次献血者心理负担重,精神过度紧张,容易出现血管痉挛,造成皮下瘀血。因此必须加强宣传,以取得献血者的信任和理解,帮助献血者减轻心理负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对紧张过度的献血者,让他先坐一旁观看其他献血者的献血过程,调节稳定情绪,并鼓励积极配合,以保证采血过程的顺利完成。

33 献血者衣服袖口过紧 由于献血者衣服特别是冬装袖口过紧,采血员应在采完血后将其袖口下放到针眼处,以便血液回流和压迫止血。必要时请献血者配合脱去带有松紧袖口的上衣。同时告诉献血者忌用刚采血的肢体用力过大,以防流血。

34 采血人员的专业技术欠佳 ①穿刺方法不正确:采血针尖在皮下反复穿刺,损伤了皮下的毛细血管并致局部皮下渗血,或静脉穿刺时进针太深,刺穿静脉后壁导致皮下瘀血。②穿刺后拔针方法不当: 采血者拔针时针尖与皮肤产生的切力,引起静脉壁的切割伤,使伤口扩大不容易止血。宜先使用无菌棉签盖在穿刺针眼上,不用压力,然后顺着进针方向快速拔出针头后,即用压力按压,同时确保针尖水平,不要抬高或压低,否则都可能划破血管壁。因此所有采血工作人员不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而且都必须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做到进针准确、操作轻柔。要求采用无痛注射法,如进针时绷紧皮肤,快速刺入, 以消除因反复穿刺而造成献血者的紧张害怕心理。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避免由于疼痛刺激对献血者造成的不良反应。采血工作人员还要会针对献血者血管的个体差异,分析总结不同个体血管的穿刺技术,如果血管粗而明显且容易固定的个体,进针角度应该小些, 宜从血管正面或旁侧以20°~30°从血管侧旁以30°角快速进皮刺入血管;而对肥胖者由于血管弹性好,但不易触摸,此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认真寻找,待确定血管走向后以45°角进针。通过提高采血员的操作技术,确保穿刺采血一次成功, 将献血者的痛苦减少到最低。同时对采血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其静脉穿刺技术和服务意识,并采用多种形式调查和征询无偿献血者的反馈意见,以更好的规范岗位责任[56]。

35 献血者可疑有出、凝血性疾病 对部分可疑有潜在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性疾病的献血者,由于出、凝血时间比正常人延长,采血后不易止血,容易形成皮下瘀血[7]。因此要求做好献血前咨询工作,献血前应对每位献血员进行详细的体检和询问病史,尽量减少有凝血功能障碍和出、凝血性疾病者献血。如果遇此类情况,应延长至少30 min的压迫止血时间,并加大按压力度直至止血。同时告诉献血者尽快到医院及时诊治。

36 皮下瘀血的处理 如果出现皮下瘀血,特别是较大面积的瘀血常会引起献血者局部疼痛,导致献血者的抱怨,甚至影响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建设。因此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明确解释瘀血发生的原因,做好献血者的思想工作,消除其恐惧心理, 解除顾虑,并建议24 h后用热毛巾湿敷,有利于组织功能的恢复和皮下瘀血的吸收。如果出现瘀血面积较小的青紫,一般不需治疗,通常1周,重者2~3周后就可以自然消失。而对面积较大瘀血且伴有针眼周围红、肿、痛等炎症表现者,可口服抗菌素[7]。对献血中出现的皮下瘀血进行早期正确的处理,不仅可以安慰献血者,而且对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738.

[2] 王培华.血液的采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17.

[3] 褚晓凌,刘丽霞.静脉采血后局部瘀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中国输血杂志,2004,17(6):449449.

[4] 秦红伟.静脉穿刺拔针后两种止血方法的对比观察.中国输血杂志,2005,18(4):324324.

[5] 王红梅.自粘绷带在献血后皮下瘀血预防中的应用.中国输血杂志,2009,22(12):10161017.

[6] 李珊珊,刘蔚,田明剑.献血不良反应常见原因与预防.中国误诊学杂,2006,6(2):267269.

[7] 陈秀兰,薛维玲.无偿献血者献血后皮下瘀血的原因及预防.临床输血与检验,2007, 9(1): 6063.

上一篇: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83例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