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甩甩,一个人过得精彩

时间:2022-10-26 12:05:11

头发甩甩,一个人过得精彩

现代社会似乎进入了一个特别爱撮合的阶段。各种社交网络的红火就不用说了,几乎把所谓的六度空间理论都更新到了五度甚至四度的地步;技术进步让组个局这种事儿也变成了举手之劳。而城市里年轻的男男女女,活到25岁如果还没被催婚逼育的恐怕都已算幸运儿。

但讽刺的是,人与人之间却并没有因为联系更方便而变得更亲密,时代大背景貌似反而加深了我们的孤独感,交友相亲类相关产业变成了红火的大生意,但也同时把独处变成了一项珍贵和稀缺的活动,选择自己一个人去做某件事甚至自己一个人过―当然是被迫和主动都有啦―的族群变得越来越壮大。

日剧《孤独的美食家》里的经典开场白是对这种生活的最好解读:“不被时间与社会束缚,幸福地追求饱肚时那一瞬间,他不被任何人打扰,无需介怀地大快朵颐,这种孤高行为,正可谓是现代人被平等赋予的,最佳治愈。”―虽然说的只是吃,但你完全可以把它拓展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去。

好莱坞的传奇女星葛丽泰・嘉宝,算是一个被打上了“Alone”标签的人,她不但在自己演过的电影里都设计了“I want to be alone”这样一句台词,在真实生活里她也践行了这一点,始终独处且终身未婚未育。假如嘉宝生活在今天,她的生活方式应该就没有那么特立独行了,而且“Want to be alone”这件事从技术角度看也已经比当时要容易太多。

的确,虽然人类自古以来都是群居动物,但现代社会已经变得让喜欢独居或者有时想独自清静的人可以轻易找到自己的空间。眼下想要一个人也过得精彩,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非常之多。所谓单身经济学,就是有一定消费力的独身者创造的商业机会,可能是更加迷你的商品,也可能是面向单身者的专项服务,哪怕是一些原本看起来很需要成群结队的事儿。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提供“让你一个人待着”的空间。餐馆、酒店、电影院……只要你想一个人待着,就不会有人来打扰你。

说起来,关于独处这件事,地球上可能没有比日本人做得更极致的了。他们有各种针对“一个人”的设计,从吃到住到唱KTV,任何场合任何活动,Alone都不会显得不合时宜。京都大学食堂甚至在每个餐桌的座位之间安上了隔板,这样互不认识的同学们可以坐在一起吃饭而互不干扰,也避免了很多尴尬的搭讪。虽然在交际控看来这样的举动显得不那么招人喜欢,对日本人来说却可能是好设计。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可并不是要鼓吹单身主义啊―这也实在没什么好鼓吹的,而且单身差不多就是那种最明显的双刃剑选项了。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像高木直子那样一个人生活好多年,也不是谁都有五郎叔那种对食物的执念,而且单身久了各种怪癖难免不可控。不管一个人有多么高贵冷艳,人类先天还是为自己设计了团队基因的。

所以还是那句话,有得选真是一种莫大的自由。尽管时代喧嚣,但它也从舆论环境到技术实现都为一个人的生活提供了支持。各位单身爱好者,Enjoy吧。

一个人过也有注意事项

1 不要为了一个人而一个人

不要以为看过几本村上春树的书就懂什么是独居生活了,也不要因为收藏了全套高木直子的绘本就以为能一个人住了。想做《欲望都市》里的大龄单身女青年?先问问你家里那么多长辈的唾沫答不答应。爱因斯坦说得好,年轻时独处令人痛苦,成熟时独处令人愉悦。你真的成熟到懂得一个人生活意味着什么了吗?你可以做到一个人也好好生活而不是日夜颠倒蓬头垢面吗?好好想清楚这些问题,否则装孤独给谁看呢。

2 不要拒绝和逃避人际关系

一个人生活和孤僻抑郁是两回事。因抑郁症而自杀的威廉姆斯的这句话广为流传:“我以为生命中最糟糕的事,就是孤独终老。其实不是。最糟糕的事是与那些让你感到孤独的人一起终老。”于是凡事都被拿来生搬硬套:你让我孤独,我就不和你玩,否则把我弄抑郁了就是你的错!把独处的哲学拿来作为自身社交障碍的借口,有没有想过可能你自己才是那个让别人感到孤独的人呢?哲学家们提倡的独处都是以自省为前提的。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的问题,若动辄因为蛋黄到底何时戳破吃比较好、披萨要不要加边、烤肉要不要裹生菜吃这类问题就绝交,你可能真得孤独一生。

3 确保你有一个人生活的能力

这里的能力既包括经济能力,也包括生活自理能力。都市生活灯红酒绿,确实为每个人都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有前提是有一定的物质基础。钱虽万恶却意味着有选择,财务不自由,生活难独立,还是做爸妈的乖乖儿吧。当然如果财务一自由,就开始糜烂生活放纵自我,也终究是不可持久的。卧病在床反而会给他人制造更多的麻烦,真想一个人好好待着就学会照顾自己吧。

最后,为自己培养点兴趣爱好,不管这个社会怎么变,你总还会对某些东西、某些事情有所执念,抱有热情。而且就算是一个人待着,咱也得找点乐子,是不?

一个人的解决方案

1 一人食

网络上随便搜搜就有各种教你如何做一人份饭菜的攻略,打开下厨房就会冒出“一个人也要好好爱自己”的各类菜谱。餐饮业一直在为一个人吃想各种办法,比如澳门豆捞式的小火锅,围着吧台坐的小酒馆,更贴心的甚至还发明了只有一个人座位的餐桌―这和京都大学的食堂隔板简直异曲同工。日本一家以卡通人物姆明为主题的餐厅还为顾客提供了额外的解决方案:在一个人的座位附近放上姆明娃娃“陪吃”,想象一下,胃口有没有好一点呢?其实时下大部分的快餐厅都基本调到了一人食模式,不管中式还是西式,几个人结伴一起去吃反倒会显得略尴尬。

2 一人行

公共交通中当然是不可能了,但你想想Smart这种车型,尽管也是可以坐两个人啦,简直就是以城市里的单身一族为目标消费者设计的嘛。类似这样对“一个人”特别友好的界面真的很多啊。

3 甚至有了一个人的酒店

荷兰近日出现了只有一间客房的迷你酒店,长宽均只有4米的空间和一个单人间无异,里面单人床、淋浴、厨房、冰箱一应俱全,甚至连咖啡机都备好了。酒店位于港口附近,风景可谓无限,透明的天花板还可抬头“仰望星空”,从外面看就像是一片房子中凸起的阁楼,很难有人能发现你住在里面。至于一晚150欧元的价格到底值不值,就看你有多想自己一个人待着静一静了。孤独的人全球都有,这种单间酒店的模式在很多国家也越来越流行,在丹麦哥本哈根的红灯区、布拉格电视塔塔顶、罗马16世纪的宫殿里,独行侠的专属空间无处不在,也颇受欢迎。比如想住在伦敦伊丽莎白女王大厅的屋顶,不仅要付出每晚200美元的高价,还要通过抽奖,并且机会只开放到2014年年底哦―一个人的时间,真的很宝贵呢。

4 自拍杠真的是神器

手机虽然很早就有了自拍功能,但人的手臂无非那么长,自拍的角度和构图基本没法讲究。于是有了淘宝上最低只卖20元的自拍杠,这绝对是一个人拍照的利器。有一阵网上流行一种假装在约会的攻略图,所有照片拍摄都是自己完成的,用的就是这种自拍神器。人类啊,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5 各种技术都帮你实现一个

技术让生活更美好,尤其是一个人的生活。各色互联网创业能不能成功没人知道,但让你不求人是真的。买菜、买衣服、买生活用品、交水费电费话费都可以用在线支付解决。社交网络看起来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其实更便于一个人生活。想说的话、分享的观点、发泄的情绪,都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展示,不用管有没有人回应;不想互动的好友,分分钟拖入黑名单,仿佛与社会的联系永远是自己在主导,尽管是虚拟的。各种自动化的智能系统也大大便利了独居生活,实时监测健康指数并且和医院联网的医疗App,提醒你出门带钥匙、关窗关灯的感应器,家里的电器也能远程遥控。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技术做不到的。

上一篇:分段器在配电保护自动化中的应用 下一篇:为什么水果沙拉在餐厅卖得并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