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治疗肢体部位疼痛闻效观察

时间:2022-10-26 11:22:20

浮针治疗肢体部位疼痛闻效观察

广东省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复科(528300)

关键词肢体部位疼痛浮针治疗 针灸治疗疗效观察

浮针疗法是一种改良的针刺治疗手法,系中国人民第一军医大学中医药研究所符仲华老师和黄泳老师历经数年所研究探索首创的一种简明易学、安全方便的针灸方法,是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捷确切、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没有副作用等优点,特别是对疼痛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本科于1999年9月开始,于临床运用浮针治疗四肢部们疼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从1999年9月份开始我科于临床随机选取肩周炎、网球肘、膝关节退行性变、踝关节退行性变以及肢体软组织损伤等病例共50例,进行浮针治疗,其中男性39例,女性11例,病程最长15年,最短1个月。

2治疗方法

浮针治疗组:选取疼痛部位的压痛点,运用浮针针具,在局部压痛点周围进针,针尖对准病灶,针体沿浅筋膜(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行进,进针后进行运针,使会尖作扇形所射运动约10分钟,拔出针芯,留置软管约24小时,最后出针。

对照组:随机选取同类疼痛患者共52例,进行常规针灸治疗,实行辨证施治。

3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

3.1标准有效:疼痛消失或缓解,肢体功能恢复;无效;疼痛无缓解,肢体功能无恢复。

4讨论

浮针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方法,它一改传统针刺镇痛、腧穴配方、得气取效的办法,采取针刺皮下的方法,在软组织损伤、神经痛、内脏痛等方面获效甚佳。临床观察浮针治疗较传统的针灸治疗止痛作用强,疗效与患者的年龄及患病的病程无明显关第。一般在手法完毕即可止痛,疗效快、无痛楚、患者更易接受。

从中医理论来说,浮针治疗遵循“以痛为腧”原理。《素问.刺腰痛论》“循之累累然,乃刺之”《素问.骨空论》:“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等均是“以痛为腧”治疗方法是最早记载。浮针治疗进针点虽不在痛点,但仍在痛点周围,两者有相似的地方。《灵枢.官针》说:“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九刺中的毛刺即类似浮针刺法。“引皮乃刺这,以治寒者也。”这些均是斜针浅刺的记载,也就是浮针进针的理论根据。

近年来,现代医学用放射性核素高锝酸钠进行的实验证明,浅刺皮下虽然患者无酸麻胀痛等得气感,但针在皮下2―3cm,加之留针时间长,足以振奋皮部经气,从而推动体内气血运行,使阴阳协调,达到治疗目的。有人曾进行过动物实验,结果发现皮下埋针能够提高痛阈,而且,进针点的选择不一定要按照传统的腕踝针疗法。这些,都为浮针镇压痛打下实验基础。至于留下针时间,有动物实验表明,留下针时间为24上时后针刺效果较好,而留针48小时后针刺效果更为明显,但为方便临床使用,符仲华老师主张留针1天为宜。

但是,目前浮针治疗机理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探讨。另外,浮针疗法可成功地治疗胃脘痛,证明浮针治疗对内脏痛亦有一定疗效。而其它的病种我们尚未进行治疗观察,有待进一步开展。

上一篇:推拿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 下一篇:浅谈脊柱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