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烦、失眠

时间:2022-10-26 10:47:40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有益于个体健康,还能够促使个体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但是,随着社会转型、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竞争加剧,职业人群往往会面临职场压力大、工作负担重、人际关系复杂等一系列问题,一些人就会出现心理失衡,最多见的就是感觉心烦、失眠。

何谓心烦、失眠

心烦意乱一词侧重在烦躁、苦闷、焦虑上。焦虑则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有利于产生动力,促进事件的有效完成;但过度的焦虑往往会使人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和难以自制,并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或失调。轻度的心烦意乱,在年轻人群眼中会被看成是心绪浮躁,在中年人群中会被描述成更年期的变化。因此,它们的出现往往并不受到人们的重视,有时心烦意乱可以通过与人倾诉、增强运动、增加社交活动而得到自行缓解。

但是,心境的持续失衡往往会引起失眠。失眠是指有充足睡眠时间的个体出现长时间的入睡困难、经常觉醒或睡醒后不易再睡、睡眠质量不佳、持续睡眠时间减少等常见的症状。失眠常引起患者苦恼、忧虑,甚至妨碍社会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心境紊乱(易激惹、心情烦躁、应激耐受力减弱)、认知功能缺陷(容易分心、学习或工作效率下降、抽象或创新思维能力降低)、白天疲惫。

心烦、失眠的治疗

心烦、失眠的治疗可以采用药物和认知行为治疗双结合的模式。

治疗与心烦相关的失眠,可应用具有镇静催眠的苯二氮卓类药物,晚睡前足量应用可以促进睡眠。很多抗焦虑药(如具有镇静作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也有助于睡眠。米氮平和曲唑酮是具有抗焦虑特性的抗抑郁药,对有焦虑情绪的睡眠障碍患者有效。也可选用中药制剂,如乌灵胶囊,化学成分与天然乌灵菌相似,对非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有促进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和长期使用。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强调如下几点:

1.加强睡眠环境与睡意之间的条件反射的行为训练。上床后尽量睡觉,不在床上做睡眠以外的事,如读书、看电视、聊电话、担心或制定活动计划等;每天早晨用闹钟定时起床;白天不要打盹或小睡。

2.放松训练。每天练习放松肌肉,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用一些图像引导患者在睡前不要胡思乱想,以减少睡眠期不良的心理活动,避免其他想法影响睡眠。

3.重建不合理的睡眠相关信念。识别、挑战与代替不合理的对睡眠与睡眠缺失的态度,比如过分担心睡眠时间的增多,认为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过分的担心睡眠不能被控制,觉醒后不愿起床,担心一会儿想睡时睡不着。

4.良好的生活方式。尽量避免白天小睡、午睡或卧床;规律的锻炼;睡眠至少6小时;保持规律的每天的睡眠时间;避免兴奋剂(咖啡因、尼古丁);限制酒精的摄入。

(作者周二下午在心理咨询中心有睡眠障碍门诊,周六下午在心理咨询中心有专家门诊)

上一篇:莫让胃酸逆流成炎 下一篇:我们需要怎样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