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治理农村环境污染

时间:2022-10-26 10:36:15

浅议治理农村环境污染

摘要: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已经越来越严重了,环境透支已凸现在广大农村,成为经济发展难以逾越的门槛,不整治好农村环境和生态,和谐社会的实现将会成为空中楼阁。本文从治理农村环境污染角度谈谈看法。

关键词:农村 环境 污染 对策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落实和推进,我国广大农村经济有了本质的改善,农村工、畜、商、农等蓬勃迅猛发展,农民的文化、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安居乐业。但是,农村现代化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乡镇工业废水、废气超标排放,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日趋严重、土壤污染加剧等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今后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在因素。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急需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一、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环境是与城市环境相对而言的,是以农民聚居地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及社会条件的总和。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获得了迅速发展,然而,这种发展却伴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过度干预、大量人工环境的出现,使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特别是在现代工业化的过程中,有的地方由于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期利益,掠夺性开发资源,使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农业生态环境正受到每年工业排放的368亿吨废水、1500万吨烟尘和大量固体废弃物的围困,全国遭受工业污染和城市垃圾污染的耕地达1000万公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越来越大,既占用了大量土地,又污染了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加剧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因为环境污染,粮食每年减产100亿千克以上,直接损失达125亿元。水的污染在我国也很严重。据我国水利部门的检测,我国87%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工业和城市水循环利用率仅为20%~30%。黄河、珠江、长江都有河段被污染。淮河的191条支流中近80%的河段河水曾泛黑发绿。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市内的中小河流已变成排污河,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我国的河流,湖泊等地表水的污染主要来自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农用地膜等农用化学物质。化肥、农药引起的亚硝酸盐、重金属、农药残留的污染,已经对农田土壤、水体、农产品品质,进而对动物和人体造成严重危害,治理污染刻不容缓。

二、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突破口

一要强化农村环境管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环境保护重在全民参与,各级政府要通过组织各种科普宣传和活动,广泛宣传环保法律知识,加强乡镇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的环保教育,使乡镇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引导农民和农业企业在生产、生活中重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从而改善人们生存空间,提高生活质量。

二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农村当地的生产和生活,与农业结构调整、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镇村布局和村庄建设规划紧密结合,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划,严格按照生态功能区或环境要素,划分生产和生活区,对不同区域实行相应的环境标准并严格监管。

三要健全并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各地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农村污染防治的实施细则和办法,提高法律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使农村环境管理走向法制化、标准化。

四要以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载体,建设一批新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示范工程。以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为抓手,引导推动一批具有较好基础、较强实力、生态环境较好的村镇率先达到新农村环境

保护建设的要求。

五要以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为突破口,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规模化养殖场必须综合利用和处置畜禽粪便,并在土地承载能力范围内还田。

六要以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为基础,遵循“废物-处理-资源”的原则。妥善处置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建设生活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契机,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以乡镇工业污染防治为根本,合理布局工业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工业园区进行集中生产、集中治理;以农村饮水安全为首要任务,全面开展县乡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污染整治工作,保护农村饮用水质卫生安全和农村环境卫生。

三、推进农村绿化

1.要切实做好农村绿化的科学规划工作。建议在行政村的规划中明确相应绿化规划的内容,实行农村绿化的分级规划。对经济条件较好、管理水平和文化层次较高的村庄,可以考虑增建标准较高的休闲性村民健身小游园,中心公园等;对经济状况一般的村庄,应把工作重点放在绿化整治上,补足绿量,提升环境质量;对经济基础落后的村庄,应结合绿化整治适当增加经济片林的种植和林业相关产业的扶持,这样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农民收入。要让当地居民参与农村绿化的规划。此外,绿化规划中还应包括农村道路绿化、农田林网和防护林建设,尤其是生态绿化(垃圾填埋场,农村污染河涌治理等)的规划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卫生,体现新农村绿化的特色。同时农村绿化规划还应进一步体现城乡绿化一体化的方向,逐步实现城乡绿化整体系统的协调发展。

2.要着力提高农村绿化的建设和养护水平。新农村绿地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城市绿地,不能照搬城市绿地建设的方法和措施,应把农村绿化作为建设农村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节约、高效、优美”原则为建设宗旨,为村民提供最高效的生态保障系统。在农村绿化树种的选择方面,应以适地适树为依据,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多应用适宜的乡土树种,发挥乡土树种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明显等先天自然优势和吸附尘土、涵养水源、制造氧气、净化城市空气污染等方面的显著生态效果,增强植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在农村绿地,尤其是中心镇绿地建设中,应加快形成和推广复层群落式的生态绿地模式,使绿地建设向植物物种和结构丰富、稳定性强、景观多样、养护费用低的方向发展。在养护方面,明确保洁员与保绿员配备制度,提高绿地养护力度。

结语:

促进环境与经济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锦顺.城乡社会断裂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2005,(2).

[2]张玉林,顾金土.环境污染背景下的三农问题[J].战略与管理,2003, 3).

[3]高潮.论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河山再造的伟大工程[J].小城镇建设,2005, (12).

上一篇:律师在刑事案件证据调查中的角色重构 下一篇:浅议我国消费者破产制度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