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外语教材的能力培养结构

时间:2022-10-26 10:33:58

试论外语教材的能力培养结构

摘要:本文分析了重视外语教材的能力培养结构的原因,研究了形成培养能力的教材结构的方法,最后探讨了培养能力的教材结构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发挥作用。

关键词: 外语教材 能力培养结构 原因 形成方法

外语教材有两个基本结构,一是外语知识结构,一是外语能力培养结构。这两个结构决定编写一本或一套外语教材的体系。外语教材体系的研究是外语教材编制理论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通常所说的外语教材体系,实际上是一种人为的外语知识结构系统,对能力培养结构不够重视。为了使外语教材体系更加科学,符合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对外语教材的能力培养结构的研究。

一、为什么要研究外语教材的能力培养结构

1.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宏观人才培养理念方面,21世纪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社会所需要的是思维科学、心理健康、知识广博、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在微观教学层面,21世纪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应以英语为主体、兼容其它学科知识,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周济在2004年12月于北京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中也指出,在今后一段时间,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要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针对这一培养目标,英语教学在教材方面应体现学科的融合性、知识的时代性和人文理念的融入性,教材内容不仅要传递信息、呈现语言语法知识点,而且要起到提高人文素养、培养综合能力的作用。这就需要兼容并包、科学合理、注重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教材。

2.知识和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在外语教学中,如果缺乏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就不能顺利地达到运用外语和交际的目的。能力是指某个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才能和力量。因此,能力总是伴随某种活动,例如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学生具有这些能力就能比较顺利地进行学习活动,同时这些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学习活动效率的高低。在外语活动中学生需要的基本能力类型有注意、观察和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实际操练能力及创造能力。外语知识和技能与能力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从心理活动层次上看,知识和技能是构成能力的基础条件;从能力形成的过程上看,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从能力对知识和技能的作用来看,一定的能力又是进一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其终生受益。

二、怎样形成培养能力的教材结构

1.把科学的学习方法融于外语教材之中

科学的方法就是认识和研究客观事物的各种方法。教材不仅应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内容,还应逐步地向学生展示如何获得知识的过程和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逐步体验到如何从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认识和解决问题,逐步从模仿发展到独立思考,从学习发展到创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把“人的发展”融于外语教材之中

过去教材的编写一味强调以结构/功能为纲,教材内容只是为学习语言结构和语言功能服务,因此教材内容往往浅薄,不贴近现实生活,不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系统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终生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文秋芳在2001年4月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的“中国英语专业教学与教材国际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中,把英语语言教育的总体理论框架分成3个板块:(1)语言板块;(2)人生观与世界观板块;(3)终生学习与研究能力板块。人生观与世界观板块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融于语言板块之中。人生观是人们对自我及个人生命价值的看法与态度;世界观是人们对人际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看法与态度。具体地说,人生观与世界观板块涉及以下各方面价值观念与态度:(1)自我:自信、自尊、自律;正直、诚实、谦虚、守信;坚强、勇敢;有决心、有毅力、吃苦耐劳;乐观、开朗……(2)人际关系:平等、仁爱、宽容;协作精神、领导才能……(3)人与社会的关系:爱国心、责任心、献身精神、对多元文化的宽容性、民主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4)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生态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所以,教材编写者应以上述价值观念与态度为选择课文内容的重要依据,使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课文学习,更深刻地思考与认识主/客观世界,感悟心智,明辨是非,净化心灵,完善自我,走上健康的人生道路。

3.把其它学科知识融于外语教材之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学生学习外语最终是为了用语言吸收和处理信息。因此,外语教材应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的性质。课文题材应涉及当代科技新发展、社会热点、哲学思想和现代生活等,以便让学生涉猎异文化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文化底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外语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不仅能获取外语知识而且能得到思想教育。具有学科融合特点的教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而且能引导学生面向社会、了解世界、增强国际意识。学科融合也体现了外语课程的拓展性和开放性。

三、培养能力的教材结构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发挥作用

1.“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教师要充分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利用教材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和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来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活动,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外语教学一直受到广泛批评:虽然教师教得很辛苦,但到头来学生掌握的还是“哑巴”外语。事实证明,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教科书中提供的语言材料,更重要的是语言实践。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多样化,与教材编写原则协调统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教材的科学与否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主要因素。21世纪需要的是思维科学、心理健康、知识广博、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所以,编者在编写教材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外语教材的能力培养结构,加强文化知识和人文科学的熏陶,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和思辨能力,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使学生真正成为21世纪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王雪梅.前瞻性、先进性、创新性――关于“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建设[J].Foreign Language World,2005.3.

[2]唐磊.外语教材编制理论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0.12

[3]李慧,庞丽娟.大学英语教改问题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1.

[4]刘道义.新课程所引起的教材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2.9.

[5]文秋芳.编写英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J].Foreign Language World,2002.1.

上一篇:中国童话薄弱原因探析 下一篇:走进英国小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