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乐,乐中学

时间:2022-10-26 09:09:06

学中乐,乐中学

One:Teaching purposep

1.Be able to listen read and say the words:telephone/radio/camera.

2.Be able to listen read and say the sentences:Is this/that a...?/Yes,it is./No,it isn’t,it’s...

Two:The main point

能正确并熟练运用日常交际用语“May I come in?”及其回答“Come in please.”;“May I have a look?”及其回答“Sure,here you are.”。

Three:Teaching aids

多媒体课件,视频投影仪,自制单词魔盒一只,部分学生日常学习用品。

Four:教学新理念

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学生们上英语课能有上音乐课那样的热情和激情,也能在知道下一堂课是上英语的时候兴奋地拍手叫好。所以我一直以来都在课堂上把学生往“兴”和“趣”上引导。特别是三年级刚刚接触到英语,我希望让他们觉得多了一门学科不是多了一份负担,而是多了一份快乐;让他们为掌握了一个新的单词或句型而觉得兴奋高兴,让他们觉得在这样的英语课堂上上课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让新授的知识像一首朗朗上口的歌词一样记忆犹新。那就需要教师花费心思,多创造一些情境,在情境中教和学,这样学生们才会融入其中,更愿意去思考,更愿意把它说出来。所以我在课堂上先是让他们充分地投入,把简单的师生问好变成唱一首英文歌。不是唱一遍结束,而是就像音乐课上的歌曲一样,加上节奏,加上律动,加上游戏,加上猜谜。让学生一上课就打起精神。

Step 1:Warm up

T:Hello,boys and girls,today,the first,let’s guess.有一首歌,它的歌词很特别,都是由26个字母组成的,你能猜出它的歌名吗?

S:A B C song.(猜歌名,并师生对唱,再跟着动画和音乐拍手律动。让学生动起来,达到热身的目的)

Step 2:Review and free talk

1.T:What’s this/that?S:It’s a...T:Yes/No.(师手举某一学习用品问:“What’s this/that?”生回答,师用“Yes/No.”作出判断,让学生初步感知“Yes/No.”,多举两个例子。)

2.T:A...?(师继续出示一熟悉的物品作正确和错误的反问句,让学生学用Yes和No去判断回答,并引出课题Yes or no板书在黑板上,新授or是或者的意思。)

3.T:Is this/that a...?(提问,新授本课重点句型,同样还是让学生们Yes或者No去回答。)

在上述几个过程中,先是让学生复习了以前的知识,然后老师自然地用了本课课题作出判断,让学生初步感知。其实学生平日已经能够正确了解Yes和No的意思,只是没有运用到对一个句子的回答中去。第二个步骤让学生自己判断,其实就是现学现用,及时练习。而第三个步骤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体会新句型“Is this/that a...?”,既是对旧句型的一个升华,又是要让学生知道这个新句型同样可以用Yes或者No来回答。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点其实还是在关注是用肯定回答还是否定回答,而从老师提问的语气和动作提示中却已经得知了新句型的大概理解。

Step 3:

a)用每个同学都有的尺和书操练句型。

b)一个同学拿着自己的物品询问“Is this a/an...”复习“Yes,it is./No,it isn’t.”的用法,并引导学生作出更完整的回答。让他们能够用“No,it isn’t,it’s...”回答。

用学生们自己的学习用品去复习巩固句型,他们更乐于挖掘自己曾经掌握的一些单词,让大家都有机会参与其中,激发他们回答问题的欲望。

Step 4:Fun house练习题(PPT出示一些事物图片,并配有正确或错误的“Is this/that”句型。让学生点击Yes/No并配有鼓掌声和抱歉声,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游戏中巩固句型。)

Step 5:Game抛魔盒

制作一个彩色的魔盒,在六个面上写上不同的单词,请一个同学到前面往空中抛,让其他学生用“Is this/that a...?”去猜单词,抛的同学用简单的Yes/No回答,猜对的同学可以到前面去轮换抛魔盒。

通过实践,孩子们对这个游戏的热情非常高,都不想停下来。覆盖的面也很广,几乎是人人都在举手。而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已经很熟练地运用了本课的重点句型。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要知多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知识,多思想。”他认为小孩子好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在身心的发展中起很大的作用。

Step 6:Read and learn

T:上个单元,杨玲去了王斌的家,那这个单元Nancy又来到了Gao Shan的家口,你看,她正在敲门呢。(PPT出现第一幅图对话动画)跟学新句型“May I Come in?”及回答“Come in,Please!”。

T:那他们又说了些什么呢?看卡通,并回答两个问题。

Q1:Is this a telephone?Q2:Is that a radio?

T:当Nancy发现这像小狗的不是小狗时是怎么问的呢?(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可再看一次动画)

PPT出示一些新奇的事物比如外型是手指的沙发,外型是铅笔的文具盒,并带领大家体会“What a nice...!”的感叹句语气和用法,用此感叹句赞美以上新奇的物品。

回到第二个问题“Is that a radio?”。

T:当Nancy得知她看到的不是收音机而是一个照相机后是怎么说的?(观看卡通片,引出“Can I have a look?”及回答“Sure,here you are.”。)

在这部分过程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老师做一些简单的提示作引导,比如“你看,她正在敲门呢,他们又说了些什么呢?”“当Nancy得知她看到的不是收音机而是一个照相机后是怎么说的呢?”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前提,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减少他们的学习困难,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还可以减轻学习负担。单纯的教和学又怎比得上自己通过自学思考的知识更加牢固呢?

Step 7:熟悉课文内容

a.观看整篇课文卡通。b.跟着卡通读课文两遍,注意语音语调。c.老师带领大家读。d.自由的同桌互相读。(跟着卡通读课文,会让枯燥的事情变得有趣。而这个时候强调语音、语调学生也会更加容易接受,乐于去模仿。)

Step 8:新知总结

a.请学生总结出这堂课所学到新知识,老师可以手势提示参考黑板板书。

b.老师出示PPT总结。

长久以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听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自己试着总结出来,我觉得能说出来才是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还能讲给别人听,这何尝不是我们一节课追求达到的效果呢?学生们当然不会个个如你所愿,让你满意,那我们就耐心地陪着他去回忆,去叙述。最后老师再全面地总结,这时的他们会更愿意认真地听,找出自己遗漏的地方。

Step 9:Homework

a.请同学们回去试着跟录音机大声地朗读课文。

b.尝试用身边的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来改编课文。

要求他们课后大声地跟读课文,那是希望打破他们刚学的课文不熟不敢读的现象。而尝试改编课文,那是现在对学生们课后作业的新的要求,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在于知道,而在于能否学以致用。

Step 10:Watch the story

最后的小故事让大家轻松一下,更是让他们看到刚学的新句型不局限于这篇课文的运用,它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中呈现。

板书?摇Unit 2 Yes or No

Is this a/an...?

Is that a/an...?

May I Come in? Come in,Please!

What a nice...!

Can I have a look?Sure,here you are.

教学反思: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这学期对英语的要求,无论是听、说、读、写都有了质的飞跃。兴趣是学习第一动力的源泉,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年龄小,自控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注定了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动力首先是兴趣。因此小学英语教学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和保持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通过各种形式让英语课堂成为一种享受,无形中便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趣。因此,我确定用游戏活动来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先猜歌曲名称,接着唱歌,然后用抛魔盒的游戏,既复习了互动操练所要频繁运用到的一些以前学习过的学习用品的单词,又很轻松地操练了新句型“Is this/that a...?”,借助PPT用鼓掌声和抱歉声去激励学生操练此句型。在观看卡通的过程中去学习新的句型,最后在一个小故事中体会所学的新句型在课本以外的运用。学习方式多样化,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得他们渴望表达,渴望表现,渴望实践,渴望表演,渴望竞争。让老师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难住,改变了老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和生活的距离。

上一篇:基于思想品德教育视角下的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 下一篇:在英语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