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河西绿洲少免耕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时间:2022-10-26 05:41:55

甘肃省河西绿洲少免耕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摘要 对少免耕技术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少免耕播种技术、秸秆覆盖处理技术、深松技术、分层施肥技术等,将之与传统性耕作方式进行了综合对比,并对少免耕技术中的深松技术与传统耕作方式中的翻地技术进行了着重说明,对甘肃中牧山丹马场总场二场长期以来以翻地为主耕作方式提出新的思路。

关键词 少耕;免耕;传统性耕作;深松;分层施肥;河西绿洲;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 S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3-0239-01

少免耕技术又称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主要是在对作物生长条件进行满足的基础上尽量地减少田间的作业[1-2]。在河西绿洲灌区推广应用少免耕技术,不但可以节省劳动投入,降低成本,还可以节水保墒、改善生态环境,对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少免耕关键技术

1.1 少免耕播种技术

少免耕播种技术在国外已推广多年,近几年,在甘肃省河西绿洲区推广面积逐年增加。少免耕播种技术是少耕、免耕技术和播种技术的复合,是除播种外不再进行其他任何土壤耕作,尽量减少作业次数,只在播种时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通常主要应用于玉米、小麦等作物上。部分农户采取的免秋翻春季耙地播种就是倾向于少免耕的播种技术,被称之为“懒汉种地”。虽然大部分农户对该种种植方式持怀疑态度,但是事实证明采取该种种植方式的土地都没出现亏损,甚至产量还处于平均产量之上[3]。

1.2 秸秆覆盖处理技术

秸秆覆盖技术包括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技术。其主要是通过机械将收获后的农作物秸秆进行粉碎,并均匀地将其抛洒在地表上,或者不将秸秆粉碎,而是直接将整秆覆盖于地表上,使之自然分解,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防止土壤出现沙化,还可以蓄水保土、增强抗旱性及土壤中的肥力[4]。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秸秆还田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可增加0.025%~0.150%,土壤中的容重降低0.057%~0.167%,空隙度增加2%~6%,可提高土壤的疏松程度及透气性,增加土壤对水分及养分的储存能力。

1.3 深松技术

深松技术就是用深松机具作业,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深松使只作业于下层的土壤,不翻土,保持上、下土层不乱。土壤经深松以后,其表层则采用旋耕播种或其他少耕法播种。深松不需要每年都进行,一般每隔2~3年进行1次即可。深松的深度控制应结合犁底层的深度进行控制,一般为30~40 cm。若选择拖拉机进行耕翻的地块,其犁底层的深度一般在25~30 cm,厚度约15 cm。打破犁底层,可以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实现旱作增产的目的。据有关资料表明,由翻地而形成犁底层的冲刷量、径流量别是打破犁底层的1.79、1.94倍。深松35~40 cm,比一般耕翻深13~18 cm,耕层土壤总空隙度增加4.2%~9.8%,在20~40 cm土层中,其渗吸的速度增大近2倍,渗透系数提高5~6倍。据专家测定,深松处理耕层的作物根量比耕翻增加11.0%~39.1%,20~40 cm底层作物根量增加22.0%~47.4%。

1.4 分层施肥技术

分层施肥就是把肥料分别施到不同深度的土层中,通常是将基肥的大部分施到较深的土层,将少量肥料施到较浅土层,有时再结合施种肥,使不同浓度的土层中都有养分供给作物吸收利用,适合作物不同的生长期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该种施肥方法对一些在土壤中移动性小的肥料,如磷肥、钾肥等效果更大。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减少化肥烧苗、伤苗现象。

2 少免耕技术的实施效果

根据农业部研究中心的试验测定,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有6个方面的效果。一是有效地减少了地表的径流量,一般减少的幅度为50%~60%,还可减少约80%的土壤流失,保水、保土的效果较为明显。二是增加了土壤中的蓄水量,增加的幅度可达16%~19%,还可以使水分的利用效果提高到12%~16%。三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肥力,增加物理性状,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03%~0.06%。四是促使粮食产量提高13%~16%。五是降低了工作量,减少2~3道生产作业工序,还可以采取复式作业的方式,有效地降低约20%的作业成本。六是降低60%左右的沙尘暴发生的几率,可有效地抑制沙尘暴,进而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采取少免耕覆盖技术,由于该技术尽量地减少了耕作的次数,不对土层进行翻松,从而减少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及流失,提高了土壤蓄水和保墒能力,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水分及养分条件,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其次,少免耕减少耕作次数,省时、省力、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免耕由于减少了耕作次数或一次完成多项工作,减少机具下地次数,从而减轻对土壤的压实,可以增强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利于作物的生长。综上所述,实施少、免耕技术具有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少免耕技术的实施要点和注意事项

由于少免耕技术在甘肃省河西绿洲区还没有大面积实施,难免会出现操作上的偏差,应该注意以下技术实施要点及注意事项:少耕免耕、播种、复试作业;免耕法对除草剂要求很高,它需要除草剂连续起作用;地面覆盖是免耕的重要组成步骤,免耕法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秸秆覆盖而不是免耕。对排水不良的黏性土壤,则不宜用免耕法;合理轮作,尽量避免连续2年种同一种作物,这样既可合理利用土壤养分,又可抑制杂草和病虫害的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刘宏伟.黑龙江省少、免耕技术模式[J].农民致富之友,2006(9):9.

[2] 宋丽秋.农田少耕及免耕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1(29):39.

[3] 王素艳.农田少耕免耕技术应用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J].现代农村科技,2010(19):50-51.

[4] 王玉玲,刘桂芝,王爱萍,等.少免耕之保护性耕作技术探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252.

上一篇:五河县小水库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双辽市土壤速效养分变化分析及施肥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