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积极预防地面沉降

时间:2022-10-26 05:13:53

到2030年,宁波城区将全部被淹?

这个看起来像《日本沉没》之类科幻电影的标题,却出现在一些宁波专业人士的预测中。究其缘由,就是因为宁波特殊的地质环境结构,以及多年来无度的开采地下水,引起了人们的忧虑。当然,这只是基于不采取任何应对措施的极端预测。

现在,宁波有关方面已经采取了积极应对之策:老三区的地下水开采全面叫停;最后一口地下井也于2008年12月26日封存;接下去,号召每位宁波市民对私采地下水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督。

传言2030年宁波城区全被淹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耸人听闻的预测:如果宁波的地下水开采和回灌还不能做到同步,到2030年,宁波城区有可能在大潮时全部被淹!

不光是网络,这一说法也在宁波一些政府部门里开始局部流传。按照这一预测,如果宁波市区地下水保持前期较高的采灌水平,那么到2010年,沉降中心累计沉降将达570毫米,地面沉降漏斗范围也会进一步扩大;到2030年,沉降中心累计沉降就能达770毫米,地面沉降漏斗范围将扩大到300平方公里。届时,若不考虑城市设防,大潮时整个宁波市区将全部受淹。

就此,记者采访了相关地质专家,他们都表示“无法想象”:

“这种预测完全没有考虑积极因素,比如地下水开采的控制,比如城市防洪建设。但从理论上说,这种极端的预测也是有道理的。”宁波市国土部门的专家给出了相对中肯的意见。

证实 宁波已形成“大漏斗”

和丰纱厂,宁波创办较早的一家近代工厂。然而,正是类似的一批早期工业企业,数十年前开始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宁波的地面开始慢慢沉降。

地面沉降,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地表垂直变形的现象,自然因素包括地震、火山活动等,而人为因素,地下水开采、工程建设等都是重要因素。

宁波市有关部门一直以来都在对地面沉降进行着严密监测,监测范围覆盖了整个宁波城区,包括:海曙、江东二区的大部,江北、鄞州、镇海的部分。2007年,地面沉降“漏斗”面积已达290多平方公里,而宁波建成区的总面积 ,目前只有大约220平方公里。

这个“漏斗”是有中心的,这个中心就在江东民安路与江东北路交叉口附近,也就是和丰纱厂附近。这个沉降中心累计地面沉降量已经超过500多毫米。据介绍,这个区域之所以会成为“漏斗”中心,就是因为几十年前这里集中了一批无序利用地下水的工厂。

危害 地面沉降危及城市安全

宁波市区地面沉降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地面沉降漏斗面积仍呈缓慢扩大趋势。宁波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的有关专家介绍说,宁波市地面沉降初期主要是集中、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大规模城市化建设诱发的工程性地面沉降问题便逐年凸显,而地面沉降已造成宁波城市防汛和抗洪能力下降,城市排污、泄洪能力降低,市政基础设施破坏,城市建设和维护费用增加等,已经制约城市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应对 市区地下井全部封存

庆幸的是,宁波市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积极采取有效对策。

2008年年中,宁波市编制了《宁波市地面沉降“十一五”防治规划》,确定了具体目标,其中海曙区、江东区和江北区等23个街道(镇)为禁采区,除留下水位监测和应急供水井外,其余开采井作封井处理,2008年底达到零开采。

2008年12月26日,宁波市公用事业监管中心会同市水利、国土部门有关人员,对宁波市城区内最后一口应封存的地下井进行封存验收。在此前一年半时间里,有关部门先后封存验收了宁波中磊纺织有限公司、华美线业公司等13家单位20口地下井,从而带动宁波市所有的地下井全部停止了运作。

公用事业监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2000年,宁波市城区凿地下井达40余口,每年度地下水最高取水量达300多万立方米,引发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市城区局部地区地面沉降。

从2000年起,宁波已经停止新凿地下井审批并实行地下水计划开采制度。到2008年12月26日,这一工作终于划上了句号。

不过,地下井也并非完全“一刀切”。记者了解到,宁波市目前还保留了个别用于监测、回灌和应急的地下井。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应急井,据了解,鉴于地表水水质相对较差、易受污染的特点,为预防突发性重大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宁波要求必须留有一定数量的应急井,以保障市民在非常时期的饮用水需求。宁波特别在限采区内选定了一些成井时间短、结构清楚、井管材质好、出水量大的井,在紧急情况下,这些每天出水量可以达到大约2万多吨的深井将被启用。

提醒 管住地下水还要管工程性地面沉降

地下水的限采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中。但是地质环境监测站还是特别提出:“不要以为地下水管住了,宁波就不会地面沉降了。”

这里要提出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工程性地面沉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市区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大量高层建筑物的兴建和建筑群的形成,施工规模的扩大及地下开挖深度的增大,由地面荷载、建筑工程深基坑开挖及降水引起的工程性地面沉降在日益加剧。

资料显示,宁波地面沉降所形成的漏斗面积,2007年较2005年扩大了40多平方公里。扩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较集中的新兴开发区及大规模居住小区。截至2007年,宁波市区地面沉降大漏斗中,出现了诸多工程性地面沉降小漏斗,鄞州中心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对于工程性地面沉降的防治方法,目前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相关

我们生活的城市很可能正在一点一点往下沉,只不过我们一时没有觉察到。

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有96个城市和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80%分布在东部地区。沉降速度是每年10毫米至56毫米。存在较严重地面沉降的城市超过50个。

在江苏的苏州、无锡、常熟等地,地面沉降相对严重。资料显示,该地区沉降面积已达5700平方公里,约占这一地区平原面积的一半,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达2.8米。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总工程师何庆成说,在这一地区,有一座花费数千万元新建的高楼,因为地面沉降,出现了裂缝,最后不得不拆掉。

何庆成解释说,众多城市沉降的主要原因还是人为。地下水、石油、天然气、地热等的过度开采,城市建筑、重大工程造成地基土体发生缓慢变形――这些都在一点点改变着我们的城市。

以开采地下水为例,当一个含水层的水被采出后,这个层位及相邻的弱透水层位就会像被挤干的毛巾,发生萎缩,体现在地表就是沉降。

何庆成认为,虽然地质原因造成的地面沉降很难控制,但人为因素所致的沉降,是可以应对的。“地面沉降一旦形成规模,以人类现在的能力和技术,治理和恢复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我们发现及时、杜绝或者减少沉降的人为因素,是可以减缓或者中止正在下沉的趋势。”

上一篇:中国生态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下一篇:1秒钟:地球的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