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专柜 第12期

时间:2022-10-26 04:06:29

《做我的爱人——向马里奥·兰扎致敬》

演唱:约瑟夫·卡莱亚 Joseph Calleja

演奏:BBC音乐会管弦乐团

BBC Concert Orchestra

指挥:斯蒂芬·莫库里奥 Steven Mercurio

编号:Decca 478 3531

当年,卡鲁索的演唱迷住了只有七岁的马里奥·兰扎,他将歌王的一张唱片反复听了数十次。那时的他或许不曾想到,自己成年后会在银幕上饰演这位心中的英雄,而正是这部名为《伟大的卡鲁索》的影片,摄成后在几十个国家的影院中上映,成就了兰扎的国际声誉,也让他成为众人心目中的偶像,这其中同样不乏日后以歌唱为事业并大有作为者。卡雷拉斯就是其中之一,据说年幼的他看了电影后,居然能将兰扎在片中演唱的咏叹调模仿得惟妙惟肖,家人惊讶于他的音乐天赋,于是将他送入巴塞罗那音乐学院接受系统的训练。若干年后,功成名就的卡雷拉斯以一张名为《我心中的歌》的专辑向兰扎致敬。无独有偶,兰扎的风采也影响到Decca公司最近推出的这张唱片中的主角、马耳他男高音约瑟夫·卡莱亚对于人生的选择。唱片中,他同样选录了一些由兰扎唱红的抒情歌曲和他钟爱的咏叹调,献给这位自己歌唱事业的领路人。

当十二三岁的卡莱亚初次在银幕上看到《伟大的卡鲁索》后,也学起了兰扎的演唱,但他却没有卡雷拉斯那么幸运,“只唱了两分钟,我的嗓子却哑了两个星期”,他回忆道。不过兰扎迷人的嗓音却让他从一个重金属音乐迷渐渐成为美声爱好者。过了变声期后,他开始师从曾在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演唱的保罗·阿斯奇亚克(Paul Asciak),接受系统的训练,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抒情男高音。1998年到1999年,卡莱亚先后赢得米兰卡鲁索声乐比赛和多明戈歌唱大赛的首奖,从而在乐坛崭露头角。之后,他陆续登上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法兰克福歌剧院、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布雷根茨音乐节等舞台,成为炙手可热的歌唱新秀。在不久前揭晓的《留声机》杂志年度大奖中,卡莱亚获颁“年度最佳音乐家”奖,这也是该评选唯一向公众开放投票的奖项。能最终在包括巴伦博伊姆、科泽娜、德赛、巴福杰(Jean-Efflam Bavouzet)、伊莎贝尔·福斯特(Isabelle Faust)等众星云集的名单中脱颖而出,其人气之高,多少让人联想到当年的兰扎。

这张《做我的爱人——向马里奥·兰扎致敬》已是步入而立之年不久的卡莱亚在Decca公司的第四张专辑。唱片中收录他演唱《卡门》《图兰朵》《乡村骑士》《丑角》《歌女焦空达》等歌剧中的著名咏叹调,不过最吸引人之处,自然是他演唱的十余首兰扎的拿手曲目,包括《做我的爱人》《告别罗马》《乘风破浪圆舞曲》《小夜曲》《因为你是我的》《因为》等,这些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红极一时并传唱至今的流行金曲。如今,它们被同样拥有漂亮嗓音和自然乐感的卡莱亚唱来仍很是动听。大多数时候,他以明朗的音色、优雅的风格唱出歌中的绵绵情意。比之兰扎热情的风格,卡莱亚更注重表达每首歌中细腻敏感的情绪,这也让他的歌声多了几许温暖与柔润,给人留下不同以往的印象。

莫扎特:《第二十、二十七钢琴协奏曲》

钢琴:玛丽亚·皮雷斯 Maria Joao Pires

协奏:莫扎特管弦乐团 Orchestra Mozart

指挥:克劳迪奥·阿巴多 Claudio Abbado

编号:DG 479 0075

一直以来,钢琴家皮雷斯都与莫扎特的作品保持着紧密的关系。似乎从一开始,这位意志坚定的艺术家就准备在莫扎特的音乐世界中展开一次追寻真实与美的旅程。在年轻时为“天龙”和“华纳”公司录制的一些莫扎特的作品中,她为我们营造出一个非常亲切的音响世界,以明确而有力的触键、精致的分句为人所称道。当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为DG公司录制莫扎特的全部钢琴奏鸣曲时,人们察觉到在那些纤细、灵敏的音型中,潜藏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创造力,显然这时的她力求在泰然自若与强烈的情感表达间获得理想的平衡。聆听这张她去年与阿巴多合作的两部莫扎特协奏曲的录音,更让人感叹这位年近古稀的音乐家依然能让指尖的音符焕发出新的活力、色彩和意义。此刻的她,与莫扎特的音乐已达成完美的默契,不会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只需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这张唱片也是两位音乐家继十多年前在DG公司录制四首莫扎特协奏曲后的再度联手。这次他们挑选了《D小调第二十协奏曲》和《降B大调第二十七协奏曲》。前者是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中极少数以小调式写成的,具有浓郁的浪漫气息,也照见了作曲家性格中不常显露的一面。后者完成于作曲家去世前三四个月,是一部在纯真的安详中隐浮着淡淡忧郁的杰作,与《安魂曲》一样被视为莫扎特的精神遗嘱。

皮雷斯在演奏这两部协奏曲时,特别注重对主题的塑造,鲜明的形象加之相互的对比,让这里的音乐宛若莫扎特歌剧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化身。当演奏《D小调协奏曲》中那些深具戏剧性激情的片段时,她手下的强音丰满而结实,断然而刚健。不过大多时间她都尽力展现出自己控制力度的美学,显然,对于作品中那些抒情细节的探索与捕捉才是她真正的兴趣所在,也因此,从她指下流淌出的“浪漫曲”乐章充满诚挚的感情。她对于《降B大调协奏曲》中气氛、色调的转变同样相当敏锐,以一种温婉的手法化解作品中忧郁的情绪,体现出高雅的趣味和适度的分寸感,也为听者带去一份超然物外的升华。在阿巴多的指挥下,莫扎特管弦乐团在此的协奏与皮雷斯间达到了最佳的平衡,更使得这里的演释听来生动细腻而充满戏剧性格。

肖邦:《四首谐谑曲》;拉威尔:《夜之幽灵》等

钢琴:本杰明·格罗夫纳 Benjamin Grosvenor

编号:Decca 478 3206

在去年BBC逍遥音乐节的开幕式中,英国青年钢琴家本杰明·格罗夫纳以一曲李斯特《第二钢琴协奏曲》轰动全场。人们在赞叹他那完美技巧的同时,更对这位还不满二十岁的年轻人在演奏中表现的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明的个性感到不可思议。一时间,大家纷纷将好奇的目光投向这个在英国成长、学习的大男孩,并期待他早日推出独奏专辑。此后不久,原本有意与EMI公司合作的他最终签约Decca公司,现在这第一张唱片也与大家见面了。

十一岁成为BBC年度青年音乐家大赛键盘组最年轻的获奖者、十三岁亮相卡内基音乐厅与皇家阿尔伯特大厅、十七岁与英国爱乐乐团在皇家节日大厅的首演门票被抢购一空……从格罗夫纳身上,我们见到了一个典型的“神童”成长的足迹。不过,当聆听他的演奏,或是读到他在访谈中滔滔不绝地谈论时,那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又让人在不经意间遗忘他的神童身份。谈到当下盛行的演奏风格时,这位“九零后”就表现出几分不屑,将之形容为“平淡、沉闷”,他心目中有着自己的英雄,那都是“拥有许多已经失传的、具有表现魅力的演奏技巧”的大家,从拉赫玛尼诺夫、罗森塔尔、弗里德曼、科尔托,到鲁宾斯坦、莫伊塞维奇、霍洛维茨,这些对格罗夫纳的同龄人而言或许属于历史的名字,正指引他在艺术道路中前行。从这张唱片中,就不难发现老一辈大师在曲目选择和演奏风格上对他的影响。

若非底气十足,一位年轻的钢琴家很难在自己的第一张唱片中同时选择肖邦的全部《谐谑曲》与拉威尔的《夜之幽灵》这两部处处是陷阱、稍有不慎就会暴露演奏者弊端的作品。格罗夫纳显然是有备而来。在《谐谑曲》中,他的演奏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力量,且充满智慧和色彩。他并没有借《B小调第一谐谑曲》中疾风骤雨般的速度来炫技,而是更着眼于旋律的发展,对于内声部的注重也让人想起旧时的浪漫派演奏风格。他透过对乐句细节的雕琢,为《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注入细腻的情感铺陈。他演奏的《E大调第四谐谑曲》可谓举重若轻,头尾两段弹得甚为灵巧,中段的歌唱自然感人,尽显轻盈之美。拉威尔的《夜之幽灵》同样展现出格罗夫纳高超的技巧和晶莹剔透的琴音,尤其是在《斯卡博》中,他对音色层次变化的控制叫人炫目,那爆发的热情让音符如瀑布般飞流直下。如此摄人心魄的《斯卡博》上一次出现在青年钢琴家的录音中,或许还是波戈雷里奇为DG公司留下的一张唱片,那已是将近三十年前的事了。

上一篇:天津:“踏寻雷锋足迹”巡展启动等 下一篇:象警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