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综合性学习“动”起来

时间:2022-10-26 03:39:33

让综合性学习“动”起来

综合性学习是以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可供挖掘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材料,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对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实践活动四大板块交融整合、深入开发,就能创造许多综合性学习的机会。

一、课堂教学动起来

1.同中求异策略。《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了较大的变化,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阅读感受和体验、培养阅读能力是其基本特点。因此,我们可采用同中求异策略,即从课文的特点出发,灵活选用教法,设计内容多彩、形式各异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教学《林冲棒打林教头》《少年王冕》《黄鹤楼送别》一组课文,结合该组课文历史性、故事性、人物形象性强的特点,课前“薄书厚读”,设计补充性阅读;课堂举行“我所了解的相关名著与最喜欢的一位英雄人物”演讲竞赛;课后编写独幕剧,小组合作表演。再如《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金蝉脱壳》这组课文,适合用实验观察、资料搜集、知识竞赛等形式,组织学生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查阅生物进化和人类起源的资料,开展“动物小博士”知识竞答……在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异中求同策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并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因此,教师要积极倡导“开放与探究”,实施“异中求同”。从现作的功能来看,写作既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应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关注人生,关注他们未来的发展。美国的作文教学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同样的作文题《我的父亲》,中国教师通常要求学生当堂交稿,而美国是一周内交稿,让孩子们自己去采访父亲、母亲、祖父乃至伯父、邻居等,使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父亲,一篇生动而深刻的调查报告或纪实文学就出来了。

因此,在习作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把习作看作是一个活动的过程,打通习作课堂的前、中、后。如教学习作《啊!我发现了……》,在习作指导时,可分“交流——验证——汇报——习作”四个环节进行:(1)回忆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发现,班内进行交流,促使互相启发;(2)课后组织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获得第一手感性资料;(3)整理加工,在班内汇报验证成果,交流新的发现;(4)指导习作,引导学生把发现了什么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动态的习作流程,实现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3.小题大做策略。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首先要求精心创设交际情境:如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画,制作必要的道具,师生语言描述和表演等这些都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与表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如评讲小报、演讲、当小记者、辩论等,这些无不渗透综合性学习的思想。

以苏教版五上教材中口语交际训练为例,其要求是:请你试着“设计一条公益用语”,并说说你是怎么想到要这样设计的。但文中只出示了三个例句。针对以上训练要求,首先,要求学生到生活中展开搜集,到课堂上进行交流,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其次,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哪些地方可设计公益用语,再到生活中展开调查,发现具体的问题,如“水龙头常流、无人灯、乱扔纸屑、践踏草坪”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实用的公益用语,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研究对策。同时,拓展成果形式,不仅是公益用语,还可以是画、建议书、小品表演等。最后,利用课堂展示成果,围绕自己设计的公益用语、画、建议书等进行口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到要这样设计的?活动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发现?

4.大题小做策略。《课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设计的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要体现语文特点,内容适量,便于实施。”为此,教材安排了“办小报,迎国庆”“‘人与环境’的问题”“搜集、书写春联”“说名道姓”等多种实践活动。因此,在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中,要从体验和研究着眼,坚持“大题小做”策略,从小处入手,对可以进行实验操作的有关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开展“办小报,迎国庆”活动,除了对小报的形式、版面、书写等提出要求外,还应对小报的内容从祖国、家庭、学校、个人这几个层面做明确的提示,使学生易于操作。再如“人与环境”的实践活动,主题很大,难于操作。我们不妨大题小做,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环境(如校园、家庭)人手,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和研究。

二、教师角色新起来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从事的是主动性活动,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呢?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把握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帮助学生总结活动的成败得失,这种主导作用贯穿于学生活动的始终: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提高学生活动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如在开展“周围环境的调查”实践活动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阅历、兴趣、特长、认识等选择调查内容。围绕着本次实践活动的内容,在主题下面拓展出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垃圾与我们的环境”“白色污染”“关于××的调查”。由于选择的内容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所以大家讨论很热烈,而且这样操作起来更切合实际,更容易。其次,学生自己组织小组活动,这样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与合作意识。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质疑问难。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直接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掌握方法和规律,以提高活动的质量。

三、教学模式活起来

通过研究活动的开展,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以教材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以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指导思想,逐步探索一条适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题活动开展模式。

1.课堂拓展式。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延伸,确立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如:学习《神奇的克隆》一课后,组织学生讨论“克隆技术能否造福社会”,全班学生分成正反两队展开辩论,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练笔:“假如我被克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上一篇:试论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发散思维方法的训练 下一篇:《牛郎织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