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聋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形式创作审美原则的研究

时间:2022-10-26 03:19:40

关于聋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形式创作审美原则的研究

[摘要]服装设计的创作过程是形式创作与内容的完美演绎,服装设计形式创作的审美问题,不只在艺术设计专业层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上升到系统化、实践化的美学理论,它同样在潜移默化地指引着服装专业教学的发展方向。文章从形式创作审美原则在聋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重要性的分析入手,对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形式创作的审美原则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形式创作 审美原则 服装设计

[作者简介](1980- ),女,北京人,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学。(天津 30019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天津理工大学教学基金项目“将形式美与内容美根植于聋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B10-4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155-02

一、引言

在众多的文化体系中,服装设计是一个具有交叉性的综合学科,它具有很强的时尚性和大众传播性。服装设计的创作过程其实是形式创作与内容演绎的完美结合,形式的创作又是设计作品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在服装被纳入艺术设计学科前,它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一直是潜在的,人类在长期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对各种形式因素的掌控与把握,从而达成了具有一定实用与审美的形式创作原则。

目前,聋人服装设计专业特殊高等教育教学的过程,主要是以纯艺术设计专业角度的知识结构植入,再加上理工方向的服装设计应用。对于服装的美、服装设计的审美以及服装设计形式创作的审美原则等哲学美学问题,只是浅浅地在专业设计实际操作中一笔带过,可承担设置主要还是让学生们自己在设计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去感悟。如果能够将美学理论的学习系统化、实践化,那一定会使学生服装设计的专业水平潜移默化地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二、形式创作审美原则在聋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于服装设计来说,形式创作审美原则的理解应从两方面入手:第一,设计者创作的形式,它主要落脚在服装的款式、结构、造型,其创作的过程主要依据两个原则:实用与审美。实用原则在形式创作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审美原则是以实用原则为基础。掌握了实用的创作规律后,设计者开始将自己喜爱的形式融入服装设计作品中,这种由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衍变,说明了设计者与受众对服装外在形式的审美均以实用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形式逐渐独立于实用,而转向纯粹的审美。第二,服装的审美,包括服装本身结构形态、服装的着装状态以及服装受众的解读等。人们对服饰的审美意识包含于他们对服装的选择、试穿、评议等一系列的活动中,通过主观的心理活动,从而得出他们自身审美的结果。审美心理是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等各个要素是相互融合、互相交织的过程。同时,服装的审美也受制于诸多客观因素,其中,受众所处的时代背景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只有能够满足受众情感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并具有价值判断和审美导向的服装设计元素和作品才能成为大众的审美倾向。

那么如何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形式创作的审美原则呢?我们从事的特殊教育面向的是一群特殊的学生,作为聋人学生,他们本身活动的机会、场合少,交流对象范围窄,学习阶段缺乏信息帮助和支持,平时学习、生活中接触哲学美学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这便需要引导学生们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主动地与服装设计艺术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经验,这样设计制作出来的原创作品才会显得灵动、饱满。

三、在聋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形式创作的审美原则

在相对特殊的聋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想要帮助学生掌握形式创作的审美原则并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于设计实践中,重点要抓住一个问题,即从服装设计内在审美要素入手,使学生自主地在设计中融入审美理念。

1.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让其逐步提高自身发现、感受、评价和欣赏美的能力,它是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所应具有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能力。任何一件服装设计成品呈现出来,经过欣赏、触摸、比量、试穿、搭配等一系列过程,每一位受众所获得的审美享受是不尽相同的,这与审美能力有很大关系。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聋人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生活比较封闭,固守旧习,很少机会主动地去接触新的设计产物,在追求审美的敏感度上有很大的缺陷,审美能力也较弱,很难迅速发现美并准确鉴别美,对于审美对象深处本质性的东西更难以挖掘。因此,我们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就要想办法锻炼聋人学生的这种审美能力。诸如艺术设计史、造型设计等课程,可以特意安排出一定的实践练习作业,让学生们充分自由地逛街、逛商场,把“逛”变成一种本能的“学艺”过程。在这期间,任何一件服装成品,不论是柜台、货架上的新装,还是路人身着的一件靓衣,都可以成为学生们涉猎的对象,都具有学习的价值。也许是一个上衣下摆的款式处理吸引了人的眼球,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们研究一下下摆放量多少能达到那样的效果;也许是一个百褶连身袖的款式很特别,那么学生们可以一起讨论一下褶量与造型的关系等。通过这样反复系统专业训练的学生,走在大街上看到人们的穿着,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当季的流行趋势,甚至能够判断下一季的流行风格,还能比普通人更快、更多地记忆款式系列的造型关系。优秀的服装或部件款式被手绘记载下来,经过整理、筛选、品评,成为学习设计的有效素材为己所用。这种审美能力的提高,只有通过大量不间断的美的创造才能实现。

2.重新调整设计课程的内容结构以帮助学生积累审美经验。由于聋人学生的特殊性和安全的考虑,导致了他们实践经验的匮乏。但是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审美经验,才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设计对象的形象中判断出他的身份、地位以及他所追求的服装审美风格和审美品位,专业设计者的审美经验比没有经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丰富得多。想要达到这样的专业水准,一切都建立在因长期专业设计实践而形成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但是目前我们的专业设计类课程中很多以理论教学为主,缺少实践、实验环节,空洞的文字常常引发无解的问答。怎样能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找到他们想要的答案,成为现在重新调整课程结构的关键。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增加服装设计概论、服装史、民族服装等学科理论课程的实践课时,将经典名师名作设计作品的欣赏融入理论教学中,通过理论与实践、动与静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设计中的形式美准则、艺术风格的界定与演变等抽象内容。第二,调整服装材料学等专业理论课程的实验课时。很多关于服装材料的辨别、断裂强度测定、耐磨性评定、织物特性的检验等都无法用简单的文字使学生得到充分理解,必须通过专业实验操作来直观地呈现给他们,这样才能有效地把知识传达出去。因此,为聋人学生们提供相应的教学环境,并创造畅通的品评、研究、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他们审美经验的积累和审美标准的提升。

3.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设计作品的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审美对象客观上所具有的能在—定程度上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给人以审美享受的价值。那么审美价值如何更全面、更完善地体现在服装设计者的作品中,这便为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提出了一个新课题。目前聋人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为学科理论与专业工艺实践独立授课,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也不便自由地调整课时,理论与工艺实践往往脱节。经过理论课的讲授,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专业审美经验,那么接下来应该在随后的男、女装结构设计课程以及工艺实践课程中得到成果检验。学生们之前不论是在艺术鉴赏中,还是在资料搜集中均手绘摘抄下来了很多好款式、好造型,把这些内容作为案例融入结构设计教学中,分解为零部件或典型设计剖析讲授,最后在工艺教学过程中实现制作成衣,这样既完成了教学计划中的各部分内容,同时又使学生们在对款式进行思考后得到了真正的实践锻炼。整个服装设计制作的过程中,结构、形态、材料、色彩、装饰等各个方面在精神与情感层面加以充分磨合,使作为服装设计者的学生们按照自身的审美理想所创作的作品有了一定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深入地挖掘了服装作为艺术作品的真正价值。

4.在教学课程中应着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审美优势。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们是设计者,更是审美者,他们都具有个性化的审美观。审美观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美、美的创造和发展等问题所持有的观点和态度,同时也是他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部分。但是在聋人学生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个体小环境的共同影响下,造就了他们区别于正常学生的更为复杂、特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更趋向于个性、偏执。那么如何能够让聋人学生站在审美者的立场,发挥学生作为审美者进步向上的、正面的个性审美优势,是目前聋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课题。学生们具有个性差异的审美观,这不得不说是件好事,他们在每一次构思、设计服装的社会实践与审美实践过程中,总会有灵感火花的迸发,这个时候,只要是他们独立构思出来的创意,就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动手制作。有些服装款式可能真的无法实现成衣效果,但也不要在学生们还未实践的时候就给他们提出决定性的建议,或者为部分无法完成的作品“判死刑”,要让他们在实际动手制作成衣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那时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探讨,效果会更加明显。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也有助于他们今后正确地发现并深刻地感受美。

四、结语

服装设计形式创作审美原则蕴涵于生活的细微观察和解读中,在服装作品艺术创作中,既有这门学科独有的规律,也有美学层面的一般规律。聋哑学生有着深沉而含蓄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由于没有外在听觉的干扰,从而形成了善思的习惯,抽象、逻辑思维均比较发达,他们对图像、形体等的反应相对比较敏感,这对于帮助他们更深层地解读服装设计艺术的形式审美,往往是一种极大的优势。因此,针对聋哑学生在服装设计专业学习中的特殊性,我们应挖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感受设计对象的基础上自发地展开创意思维,跟随教学过程去感知美,提升对美的欣赏能力和深度。同时,通过欣赏能力的逐渐加深,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激发了他们寻找美、发现美的动力和能力,进而挖掘他们在服装设计方面的潜力。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多参加艺术实践,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按照美学的思路和方法积累经验,这样制作出来的原创服装设计作品才会真正符合审美原则,具有审美价值。与此同时,聋人服装设计专业特殊高等教育教学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望衡.当代美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范梦.艺术美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3]刘晓刚.服装设计概论[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

[4]吴为刚.服装设计美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5]应天放.造型基础:形式与语意[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6]杨辛.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周至禹.造型基础:形态结构分析[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上一篇:打假风波 第2期 下一篇:惠施与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