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资源·品读感悟·高效阅读

时间:2022-10-26 02:50:41

激活资源·品读感悟·高效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既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遵循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才能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将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借助某种有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自主的感受、欣赏以至热爱上语言文化的魅力。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寻求一种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成为我们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多方互动,激活资源

课堂阅读环境较为特殊,它既能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又会受到群体的阅读制约。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章都能在已有知识的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相互提高。师生徜徉于文章思想智慧的海洋之中,进行着多元化的文化选择和多方位的文化品味,但群体的从众效应也影响着个体的独特视角,因此,阅读必须互动,文本与阅读主体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惟有互动课堂才是流动的、鲜活的、生机的课堂。个性化阅读结论的开放交流,畅所欲言,可充实完善自我结论,提升思考质量。

二、品读感悟,高效阅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章三者之间的交流,而作为主体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其生理、心理、语言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表现为明显的不同,因此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既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遵循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据此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实施有效地教学,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特别是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时,学生的思维就难以控制在一个基准上,可能会导致课堂非常热闹,效果却不理想的尴尬境地。因此,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语文阅读要紧扣文章中心。凡是被选入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一些经典文章,立意深刻,中心明确。作者为了阐明观点,抒发感情,一定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精挑细选,并且结构严密;对文内的语言进行了修辞炼句,对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作出了独具匠心的安排,而这些都是为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师生都应从作者的心理出发,揣摩作者的用意,最终体验作者的情感。例如:萧乾的《枣核》,此文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手法,描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而同时被安排在课本另一单元都德的文章《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同样是两篇抒发爱国情怀的文章,写作手法与语言特色完全不同,各有魅力。

第二,语文阅读要注意联系上下文、首尾呼应。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要特别留意文章中的过渡性语句与段落,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把握该句的意思,理解其在文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背影》中四次提到了父亲的“背影”,而每次的环境都不一样,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第一次出现是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式点题“背影”。第二次是在火车站送别父亲的场景中,作者用细腻的笔法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的重点。父亲步伐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一幕深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那种深厚无私的爱,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便是作者的真情实感。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消失在茫茫人群中,离别之时,催人泪下。第四次便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阅读父亲的来信,在盈盈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此处与文章开头呼应,紧扣主题,升华了作者的感情。

第三,更新理念,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要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师不仅要活用教材,还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本班学生丰富的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并利用语文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种思维碰撞才会产生智慧的火花。根据与学生沟通所发现的实际情况,生成新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教材上没有的,教师预先也没有想到的,这种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体现了学生个体之间在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直接经验、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他们走向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使用语文的习惯。只有使学生将文章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才会产生真正的思想共鸣,才会得到真正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

参与文献:

[1]陆继椿.2012中考初三语文阅读.高分网.

[2]高芳.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分析.吉林教育,2010(1).

上一篇:对中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学科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