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护理

时间:2022-10-26 12:46:37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19-(2010)-07-02

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及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绞窄性肠梗阻。常发生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2―3倍,肥胖而易患病。本病好发于春末夏初。病情急重,如不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易导致肠缺血,坏死,甚至危及生命。目前空气灌肠是常用的诊治方法。2001年5月~2004年4月我科共收治肠套叠病例150例,均予及早行空气灌肠系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50例患儿,男98例,女42例。年龄4个月至1岁88例,1~3岁42例,3~6岁20例。诱发因素:发病前有腹泻病史72例(48%),改变饮食者19例(13%),暴饮暴食8例(5%),无明显诱因者51例(34%)。

1.2临床表现本组有72例患者发病前有腹泻病史,家长代诉发病前3~5天有腹泻,进而拒食、呕吐、哭闹不安人院。所有患者入院后出现阵发性哭闹、呕吐、表情痛苦,面色苍白,精神欠佳。150例患儿中I度脱水94例,Ⅱ度脱水32例,24例排果浆样便,腹部扪及肿块63例,腹部B超、x透视均提示肠套叠,反复发生肠套叠3例,分别为5、3、2次。

2 空气灌肠复位及处理

2.1复位前护理

2.1.1做好患儿家长及年长儿的心理护理。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肠套叠的发病原因、发生、发展经过及治疗方法,介绍同病例的治疗情况,使家长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检查,及早进行空气灌肠复位。

2.1.2由于患儿哭闹不安,腹痛难忍,不能配合复位治疗,故在复位前应肌肉注射鲁米那钠或阿托品,或以水合氯醛灌肠,使患儿安静合作,减少肠痉挛,便于复位。对于伴有脱水症状或早期休克症状的患儿,应分别由一位医生和护士陪同前去放射科协助空气灌肠,并携带好氧气、肾上腺素急救药品。

2.2复位中护理置仰卧位或截石位,经插入导尿管后注入生理盐水15~20mL,在腹部B超监视下注入空气,压力控制在60~90nmHg,复位中给予患儿腹部适当加压按摩,促进肠管复位,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及神志,以防发生意外,若在复位过程中,B超提示肠穿孔,应积极改用手术治疗。

2.3复位后护理1)患儿在镇静尚未清醒前,取去枕单卧位,并根据病情适当吸氧,清醒后一般情况较好者,可给予舒适,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发热是肠套叠整复后正常现象,若肛温大于38.5℃,给予物理降温并适当应用退热剂。2)注意观察患儿面色、神志变化,观察腹胀、排气情况,若患儿精神好转安静入睡,面色红润、不再呕吐,腹部扪及的包块消失,复位后6~8小时排出碳米大便及气体,证明复位成功、梗阻解除。3)复位后禁食6~12小时[沈凤美.小儿肠套叠行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的护理.现代中医结合杂志,2005,14(8):1098],若一般情况良好者,复位6小时后可喂少量温开水、米汤等,再过度到正常饮食。4)观察脱水症状有无改善,根据病情,及时纠正水电解紊乱,积极抗感染及激素类治疗,减轻肠壁水肿。5)做好健康教育,告知家长,本病经;复位治疗后,仍有3%~4%的复发率。为预防复发,4月后添加辅食时,品种应逐一增加,由少至多,由稀到稠,注意饮食卫生。如有腹泻为避免肠道功能紊乱,应暂停添加辅食,注意气候变化,加强腹部保暖,平时可予患儿腹部顺时针按摩,多做户外活动,增强体质,避免剧烈运动。

3 讨论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病情复杂,腹泻是该病的主要诱因,因腹泻时肠蠕动加快,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管内。主要治疗方法以保守治疗为主,适应于发病在48小时以内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腹膜炎者,成功率达90%以上,该治疗方法有以下优点:1)操作简单。2)安全无创伤。3)住院时间短,减轻患方经济负担,一般经治疗后观察1~2天,情况良好即可出院。

上一篇:关节镜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26例康复护... 下一篇:耐药结核病药物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