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城郊小学生方言保留情况调研

时间:2022-10-26 12:35:54

太原市城郊小学生方言保留情况调研

摘 要: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化载体,是地方文化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普通话无法比拟的特性。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推广普通话政策的施行,方言这一带有独特地域色彩的语言文化正面临着生存的考验。本课题着眼于通过对山西省太原市城郊地区小学生方言保留状况的调查,引起人们对方言的重视,从而认识到方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从青少年抓起,开展方言教育,推动方言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方言保留 太原市 小学生 城郊地区

一、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地区间交流日益加强,语音统一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为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向全国推广并写入宪法。1956年2月6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施行,确立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言课程教授普通话,决意以青少年为重点对象,逐步向全社会普及普通话。

但与此同时,方言这一带有独特地域色彩的语言文化却在逐步消失。尽管近年来政府和学者一直倡导“方言保护”政策和思想,但就青少年而言,方言流失的情况愈发严重,方言保留形势不容乐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重视对方言流失情况的调查,在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对方言流失情况做过细致调研,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较为发达的地区,中西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该类调查尚属空白。随着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方言的流失问题也不容忽视。此外,中西部地区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方言中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方言流失问题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作为新一代的文化传承者,小学生对方言的掌握状况直接关系到地域文化的传承,研究中西部小学生方言流失问题,对于中西部文化,特别是地域气息浓厚的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目的

我们主要采用了问卷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选取太原市城、郊具有代表性的6所小学作为调查对象。

在分析太原市区域地图并结合太原市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我们将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定为“城区”范畴,将晋源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定为“郊区”范畴,同时考虑到行政区域划分时涉及到的区域发展水平问题,我们又以迎泽区柳巷为中心向周围辐射,把距其一定距离且分布在不同方位的三个小学设为城区调查对象,这三所小学分别为:建设北路小学、东华门小学、九一小学;同理,所有的郊区目标小学均以一定距离在太原市周边成大三角分布,分别为:杨家村八一希望小学、小井峪小学、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其中,小井峪小学处于务工人员流动区,人口频繁流动作为该地区方言保留的影响因素之一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本课题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1.了解太原市小学生方言的保留情况;

2.探求小学生方言流失问题的主要原因;

3.寻求并总结合理有效的方言保护措施。

三、研究结果

(一)太原市城、郊小学生方言保留现状

太原市城、郊小学生方言保留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城区小学生不会使用方言即完全不会、略有了解,听得懂但不会说方言的比重超过半数,郊区小学生了解方言即精通方言可熟练表达和可在普通话的帮助下表达方言的比重超过50%。(见图1、图2)城、郊小学中方言水平较低,听得懂却不会说方言与了解方言可在普通话的帮助下表达方言的小学生比重均超过半数。另外,在六所小学调查结果的纵向对比中发现,年级越低的小学生方言掌握程度越低,对方言的认可度也越低。

调查结果显示,方言作为语言工具在太原市城、郊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已不明显,普通话已成为目前小学生掌握的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二)太原市城、郊小学生方言保留情况对比

城、郊小学生方言习得来源主要为家庭(学习对象以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父母为主)(见图3、图4),且主要在家庭环境中使用。城、郊小学生家长对小学生方言的使用基本保持不反对的态度。城、郊小学均有采取如主题班会、贴宣传标语或明文规定等相关的措施来推动普通话的普及,但并未采取相关的措施来进行方言的保护。城、郊小学生对方言均保持较为肯定的态度。

城区小学生方言使用(包括与亲友、同学、老师等的沟通)频率较郊区小学生低;郊区小学老师使用方言的频率高于城区小学老师,且有在上课期间使用方言与学生交流的情况。郊区小学采取老师强调并规范学生使用普通话的措施力度大于城区小学,但其他措施力度较差,总体效果并不明显;城区小学对学生方言使用的限制^郊区小学小,干涉少,但学生方言使用度并不高,普通话推广情况好,这与城、郊不同的经济环境、语言环境有关。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认为讲方言是否是一种粗俗行为的调查项目中发现郊区小学和城区小学的认同比率均在20%以上,且郊区小学认同率更高,这种语言价值观的偏差值得引起重视。

四、原因分析

(一)城、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城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高,普通话普及范围较郊区更为广泛,方言生存空间小。郊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人口流动少,方言保留情况较好,方言环境较为乐观。

(二)国家政策执行力度的影响

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普通话,尤其将学校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但不可避免的,国家政策的执行程度在不同的客观环境下并不相同。城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高,在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和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下,普通话接受和推广程度更高。郊区则由于人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外来人员少,对外经济交流较少等原因,普通话接受和推广程度较低。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

在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社会客观形势下,小学生的方言学习、方言使用大多局限于家庭成员内部。城区家长普通话掌握水平高、使用熟练,且大多数家长的母语已不再是方言,家庭内部用普通话作交流工具的频率高。郊区家长方言掌握程度较高,普通话掌握熟练度低,甚至有不会使用普通话的情况,在家庭交往中多使用方言,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郊区小学生方言的了解与掌握,这也成为郊区小学生方言保留程度较城区高的原因之一。

此外,据社会现状分析,城区大多数家庭为核心家庭模式,由家长与未成年子女共同居住,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多会使用方言的长辈对小学生的影响小;而郊区大多数家庭仍保持主干家庭的家庭模式,由家长、家长的父母及未成年子女构成,小学生在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多会使用方言的长辈沟通时难免会受到其影响,方言的了解、掌握程度较高。

(四)学校h境的影响

城区小学教育资源水平较郊区小学高,学校对国家普通话推广政策实施效果好。

1.教师个人素质不同。城区教师的文化素养、能力水平整体高于郊区教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标准普通话进行讲解,为小学生普通话学习提供示范。郊区教师则无意识地带有方言口音,甚至为了教学方便直接使用方言授课。

2.学校环境不同。城区小学生大多没有方言基础,在日常交流时多使用普通话。郊区小学生受环境影响,对方言有更多的了解与较高的使用能力,为同学之间日常交流提供使用方言的机会与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学生的方言掌握与使用。

(五)学生心理及接受程度

城区小学生方言基础薄弱,对方言接触少,但他们接触的事物多,视野更为开阔,能够以更加客观、更加宽容开放的态度认识方言的存在。郊区小学生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拥有较好的方言基础,大部分小学生对方言能够保持较为客观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处于发展阶段,受社会推广普通话的主流政策影响,部分郊区小学生认为方言是不合规范的,讲方言是一种粗俗落后的行为。有老师认为,这也是郊区小学生对城区生活向往心理的一种折射。

五、相关对策探讨

(一)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保护体制

在坚持推广普通话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充分发挥国家政策的引导作用,发挥国家强制力的重要作用,结合方言现状,制定完善的方言保护政策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完善方言保护机制,实行各级奖惩措施,号召国民自觉从方方面面对各地方言进行保护。

(二)转变思想观念,加大保护力度

转变现阶段民众对普通话“绝对崇拜”的态度,杜绝家长为保证小学生使用普通话而采取的对方言环境隔绝的行为,扭转部分小学生对方言持有的较为偏激的态度,从方言学习、使用的源头改善方言的生存环境,从思想观念领域着手推进方言的保护。

(三)改善硬件差距,注重细节措施

解决城郊小学因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导致的师资配备、学习环境等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促使城郊小学在维持较为公平的教育水平前提下进行方言的保护、学习与传播。根据当地方言保留实际情况,适当采取合适的方言保护措施,从青少年抓起,以促进方言的保留和持续发展。

综合来看,目前太原市城郊小学生方言保留状况并不乐观,须引起政府与社会的重视。目前在方言保护方面存在的一系列状况,将成为太原市方言保护措施的制定、实施及方言保护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真正实现对方言的保护,如何保证方言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都需要太原市政府明确目标、找准时机、制定方案并贯彻落实,带领太原市民众行动起来,为保护方言进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钱曾怡.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陈新仁译,[英]苏・赖特著.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从民族主义到全球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张振兴.方言研究与社会应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5]中国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李佳潞,侯安琪,杨琴 山西太原 山西大学文学院 030006)

上一篇:随位移变化图像问题的归类讨论 下一篇:教师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套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