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现状研究

时间:2022-10-26 12:29:21

陕西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现状研究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对陕西省65所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布局不尽合理,运动员水平较低,训练动机多样化;教练员学历、职称较低,科研意识淡薄,选材方法以主观感觉为主;场地器材陈旧落后;训练经费严重短缺;竞赛与奖励体制不合理,并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1―0081―03

投稿日期:2005-06―24

作者简介:李登光(1952-),男,陕西靖边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育社会学。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充足的体育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不断发展的基础。但由于后备人才培养的长期性与艰苦性等原因,经常会出现体育后备人才的储备跟不上竞技体育发展要求的矛盾。因此,深入了解陕西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的办学现状,找出学校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改善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陕西省65所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的管理人员、教练员及运动员。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根据本研究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共发放教练员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28份,回收为率为98.46%;共发放运动员问卷850份,回收有效问卷815份,回收为率为95.88%。

1.2.2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45篇(著),同时查阅了陕西省、市、县(区)有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的文件资料。

1.2.3专家访谈法 对陕西省体育局、教育局及各市(县、区)主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领导、教练员、有关专家、教授进行专访,听取各方面人士对陕西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归纳总结。

1.2.4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的全部资料运用SPSS10.统计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运动项目布局的现状分析如表1所示,目前陕西省65所试点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大多为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大4项。说明我省试点学校的项目布局不尽合理,同时也表明,这些学校的项目设置较为单一,甚至对我省许多具有较大竞争优势的项目还没有涉及,如跳水、跆拳道、射击、赛艇等,造成了我省在这些运动项目上后继乏人。原因之一是由于我省缺少这些优势项目的教练员。其二是这些项目对场地器材要求高(如跳水、射击和赛艇),致使这些优势项目无法在试点学校普及开展。此外,家长从孩子的安全性出发,认为从事这些项目训练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也限制了这些项目的发展。因此,整合和优化项目布局是陕西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2.2运动员现状分析

2.2.1运动员等级情况 表2对运动员等级水平的调查结果显示,我省试点学校运动员的水平较低,这主要是受我省青少年竞赛体制重运动成绩,轻发展潜力的影响,教练员在训练中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追求成绩的“短期行为”,从而造成我省体育后备人才的成才率低、顶尖运动员少,尖子不尖,影响了我省体育后备人才的快速发展。

2.2.2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动机情况 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动机,直接关系到运动成绩的好坏。表3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我省试点学校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动机呈现多样化,与我们当初创办试点学校,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目标上发生了变化。将参训动机与未来升学、自己的爱好兴趣考虑到一起的运动员分别占到35.3%和27.5%,这种外显的功利意识既是运动员自己的利益要求,也是目前一些学校追求升学率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教练员要对运动员加以积极正确的引导,端正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动机,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使运动员专心致志地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学校也应与创办试点学校的主要目标保持一致,达到创办试点学校的真正目的――培养高水平的体育后备人才。

2.2.3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时间、次数情况表4表明,全省65所试点学校全部能坚持常年训练,每周训练次数在5~7次,每周的训练时间为12―18 h。但训练方式不同,各校在训练时间安排上不尽一致,训练方式主要有:集中训练,阶段训练,体教结合训练。有比赛任务时采用集中训练,没有比赛任务时以业余训练为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不高,训练组织也比较松散,训练质量较低。“学”与“训”的矛盾目前在各学校依然普遍存在。因此,教练在训练时间的安排上要加强双休日和寒、暑假训练的次数和时间,因没有文化课的学习,这样既对文化课的学习影响不会太大,又能保证训练时间,提高训练质量,同时解决了“学训矛盾”。

2.3教练员现状分析

2.3.1教练员的学历、职称、年龄等情况表5显示,目前,全省65所试点学校中,从事运动训练的教练员为284人(平均每所学校4名),基本能满足运动训练的需要。教练员的学历和年龄结构,近几年来有了很大的改观,年轻化、高学历的趋势已逐渐在形成,这有利于我省试点学校的持续快速发展。但是高级职称的教练员数量较少,尤其缺乏具有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中青年教练员,有90%的教练员还兼任学校的体育课、课外活动辅导、早操、课间操和各种竞赛活动等工作,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运动员的训练中去,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从而影响了训练的质量和效果。

2.3.2教练员选材因素情况是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环节(表6)。说明试点学校的教练员在选材时主观因素较强,缺乏选材的科学性、合理性。这主要是因为全省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学选材及测试体系,是造成我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充分利用陕西省体育院校和科研所的资源优势,尽快建立一套科学的选材及测试体系,加大科学选材力度,提高选材成功率,避免由于主观选材所造成的体育后备人才浪费是当务之急。

2.3.3教练员训练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情况表7表明,只有14.6%的教练员能制定并按计划有序地进行系统训练,70.1%的教练员无训练计划,使训练缺乏科学性,违背了科学系统的原则。其原因主要是校领导只注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对教练员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要求和管理流于形式,从而致使运动员的系统训练难以得到保证,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我省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2.3.4教练员的科研情况运动训练和体育科研工作的紧密结合是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提高我省试点学校运动训练水平的重要保证。现代运动训练不仅需要教练员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还需要教练员不断进行科学研究,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据调查可看出,有88.5%的教练员未发表过科研论文,有93.1%的教练员没有参加过科研报告会或进修培训过,在训

练过程中能运用新的理论指导训练的也仅占12.7%,说明我省试点学校的教练员科研意识淡薄,知识结构老化,训练方法陈旧,对训练过程的监控和调节缺少科学性。原因之一是教练员的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搞科研,其二是领导不重视、不支持,其三是教练员的学历和理论水平有限。因此,不断提高我省试点学校教练员的理论素养、业务水平和科研意识,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成为学者型的教练员是体育主管部门和教练员自身应重视的问题。

2.4训练保障因素现状分析

2.4.1 运动场地、器材情况运动训练场馆、器材、设备等硬件建设,是运动训练的基本保障,它直接影响着运动训练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运动员、教练员训练的积极性。从表8可知,目前我省试点学校的场地、器材基本能满足正常训练的需要。但只有2所学校拥有400 m标准塑胶田径场地,5所学校有体育馆,有89.6%的学校都存在器材陈旧、老化急需更新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我省试点学校经费短缺,资金投不足,以前建造的场地得不到及时改造和维修,器材也得不到及时更新,从而很难保证训练计划的实施。

2.4.2经费来源情况体育经费的投入是开展运动训练和竞赛的保障。从表9来看,我省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经费来源不再单一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靠企业赞助和学生缴纳增加一些收入,但总量很少,仍不能解决资金匮乏问题,尚不能完全满足训练与竞赛的需要。这也是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普遍原因之一。因此,广开资金来源门路,鼓励社会和企业对试点学校的赞助和投入,形成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多元化经费筹措的渠道,逐步解决试点学校经费不足的问题。

2.4.3家长对子女参加训练的态度情况有57.3%的家长同意子女进入试点学校进行训练,21.5%的家长服从子女的意愿;18.7%的家长不愿意子女从事体育训练。虽然家长同意子女参加训练,但出发点各不相同,真正希望子女成才,支持子女为夺取世界奖牌而训练的家长不足4%。这主要是由于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较高,加之历史的种种原因,多数家长对体育的认同率较低,导致家长对子女从事体育训练的支持率较低,即使支持也常带有较强的功利色彩,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片面追求社会影响大、商业利润高的项目,致使一些好苗子流失,严重影响了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2.5竞赛与奖励情况分析 表10表明,各学校每年参加竞赛的次数太少,加之参加竞赛的学生数目占各校在训学生总数的比例又很低,导致很多学生没有机会参加比赛,严重影响了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主要是因为我省现存的奖励制度将比赛的名次、成绩与参赛单位或教练员的利益和荣誉挂钩。各个学校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在各种竞赛中取得较好名次,在运动员参赛资格、年龄上营私舞弊,影响了我省体育后备人才健康发展培养。

3 结论与建议

1)我省试点学校的项目布局不合理,试点项目过少,覆盖面太窄。建议增加跳水、跆拳道、射击、赛艇等我省的传统优势项目,同时引进和培养这些优势项目的教练员。

2)教练员工作量大,理论水平低,科研意识淡薄。建议设立专门的教练员岗位,抓好教练员培训、进修工作,加强教练员队伍的管理,提高我省教练员的综合素质。

3)教练员选材中主观因素大,科学选材及测试体系不完善。建议利用陕西省体育院校和科研所的资源优势,尽快建立一套科学的选材及测试体系。

4)竞赛制度不健全,奖励措施不合理。建议完善竞赛制度,增加竞赛次数和项目,改变奖励措施,完善对教练员的评估,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

5)学校经费匮乏,场地器材陈旧落后。建议政府加大对试点学校的投入。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甘肃农村学校体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下一篇:高校学生学习散打和跆拳道动机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