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泻宁颗粒联合氟西汀、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26 12:22:16

痛泻宁颗粒联合氟西汀、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痛泻宁颗粒联合氟西汀、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 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痛泻宁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西汀、培菲康治疗。 结果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0.27%和91.89%,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痛泻宁颗粒;氟西汀;培菲康

[中图分类号] R57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b)-0128-0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社区人群中约为5.7%,患者以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改变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及失眠等症状,常呈持续性或间隙发作,造成疾病的迁延不愈,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1]。目前IBS临床尚缺乏特异的治疗药物,药物治疗主要以调节患者肠道运动功能,纠正内脏感觉过敏等为主。痛泻宁颗粒由白术、白芍、青皮及薤白组成,具有疏肝行气消胀、柔肝缓急止痛及理脾运湿调便之功效[2]。近年来,笔者采用痛泻宁颗粒联合氟西汀、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7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74例IB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IBS诊断标准[3],并伴有不同程度焦虑、情绪不稳及抑郁等症状。其中,男43例,女31例,年龄33~70岁,病程1.3~8.0年。按治疗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排除标准: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②胃肠道器质性病变者;③伴严重肝、肾、呼吸及内分泌疾病者。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痛泻宁颗粒(重庆华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 g/袋,批号:2010015)5 g,3次/d,疗程为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与起始剂量氟西汀10 mg/d,2周内加至20~40 mg/d,培菲康420 mg/次,3次/d,疗程为8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的情绪情况。焦虑、抑郁测定[4]:由经过心理测查培训的医护人员发调查表,按照测查操作规范并在控制相关因素基础上独立完成操作,评定患者在过去1周的实际感觉,评定后再进行检查以纠错补漏。SDS和SAS均含有20个调查项目,每项分4级,分别评为1、2、3、4分,SDS评分≥53分为抑郁状态,SAS评分≥50分为焦虑状态。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腹痛、腹胀及腹泻等症状消失,大便1~2次/d,成形软便,无黏液,随访2个月无复发;有效:腹痛、腹胀及腹泻等症状明显好转,黏液基本消失;无效: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配对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70.27%;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91.8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2021,P=0.043)(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AS及SDS评分的比较(分,x±s)

与治疗前比较,*P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中出现便秘2例,均未作特殊处理,未影响继续治疗,两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异常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IBS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非器质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及未定型4种类型,其中以腹泻型最为常见,约占35.4%。目前其发病机制及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感染、免疫及肠黏膜屏障异常、胃肠动力学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等多种因素相关[5]。腹泻型IBS是以腹痛、腹胀、腹泻及腹部不适伴大便性状及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点的功能性肠疾病,常呈持续或间歇性发作,且多数患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及失眠等症状。目前治疗IBS的药物虽然较多,但尚无一种药物对所有类型的IBS患者均有确切的疗效,因而临床多根据临床表现给予对症治疗,以消除患者的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6]。

痛泻宁颗粒是由白术、白芍、青皮及薤白组成,方中白芍具有疏肝理气及缓中止痛之功效,白术具有燥湿利水及健脾中和之功效,青皮为消积化滞之佐药,薤白可下气散结、温中通阳[7]。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8],痛泻宁颗粒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调节免疫、抗胃溃疡及镇痛的作用;②减少胃蛋白酶及胃酸的分泌,防止胃黏膜的损伤,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肠道双向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和运输功能[8]。氟西汀为强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阻断5-羟色胺在神经突触的再摄取而达到改善抑郁、焦虑症状的目的。痛泻宁颗粒可通过以下途径发挥作用:①调节胃肠道痛觉神经突触5-羟色胺神经递质的活性,改善胃肠道动力;②改善患者精神及心理,诱导临床症状的缓解;③阻止生理异常与心理异常之间的恶性循环。

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失调与IBS的发生关系密切[9]。IBS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常表现为双歧杆菌减少,肠杆菌增加,使肠道微生物的定植抗力下降。本研究选用的微生态制剂培菲康为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组成的三联活菌制剂,可直接补充人体的正常生理菌株,调整肠道菌群的失调,抑制并清除肠道内的致病菌,从而减少肠源性毒素的释放[6]。本文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及SAS、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表明联合用药可达到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及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的目的。

综上所述,痛泻宁联合氟西汀、培菲康治疗腹泻型IBS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且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寒昱,孙志广.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2):243-245.

[2] 王刚,李廷谦,王蕾,等.痛泻宁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气乘脾证)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2):84-89.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长沙)[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1):38-40.

[4] 余文玉,肖农.脑瘫患儿家长生活质量以及焦虑、抑郁情绪的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9):1260-1262.

[5] 金世禄,张学娜.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3):140-143.

[6] 崔舒晟,胡颖.培菲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4):668-670.

[7] 田树英,郑国启,魏思忱,等.痛泻宁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74例[J].中国药业,2013,22(2):78-79.

[8] 钟志华.辅以抗抑郁药物治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47-48.

[9] 王承党,宋惠霞,庄则豪,等.抗生素-培菲康序贯治疗有效缓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临床症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3):256-259.

(收稿日期:2013-04-08 本文编辑:魏玉坡)

上一篇: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患者负性情... 下一篇: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