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汉语文教学的特点及教育体会

时间:2022-10-26 12:10:51

牧区汉语文教学的特点及教育体会

我州是一个纯牧业的藏族自治地区,民族小学的生源大部分来自基层的藏族学生,因此在教学上与全国的普通学相比,特别是语文教育的授课方式方法和教学特点上都有着一定的差别和不同。

一、牧区藏文学校学汉语文教学环境差在异的几个基本特点

1.母语环境差异

我州牧区低年级学生初入校园时,大部分来自基层牧区,由于从小在本民族母语文化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再加之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对汉语文的认知水平较低,甚至根本都听不懂汉语。因此,教学授谭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语言障碍。

2.学前教育差异

由于社会发展的制约,牧区的民族教育发展严格滞后,小学义务教育普及率低,学前教育除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州、县所在地开展外,乡、村一级基层教育根本就不存在学前教育,汉语文教学就缺少了学前基础教育这一重要环节,汉语学习的起步基础不同。

3.教师能力差异

牧区民族教育由于汉语文起步基础水平不同,也就决定了民族小学的教学中同时使用汉语和本民族语言进行双语授课的特有教学形式。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用民族语言翻译和诠释授课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但这必然要求教师要较强的双语授课能力,而现实教学中,目前教师水平和能力很难达到这一要求,教学水平有限。

4.教学条件差异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落后,必然导致文化教育滞后,对基础教育投入非常有限,教学设备和条件难以更新,像诸如多媒体教育等先进的电教设施和新的教育器材,难以在教学实践推广应用,教学硬件条件较差。

5.接受教育的差异

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民族地区特别是牧区的少年儿童,学前教育启蒙时间和各种环境信息接触面,均要少于内地的少年儿童,受教育的程度有限。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的学生对母语还在学习掌握的情况下,就又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存在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二、牧区民族教育发展的基本对策

从我州目前教育环境来看,这些矛盾和差别归根结底是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距,要从根本上解决和缩小这些差异,有赖于以下条件的改善:

(1)是要依靠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的差距,为果洛的教育振兴和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2)是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州”战略,树立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普及义务教育,提高教育覆盖面,切实把教育工作作为地区党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政府制定的各项教育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落到实处,为教育工作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3)是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自身,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想尽办法,积极主动地改善教学条件,争取国家、省、州等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力量的关注支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和各项教学实验活动,探索有益于教育长远发展和适合州情的教学模式。

三、牧区汉语文教学方法探索及体会

牧区藏文学校的生源,基本上来自基层的牧民家庭,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汉语文教学环境差异的几个基本特点非常突出,因此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教学的方式方法应该有别于常规教育模式。

(1)对新人校的小学新生,应进行摸底考试,根据学生汉语水平高低分别班组,汉语文基础较差的班级,在教学中从任课教师和课程安排上,以双语教学法为主。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以培养汉语听说能力为重点,读写为辅助,不作过高的要求。

(2)初入校园的低年级学生,在新环境下行为举止都会有一些异常, 再加之语言障碍,表现对学校的环境和谭堂约束极不适应,在汉语文教学中如果不因材施教,势必造成学生听不懂、概念模糊,滋长对汉语的压学情绪。因上,就要求任课老师多用其熟释的母语开导,有利于拉近师生距离,交流感情,因势利导。

(3)在民族旗开得胜汉语文教学中,完全的汉语授课,对学生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必须加入民族语言辅助教学,并可采用在小学低年级以民族语言为主,汉语为辅,分阶段逐步加大汉语授课比例的教学办法。

(4)民族班汉语文授课,要更多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汉语词句的寓意和学习内容,以生动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启迪心智、激发学生学汉语的兴趣和自觉性;其次,要多开展汉语会话比赛、讲小故事、观看电视动画片等教学活动,通过寓教于乐,融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新颖性于一体,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简单化,降低学习的认知难度。

(5)教师要强化自身,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地“输出”。要不断地更新和拓宽知识面,提高素质。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各种方式去发现、探索、激发孩子的潜意识,把他们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学习动力。

上一篇:大学化学教学视角浅谈 下一篇:芥蓝新品种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