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房设计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时间:2022-10-25 11:54:17

样板房设计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设计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取决于观念

收到设计师的成本控制与管理这个题目,不禁感慨良多,似有千言百句,却不知从何说起。幸运的是我以战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了万科的精装修样板房的设计研发工作,多少有一点心得和体会,不致于被这个问题难的张不开嘴。

说到项目成本的控制我觉得首要它应该是一个设计理念方向的控制和管理,如果这个大前提被很清晰的把握,那么后面的工作就会好做很多,譬如我们跟万科的合作,一个设计项目的开始,首先是要确定买房客户的真实需要,我们会通过很多科学,严谨的相对理性的方法来讨论研究甚至是很多数据,来确定出这个产品的功能节点,那些是必需的,哪些是不必要,必需的如何将它做到更必需,更贴心;不必要的干脆就剔除掉,从而确定出一个产品的若干个功能节点,这才是一个很关键的起始点。它为一个项目的成本控制和管理确定了大纲,这样你就会很清楚钱应该花在哪里是合理的,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样板房做的很漂亮,但是很多地方很不合理,不能真正满足客户的需要,结果花了很多钱,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就成了一种必然,因此我们回到最开始的设计理念方向上,在精装修样板这块领域万科已经不在追求设计前卫、炫目、视觉冲击,它更重视的是生活功能的更细致更深入的挖掘和完善,至于视觉效果上它更多的是追求一种中庸,即所有人都能接受的设计语言,毕竟前卫炫目的设计是要花很多钱才能达到的,而万科只需要完成一个观念上的转变,钱省的你都看不出来,当售楼员向客户介绍入门鞋柜的这里可以放鞋,这里可以放杂物,那里可以放雨伞,再那里可以放高尔夫球包的时候,客户除了赞叹开发商的体贴,设计师的细致之外,就只剩下惊叹一平方装修造价只要5,6百块钱了。

关于设计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我的第二个观念是在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概念里“衣、食、住、行”住是一个很重要的生活要素。我们的国家虽然这些年经济高速发展,也有中产阶级大量崛起,但对于广大人民群众,住还是停留在解决问题的阶段,大部分的老百姓是消费不起量身订做的设计和室内装饰服务的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一块的工作交给,企业、集团、开发商,由它们来进行社会化大生产,利用优势资源,集中设计,集中采购,集中生产,这样不仅消除了零散性,物流等社会资源的硬性消耗,可节约2/3的成本,同时可提供更优化,更专业的设计服务,更好的产品质量控制。

我们第三个观念是材料在设计项目的应用,很多人都认为好的材料在设计项目中的应用是项目成败的观念,昂贵材料的使用自然是给项目加分的有力武器,但是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我个人更偏好于对普通材料甚至是使用过的废弃旧材的深度挖掘和再次利用,以期能给人别开一面的生动和回味。我想设计于项目的成本控制应该是有智慧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去年完成的广告公司和瑜伽馆项目应该表达了我在这个方向上的实践和努力。

其实设计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应该先完成观念上的转变。

“必须学会因地制宜”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样板房设计几乎成为了一个专门领域,它是展示了楼盘的定位及销售关联为一体的利器,往往开发商都会不惜重金请大师来倾力打造。这种现象不管沿海、内地还是在老区也屡见不鲜。尤其是前几年,房地产业处于供销两旺的状态,特别是在沿海城市,样板房基本上是按设计要求施工和装配饰品的,而且很多都是海阔天空,尽情展示和发挥。但从去年开始,随着地产业的低迷,就我个人感觉在江西做设计就没那么轻松了,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造价按常规跟不上,但开发商的样板房必须展示和制作,所以能不能将自己的设计一以贯之就成为重要问题。更多的现状是,好多设计师学会了妥协,一个完整的作品设计出来后,往往被甲方造价等经济方面的限制改得面目全非,到最后都不再是自己的作品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学会因地制宜,尽量围绕“在最有限的造价空间内打造精品样板房”的宗旨来参与和设计,做出好的作品来,在实践中逐步缩小与“全造价”样板房的差距。

一般来说,如果造价有限,需要取舍斟酌,那么也一定要做好以下最重要的几个方面:首先明确设计主题风格样板房设计必须有明显的主题思路或风格,让人们记忆深刻,样板房目的是为了推动销售,强调感观效果,一般适当做得夸张一些,需具有极强的煽动性。通过光、形、色、摆设创造某种非常吸引人的氛围效果,去俘虏客户的心,激起客户的购买欲望。

再则将户型结构调整美化:对户型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强化建筑的优点,修饰原有的缺点,通过设计师设计,灵活的房间结构、完美的布局、通风采光、较好的层高、良好的视野等都可以完美地展现在客户面前,视觉上达到“使用面积大于建筑面积”的宣传效应,让人们觉得物超所值。

最后就是特色性经济性:发展商总是希望样板房让人耳目一新,甚至引起轰动效应,但又希望花最少的钱。在“全造价”模式下很容易体现,但在“缩水”造价下的样板房设计,设计师虽然也是从光、灯具、颜色、新材料、新技术、新配饰着手,但侧重点应有取舍,重点设计部分材料不“缩水”而在其它部分如色彩、灯光,适当寻找材质肌理替代品等方式来组织设计语言,它既是最有效、也最经济的手法,往往同样能塑造不同凡响的气氛。

总之,样板房的设计,通过与不同地产合作和沟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要求,给设计带来一些难题。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限制都有助于我们积极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开拓室内设计的新思路。

“功能追求形式”

“成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往往重视降低物耗、提高生产效率等产品制造流程中的成本管理,而忽略了设计阶段中的成本控制和管理。设计成本是具有决策性的成本。产品设计费用般只占产品总成本的5%,却决定了产品成本的80%左右。”

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让不少发展商霎时间囊中羞涩,精装修样板房时下已成为不少开发商营销策略中的奢侈品,原来被包装得时尚摩登的虚拟空间“样板房”,在不少楼盘销售时已悄悄地变成了“交楼标准摆家具”,作为那些专门从事样板房设计的职业设计师,自然也是身价缩水,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困境。在此环境下,设计行业本身或许也应该反思,以前所谓“风格带动市场”的设计观念在当下是否还适用?设计不应该仅仅只是一种潮流,如果设计等同于潮流,其价值就等同于消费,设计师就等同于风格推销员。

大部分购房群体首先考虑的问题并不是华丽的装饰效果和风格定位,而是户型面积、空间分隔、采光通风、起居习惯、周边环境等这些实用性的功能需求。所以,贵的设计不一定是好的设计。

一般来说,样板房的室内设计分为硬装和软装两大块,硬装指建筑室内背景空间,包括墙面、天花、地面的装饰;软装则包括家

具、布艺和饰品。如果硬装部分做的比较华丽,则软装需要更加繁缛、复杂,更加要注重各种材质的搭配,这样的装修自然控制不住造价,尤其是越往后越不能“省”,否则没“效果”;而如果将背景空间处理得比较简约、整体、体现建筑感和空间感,软装则比较好处理了,家具、饰品、甚至连在该空间中活动的“人“都成了对该空间的“点缀”。

还有一种节约的设计思路就是做概念板房设计。绘画里有写实主义的,也有抽象主义的,前者就好比一般性的样板房,通过真实的模拟空间进行情景再现:而后者则体现一种概念或者意境,与概念体现无关的元素都是多余从而可以省略。比如某些样板房为了体现建筑空间本身的优越性,背景空间几乎不作任何装饰,而是在空间中出现一些很现代的主题性家具。

概言之,老调重谈:“功能追求形式”。少一点装饰,多一点实用;少一种材料,多一份环保;少一点费用,多一点用心。

“设计本身的创意闪光”

前几年,房地产热潮中,许多楼盘纷纷推出“精装修”样板房,用各种奢华、夸张的效果来吸引购房者,导致在许多业主的观念中,一直存在有一种误区,即是认为室内设计的造价上,往往是越贵越好。在一定层面上而言,这或许有一定的道理。毕竟造价高,设计师所可以选择的材料便相对较多,所能够发挥的空间余地也较大。然而对于设计师而言,设计造价仅仅需要满足一个相对适合的额度,造价与设计效果并不成正比。相反,一味追求物质材料上的高价高质量,在理念上反而可能遇见相应的匮乏与瓶颈。从而使设计成为一场繁复奢华的物质堆砌,却恰恰忽略了空间自身拥有的特性及设计本身具备的创意性能。

因而在设计中,造价与设计效果关系并不能以如此简单的线性关系定义。在相对不匮乏的项目资金下,设计师所考虑的,是最适宜的设计理念,最合适项目效果的选择,与选择对象的价钱并不具备直接关联。

样板房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快速消费品,在商言商,如何在有限成本下取得最好的销售成绩。这对于设计师而言,便是如何在设计效果与资金规划中取得平衡的考验。很多时候在有限的资金下,设计师反而更能够在设计本身体现出其创意的广泛与理念的活跃,更能够别出心裁,以独具匠心的方式构造项目。在这种情况下,设计本身的创意闪光将不为堆砌的奢侈品所淹没。

设计是以人为本,是生活体验的总结、概念化,并最终回归生活。即是是样板房这种商业性质的设计,设计师也需要通过项目资金的理性规划,寻找自身概念与实际生活的切合点,并利用甲方的资金以最优化的方式打造出最切合主要目标客户群体满意的空间。这是一个设计师的本职。

上一篇:设计生活 第7期 下一篇:走进设计师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