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探究提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时间:2022-10-25 11:17:18

立足探究提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科学素养是人类在各种探究活动中对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更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所以说科学素养不是光靠教师教就能培养出来,应该是从学生的各种科学探究过程中感悟和积累起来的。因此,教师要以科学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要从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尽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喜欢科学,产生了解其秘密的愿望,主动进行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着眼于疑,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源。”质疑是思维的“启发剂”。因此,在课堂上,一个有难度但又让人能尝到果实、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学习,学会通过主动尝试和探索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点亮小灯泡》这一课时,以打谜语“世上千万家,都有这种瓜,两根藤儿牵,夜夜开新花”,让同学们交流各种想法,最后异口同声说出“电灯”。这个谜语既激发了学生对这堂课的好奇心,又点出灯的特点是“两根藤儿牵”,为下面作提示作用。这样的课堂,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二、立足于做,引导学生的探究方法

积累科学知识是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而课堂教学又是积累科学知识的主阵地。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座知识仓库,把思维限制在教师设定的书本知识框框内。所以,我们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让他们在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下面以《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为例,分以下几步进行教学。

(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亲自体验、自由探究中,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在教授《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这一课时,我先帮每小组准备两杯液体(250ML烧杯中的是清水,150ML烧杯中的是饱和食盐水),请同学们将大小不同的马铃薯块分别放入这两杯液体中。这时,有的小组发现马铃薯在小烧杯中浮起来了;有的小组发现两个马铃薯放在大烧杯中都下沉,而在小烧杯中都浮起来了。于是,我引导同学们提出“马铃薯的沉浮和什么有关”,让他们进一步深入的探究。

(2)提出假设,引发探究。小学生都有较强的好奇心,对事物都觉得新鲜、好奇、有趣,都有可能引起他们探究的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自主收集和处理信息,进行自己的初步假设,让他们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当有了前一个实验的铺垫后,学生们都各抒己见,发表自己不同的想法。有的组认为马铃薯的沉浮可能和它的大小有关,有的组认为可能和烧杯的大小、“水”的多少及烧杯中的液体有关……学生认为已经提出足够多的观点和初步的解释时,我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根据自己的观点制订探究计划。当他们弄明白应该搜集什么资料、怎样准备实验后,就能很快进行深入的探究。

(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任何假设和猜想都必须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把假设变成一个可行的、具体的方案才能进行有目的的实验。因此,科学探究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

当学生提出初步的假设后就开始进入验证假设的阶段,该选择哪些材料来实验是学生必须首先考虑的。当然,作为教师,课前应尽量多准备一些供学生选择的有结构的材料,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选择有利于探究的材料进行实验。如学生对马铃薯的沉浮有不同的猜测后,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来验证。但在一节课中不可能对所有的猜测都进行深入地验证,所以我给小组准备了不同的实验材料,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假设来选择实验器材。这样,学生既验证了自己的猜想,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三、着重于用,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好的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交流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相联系,进而促使学生爱科学,善于用科学,为终身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如学生知道了使瘪的乒乓球鼓起来的原理之后,我还让他们找找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有的学生举了铁路钢轨的热胀冷缩,有的学生举了温度计的测量原理等。这样,学生运用自己探究获取的知识去寻找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科学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科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究式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自主获取和亲历过程,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主动完成学习。我们还应采取更多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他们不断成长、成才。

(江苏省吴江市吴江区盛泽小学)

上一篇:努力培育人才做21世纪创新型教师 下一篇:创新英语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口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