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学术团队建设的策略思考

时间:2022-10-25 10:52:51

新建本科院校学术团队建设的策略思考

摘要: 加强学校教学与创新科研团队的建设能有效促进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较快地提高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从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和创新科研团队建设的特点出发,通过分析学术团队建设的机制和途径可以探寻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主要策略:学校、二级学院、团队三方联动;自主地选择适宜的团队建设模式;特色是教学和创新科研团队的生命力所在。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学术团队;建设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2)04-0067-04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大多于2000年前后由几所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本科层次的学校。升本后,学校办学要求、办学目标提高,学校从专科向本科转型,从单一学科的专门学校向多学科的本科院校转型,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快速发展,并于“十一五”期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然而,新建本科院校即使实现了向本科教育的实质性转型,但其发展与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表现为师资队伍的素质偏低、学历层次偏低、职称偏低、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还难以适应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要求,师资的不足导致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改革困难、教学研究成果较少,办学质量令人担忧。究其根源还在于学术团队少、研究力量不强,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难以汇集高水平人才。所以,创新团队建设是提升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 新建本科院校学术团队建设的价值

学术团队也就是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学术团队是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的主力,也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保证。从近年高校获得国家或省级重大成果奖项目的完成人构成中可以看出,团队占了绝大多数,团队的教学科研优势正在逐步强化。实践证明,单靠传统的“单兵作战”的教学科研模式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通过团队建设能够有效改变松散的教学科研管理模式,整合教学力量和研究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术团队能激励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学术创造力和工作效率,增强组织的灵活性与应变能力。教学和创新科研团队还能够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有利于新兴学科领域的开拓和学术创新。因此,教育部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把教学和创新科研团队建设作为保证和提高高校教师素质、教学能力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新举措和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新建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这就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由于办学积淀和办学层次的限制,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较少,还不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1\]。所以,为更好地培养大量应用型创新人才,新建本科院校需要构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术团队,通过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这是人事部门师资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和科研力量相对较弱,升本后既要适应本科教学和学科建设的要求,实现办学观念和学术组织的转型,又要保证在扩招情况下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其压力是相当大的。新建本科院校应较快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特别是提高占专任教师相当大比例的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培养“大师”和教学名师,加强学科建设,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组建教学和创新科研团队,这是其自身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捷径和有效方法,对新建本科院校的长远发展和提高办学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 新建本科院校学术团队建设的特点

团队是人们为了共同的价值或目标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扶助的群体。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是指高校教师(或专业人员)为了追求和实现共同的学术价值或学术目标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扶助的学术群体,学术团队建设主要包括研究方向、研究项目、研究平台、教师(或专业人员)、信息资源和制度文化等结构要素。关于学术团队的建设和发展,不少学者认为是“组建”或“建设”而成,外在的条件支持、政策引导和行政指导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学术组织的独立性和自主发展往往取决于内在的力量。学者间的合作以及学术团体的自主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有自己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成长轨迹。科研人员自主抉择、自愿合作,才是组建团队的决定性力量\[2\]。

1 学术团队的主要特点。由于学术团队的自组织特性和自主性发展逻辑,高校学术团队和其他团队的构成和发展不同,他们是以教学和科研创新为主要任务,相对独立并追求自由发展。学术团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是达成共同的学术目标,追求学术和创造性,实现知识再生产;第二是灵活的组织方式,主要是“三圈层”的结构模式,由核心层的团队带头人、中圈层的学术骨干、外圈层的研究人员构成(如图1所示);第三是杰出的领衔人才,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发挥着导向和凝聚作用,可以说,没有领衔人才就没有团队;第四是良好的沟通渠道,由人流、物流、信息流构成流畅的网络流通体系,确保学术团队获得优势资源和支持;第五是有效的分工合作,形成合理的学科和研究方向,共同解决重大问题,提高团队研究实力;第六是自愿承担责任,具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执行力。[KH2D]

[JZ][XCB1tif;S2]

[JZ][HT5"H][STHZ]图1学术团队的“三圈层”结构模式[ST][KH2]

2 新建本科院校学术团队的主要特点。新建本科院校的学术团队多为单一学科团队,团队规模不大,同质化严重,研究力量分散,承担重大课题的能力不强,主要精力是放在争取外部资源上,缺乏共同愿景和强烈的学术追求。新建本科院校已经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开始整合、组建、发展学术团队,利用团队的力量增强教学和科研实力。在办学实践中,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和创新科研团队建设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团队的形成以组织引导型为主。从团队的形成过程看,教学和创新科研团队的形成有组织引导型和自然生长型。组织引导型主要是由组织主导,以学科专业、课程或完成一定的任务为导向而成立的团队;自然生长型主要是由于教师们研究方向一致等原因而自然形成的团队。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团队主要是自然生长型。而新建本科院校缺乏学术团队的建设基础和学术积累,往往根据学科建设、教学工作的需要来组建,由学校主导发展,加上新建本科院校资源有限,只能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行政力量组建团队,组织引导型的建设模式能获得较快和较理想的效果。

第二,选好选准团队带头人,优化团队人员构成。团队带头人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团队的整体水平,是团队的核心竞争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团队带头人应该是一个教学和创新科研团队的设计师和领导者。教学和创新科研团队是非科层组织,团队运行更多的是依靠专家的学术权威和人格魅力,而不是组织赋予的法定权力。因此,团队带头人的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准选好。此外,团队的人员构成要力求结构合理、有发展潜力。团队不是其成员的职称、学位越高越好,要遵循教学、学科发展、科学研究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合理组建并不断优化,充分发挥团队资源的最大集成效益。

第三,强化成本意识,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团队的建设要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成本意识,加强团队经营,降低成本消耗,提高综合效益。团队要力争实现“1+1大于2”的增强效应,以比较小的投入实现较大的收益和回报,特别是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实现人才培养和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的目标。由于新建本科院校资源有限,所以,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是必然的选择。学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支持,团队的建设应重点发展有学科基础和研究实力的优势团队,支持有地方特色和行业优势的团队,鼓励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开发性团队,找准重点发展、优先发展的方向,着力打造有发展潜力的教学和创新科研团队,实现事半功倍的建设目标。

3 新建本科院校学术团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基础薄弱,没有团队建设的经验可循,教学和创新科研团队建设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第一,从基层看,缺乏自主发展能力。从二级学院的领导到教师、研究人员,其团队建设的意识都比较薄弱,合作机制不畅,有时为了申报课题的需要,临时拼凑几个学科方向相近的人员组合成形式上的团队,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和研究,更缺乏明确的分工。团队是建设出来的,也是在学术发展中自然成长起来的,需要有合适的土壤和发展机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建立密切的联系,形成团队结构和发展目标,增强自主发展的能力。

第二,从学校层面看,政策引导有待加强。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学校升本的需要,加上规模扩大过快,在教师的配备、资源的整合上,首先考虑的是满足教学的需要,很少考虑团队建设的需要。人才队伍建设缺乏规划管理,没有发展目标,导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学科分散,随意性强,教师队伍缺乏核心和合理的结构,没有形成合力。另外,政策的指导性和引导不力,由于制度不健全,在学科建设、成果考核等方面对团队没有明确要求,客观上造成不重视团队建设的现实。

第三,从管理层面看,团队建设乏力,管理效益不高。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处于二线城市,所处地域不占优势,加上没有硕士、博士点,科研条件比较差,引进高层次人才比较困难。由于环境、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学术队伍不稳定,高层次人才的流失情况比较严重,给学术团队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另外,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引进缺乏长远规划,盲目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造成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学科背景重复,没有为学术团队建设着想,使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成为摆设,人才管理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 新建本科院校学术创新团队建设的策略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和创新科研团队的建设有其特殊性,团队建设的机制和路径与老牌的重点大学应有所不同,不要盲目照搬照抄,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团队建设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学校、二级学院、团队三方联动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学术团队建设是一项强校工程,需要学校、学院和基层学术组织共同努力,合作发展。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制定团队建设的实施方案,组建同行专家评审委员会,遴选和推荐团队带头人等,定期研究团队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同时根据各类学校的特点进行政策引领。二级学院要负责规划组建团队,使团队建设与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团队运行制度并组织实施,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强对团队的支持、资源配套及服务。二级学院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团队建设上来,帮助指导和支持团队的发展,根据学科和专业发展组建新的团队,帮助团队明确发展目标,并建立团队绩效评价体系,指导团队发展。团队自身建设是基础,也是团队实现自主发展的动力。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责、权、利的约定,通过奖惩激励制度、专利和产权制度以及团队成员的岗位职责、行为规范和工作分工等,对所有成员进行约束,保证团队工作的顺利开展。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形象,团队的影响力主要在于团队带头人的能力、学术水平和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等。三方多管齐下就能实现整合资源的目标,集中力量建设重点团队,以重点团队带动其他团队发展,不断增强学术团队的发展实力和影响力。

(二) 建立良好的机制予以保障

制度是人才队伍建设的保障,同样为学术团队建设提供了条件。所以,新建本科院校要面对现实,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确保学术团队有较好的发展环境。重点要建立人才选拔、管理制度,建立团队发展、激励和保障机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团队带头人的条件及团队建设的方向,公开选拔团队带头人并实行聘任制管理。在政治及经费待遇等政策上对团队给予倾斜,使想干事业的教师有用武之地,并根据团队带头人的责任给予相应的岗位津贴,制定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学校考核团队、团队带头人考核成员的逐级考核机制,完善团队绩效考评、团队行为激励与约束、团队成员贡献考评的评价与考核体系。绩效评价机制起着政策导向作用,建立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保证学术团队可持续发展。同时,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在培训经费、工作经费上给予充分的保障,充分体现资源共享、整合与汇聚,把有限的力量集中用于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上,提高资源和设备的使用效益。

(三) 自主地选择适宜的团队建设模式

加强教学和创新科研团队与国内、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团队的开放度。积极争取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组织团队成员参加国际国内的大型学术会议及赴国内外交流访学等,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在团队内进行学术讨论和讲座、指导团队的科研工作等等。有效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有利资源,遵循科研创新活动的运行规律,实现学术团队健康成长和发展。实行校内与校外结合,积极寻求与重点大学、兄弟院校、科研机构或科技创新企业等合作,鼓励教师以科研项目等为载体与校外合作,组建校内外联合型的科研创新团队\[3\]。坚持教学与科研结合,让教学活动成为激发科研的重要基础,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教学内容,从而促进教学,实现教学与科研并举,在教学和科研的良性互动中推进学术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四) 教学和创新科研团队的管理

高效的学术团队必须注重团队建设,对团队进行有效管理。多数学术团队之所以不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在机制不健全,从而加大了管理难度。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团队内外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学术团队管理制度,为团队创造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还应建立和健全科研团队内部的管理及运行机制,规范团队运行过程\[4\]。其次,重视对科研团队的评估,增强团队成员的责任感,提高团队对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三是建立有效的团队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团队工作氛围,使团队成员的个人能力得到提升。第四是强调团队文化建设,创造支持团队建设的开放性的团队文化,树立集体价值观。高度重视科研团队成员的学缘关系,多学科多学缘的成员结构有利于科学技术创新。还要正确处理好团队内部的冲突,积极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冲突中强化团队精神。

(五) 特色是教学和创新科研团队的生命力所在

新建本科院校不具有研究型大学的办学优势和发展实力,应该有重点、有选择地发展,先在某些重要学科专业和重点研究领域集中突破,以特色带动学校整体科研和教学水平的提升。首先要注重地方特色,以地方市场为导向,以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为目标,更好地适应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5\]。在学术团队中构建团队文化,营造以团结和谐为主旨的创新环境,加强沟通交流,增进团结,提升团队士气,增强凝聚力。其次,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学术团队的特色和贡献,宣传团队建设的典型和先进人物,增强团队成员的自豪感、归属感和发展的激情。加强大学文化建设,通过自身文化建设引领团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菊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创新团队的意义及措施\[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3):118-121

[2]万文涛,周丽华科研团队的生成条件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42-45

[3]余玉龙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困境、误区及其出路\[J\]科技管理研究,2011(6):105-107

[4]吴卫,陈雷霆谈高校科研团队的组建与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06(11):140-141

[5]刘立明,黄应平构建教学研究型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10(1):20-22

上一篇:文化视角下中美两国大学社会责任的比较 下一篇:大学生创业心理调查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