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团队建设之我见

时间:2022-10-13 11:29:46

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团队建设之我见

摘要:本文从教学团队建设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师资特征,对我院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团队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公共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6-0050-02

1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特征

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一批新建本科院校相继涌现,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地级中心城市。由于历史背景、基础条件、地理区位等因素的影响,因而新建本科院校知名度普遍不高,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尤为艰巨。本文以德州学院为个案,以从事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师资状况作为基础数据,对师资特征加以分析。

国家通过“合、并、共、转”等方式调整了高校的管理层次和布局结构,德州学院于2000年通过“合、并”等形式升格为以理工、文、经管等学科为主的本科院校。

目前中国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面临着以下问题:师资总量不足;生师比偏高;高学历与高职称的师资结构偏低;教学与科研的总体水平不理想;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严重缺乏;高水平的师资引进难,稳定难。德州学院也不例外,2005年之前全院每年3000多人的计算机公共课由计算机系教师担任,当时计算机系师资只有30多人,除了担任本系的专业课之外,还要承担全院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教学质量难以保证。2005年通过合并,教师资源整合,有18人并入计算机系,再加上引进的研究生,计算机系的师资数量达到60多人。计算机系于2005年成立了公共课教研室,有8人专职从事公共课教学。由于教学工作量大,每学期系里还从其他教研室指派几位老师担任公共课教学。近两年从事公共课教学人员师资状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看出,从事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师资特征如下:

年龄结构呈年轻化状态

高职称及高学历人数偏低

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团队建设现状

2计算机公共课程改革

德州学院在校学生总数1万六千多人,专业分布在理、工、文、管、艺术等各个学科门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志趣、能力和学习目标差异非常大,所以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专业的性质、将来工作的需要。因此,我们教学团队建立了教学改革问题定期研讨机制和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促进了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

2.1构建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全国范围如此之广,东西部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各校各专业之间无论从师资还是实验设备差别又相当大,不可能全国都采用统一的模式,甚至同一个大纲、同一本教材、同一张试卷。应当提倡在统一的原则指导下,各校各专业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适用的方案。

我们从事公共课教学的教师有固定的专任教师,也有临时从其他教研室借调的教师,有利于我们对公共课的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

(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改革

我院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山东省教育厅统编教材《大学IT》、《大学IT实验教程》,每周4学时,其中理论两学时,实验两学时。大学IT涉及到信息、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软件、网络与通信、多媒体、计算机程序设计与语言、数据管理、网络信息安全、信息经济与应用、IT新应用展望等内容。每一章在计算机专业课中都是一门专业课或是一个研究方向。怎样在有限的学时内把计算机专业一学期开设的内容讲授给学生,使学生既能理解所学内容,又能了解前沿的知识,对任课教师是很大的挑战。从事公共课教学的教师不可能对计算机专业的这些内容全部吃透,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教学团队采取集体备课形式,由讲授这一章的教师来制定本章的教学任务、目的,大家再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共同探讨,以确定本章最后教学内容,做成电子教案群发给任课教师。此举既考虑到了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又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

“大学IT实验教程”主要涉及到Office办公软件、信息查询、信息安全、媒体播放、电子邮件的收发等知识。在实验教学环节中,我们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对于每次实验所练习的内容,由指定教师按照任务由小到大、逐步组合的理念组织好实验内容,放入公共邮箱,学生下载后按照要求练习。任务驱动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少学生很快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学习中。比如学会了毕业论文的排版,利用Excel完成班级学生成绩统计,制作竞选演讲稿,制作个人网站等。

(2) 计算机技术基础教学改革

我院除了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外,还在全院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中开设了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以“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作为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我们教学团队自行编写了《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教材,并在2006年第二学期首次使用,教学中的许多实例皆为老师根据实际工作需求编写,学生对任课教师增加了一份崇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考虑到文、理差别,我们教学团队经过探讨,确定了3个教学小组,分别是文科组、理工组、音体美组。每个小组选择优秀教师作为主讲教师,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教学环节的任务、目的要求和措施,以保证教学质量。学期末考试我们采用3套试卷,缩减了因文理差别带来的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提高了学生的考试通过率。

2.2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从表1可看出我院和其他许多新建本科院校一样存在着以下问题:青年教师过多,骨干教师少,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偏少,教学任务繁重。伴随着学校的发展,青年教师所占的比重急剧上升,解决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成长问题已迫在眉睫。

新教师是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课堂上的主力军,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经验亟待提高。我系新教师一般前几年先从事公共课教学,待教学经验丰富后再从事专业课教学,老教师还承载着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

(1) 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

一些青年教师抱着远大的理想步入高校,他们急于写文章、搞科研,急于出成果,根本无暇顾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法和教改。一些青年教师不愿意上基础课,认为自己的聪明才智难以发挥,自身的业务发展受到限制。还有部分青年教师是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缺乏系统的教学能力培训,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教学效果不理想。随着高校的扩招,新教师往往一上岗就匆匆走向讲台。他们尚未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就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工作,从而使得他们无法进行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2) 通过集体备课、听课等方法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在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中,由老教师就课堂授课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手段的科学利用、教学内容和进度的安排、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化、课堂师生互动、课程教案的编写、上课时间的控制、上课的技巧问题等各个方面对青年教师们进行现场指导。老教师每学期指定听3~5人青年教师的课,课后与青年教师及时交流,对青年教师教学中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听课中发现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具体点评,例如讲课的目的性要明确,课堂气氛要活跃,课堂语言表达要清晰,语速要适中,仪表要大方、得体等。青年教师通过听老教师的课,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通过反复听课、反复实践、反复调整和品悟,在短期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了实际的课堂教学能力,使自己迅速地走向成熟,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刘宝存. 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 中国高等教育,2007,(5).

[3] 马廷奇.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 中国高等教育,2007,(11).

[4] 王宁. 强化计算机操作技能,立足培养应用型人才[J].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6[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篇:来源于生活的C/S体系结构教学实践 下一篇: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