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有成竹 妙笔可生花

时间:2022-10-25 10:38:41

名师档案:冯旭升,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教育部第三期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成员,天津市教育系统“三育人”活动先进个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班组技术明星”,市中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西青区学科带头人,区政协委员,区优秀教师。现任教于天津市杨柳青第一中学,兼任西青区政府特邀督学、区教研室兼职教研员。坚持“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在广阔的生活天地中,铸造美丽的语文人生”的教学理念。四十余篇教育教学论文获部级或市级一、二等奖,有十部专著均已出版,在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三十余篇,主编或参编地方教材数部,入选《中国当代科技专家大典(天津卷)》。主持部级和市级重点教育科研课题七个,结题论文均入选优秀成果集出版。《中国教师报》、《天津日报》、《天津教育报》、《民进之声》等报刊曾对其业绩进行报道。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获奖数十次。多次开办电视讲座,传授教学经验。

同学少年 不少同学写作文感觉“文思难涌”,面临“贫血”的尴尬,您认为问题的关键在哪儿?

作文“贫血”,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广泛的阅读。这里所说的“阅读”,不仅指狭义的读书,还指广义的“读”自然、“读”社会,即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是吸入,而写作则是输出。为了避免作文成为搜索枯肠后矫揉造作的无病,同学们需要经常在读者和作者之间变换角色。

作文是长期、广泛积累材料后水到渠成的自然表露,犹如蜂之酿蜜,蜜酿得好不好,取决于花粉采集的数量和质量。没有好的材料,文章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同学们应广泛涉猎,将触角深入到书本中,深入到社会实践中,撷取有用之材,充实材料之库,以备写作之需。

同学少年 对于如何积累材料,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同学们要学会树立两种意识。

一是善于发现并捕捉可用于作文的材料的意识。浩如烟海的书本知识,纷繁复杂的世态万象,难免会使同学们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对此,同学们要学习练就鹰眼般的敏锐,去伪存真、去芜存菁、明辨主次。择取材料的标准是经典和典型。经典指材料具有一定权威性和知名度,我们常用的名人事例和警句格言即是。典型指材料具有个性特征和代表性,与主题十分契合。

二是善于选取材料的最佳写作角度的意识。一个材料往往可做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发挥,同学们要学会努力寻找“人人心中尽有,人人笔下皆无”的独特、新颖的视角。

同学少年 有些同学的作文,材料有,文采也有,但就是缺乏感染力,不能打动读者,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少同学不懂得体验真实情感与生活,疏于观察、思考社会问题,习惯于漠然、麻木地接受信息,缺乏捕捉灵感、用心写作的热情。而文如其人,一个在生活中投入真心和热情的人,才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一篇没有“我”的文章,没有“我”的个性体悟的文章,怎么可能触动他人,达到心灵共鸣的境界呢?

同学少年 融入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感动别人。

是这样,但还不尽如此。写文章既需要慧眼,也需要锦心与妙手。材料在握,成竹于胸,真情涌动,就差妙笔生花了。所谓作文,便是要在“作”字上做足文章。古人讲“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道出了作文的艰辛。要写出锦绣文章,得从两方面下些工夫。一是讲究些章法。前人说“文无定法亦有法”,如,抑扬交错、逐层递进、夹叙夹议、总分对照、繁简结合、“小题大做”、卒章显志等常用的写作手法,要谙熟于心。二是讲究些语法。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追求,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炼字”精神。毕竟,“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好的内容辅以好的章法和文采,会便文章锦上添花。

上一篇:浅析太阳视运动规律 下一篇:尽管我只是一片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