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PA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25 10:14:57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肺栓塞(APE)病人采用r-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7例明确诊断的大面积APE病人,在规定时间窗内予r-tPA溶栓治疗,溶栓前后监测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心电图、不良反应等指标,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7例病人予r-tPA溶栓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最常见不良反应为出血,但无大出血发生。结论 对急性肺栓塞病人予r-tPA溶栓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肺栓塞;溶栓治疗;r-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心电图;血气分析

中图分类号:R563.5 R256.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10-1002-02

以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明确诊断的.临床资料完整的17例大面积急性肺栓塞(APE)病人为研究对象,在规定时间窗内予r-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商品名艾通立,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厂)溶栓治疗,溶栓前后监测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心电图、不良反应等指标,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现将观察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APE病人均为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病人,人选病例均为经肺动脉CTA明确诊断的大面积APE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其中男10例,年龄(57.7±10.3)岁,女7例,年龄(55.6±12.8)岁,≥60岁12例;病程3h至11d。病例中有近期外科手术史7例,肺源性心脏病4例,高血压动脉硬化3例,不明原因3例。其中经下肢血管超声或静脉造影检查发现伴随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主要临床表现:心动过速17例,呼吸困难15例,低血压11例,晕厥6例,胸痛2例;心电图:心房颤动、心房扑动6例。SIQⅢTⅢ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胸前导联T波倒置5例,肺性P波1例。血气分析均为低氧血症,PaO2(35.5±8.5)mmHg(1 mmHg=0.133kPa)。行心脏超声检查10例,显示右房右室增大,三尖中度、重度反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65.8±10.5)mmHg。

1.2 方法 明确诊断后即予r-tPA溶栓治疗。先予肝素(3000~4000)U静脉推注,r-tPA 10 mg在(1~2)min内静脉推注,90 mg在2 h内静脉输注完毕。低分子肝素(商品名:克赛,德国安万特制药有限公司)0.4 mL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d,停用克赛前3 d开始口服华法林,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林剂量使PT延长至正常的(1.5~2.5)倍或INR至2.0~3.0。溶栓前后监测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心电图、不良反应等指标,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资料作配对t检验。

2 结 果

2.1 临床观察指标(见表1) 所有病人经r-tPA溶栓治疗后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改善、呼吸频率减低、心率减慢、血压上升。呼吸困难开始好转多在溶栓治疗后30 min~120 min,最早1例溶栓15 min后症状明显减轻,明显改善及完全缓解需(1~4)d。总有效率100%(17/17)。

2.2 心电图表现 溶栓后复查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均消失,右束支传导阻滞、SⅠQⅢTⅢ、肺性P波程度减轻甚至消失,胸前导联T波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浅或变为直立。

2.3 不良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共有4例病人出现出血,多为伤口、手术切口、牙龈出血,无咯血、呕血、颅内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3例病人出血能自行终止,1例病人颜面部伤口出血不止,压迫止血无效,予小剂量鱼精蛋白静脉输注后出血终止。

3 讨 论

急性肺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急性肺循环障碍综合征,具有病死率、病残率高的特点,其治疗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目前对APE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抗凝和溶栓治疗。国外多中心研究认为,溶栓治疗主要适用于大面积APE病例,大多数禁忌证对大面积APE病人只是相对的,对于次大面积APE病人血压正常,但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室运动功能减弱或临床上出现右心功能不全表现的病例,若无禁忌证则可以溶栓,而对次大面积APE病人血压、右心室运动功能均正常则不推荐溶栓。溶栓治疗较单纯抗凝治疗能迅速改善肺栓塞病人的肺血流恢复及血流动力学紊乱和右心功能衰竭,并且降低病死率及复发率,其原因有通过溶解肺动脉内血栓,防止右心功能的进一步衰竭,溶栓治疗可防止栓子继续释放介质,以减轻肺动脉高压,溶栓治疗可溶解作为肺栓塞大部分栓子来源的骨盆及下肢的深静脉血栓,以减低肺栓塞的复发率。r-tPA是一种糖蛋白,可激活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当静脉使用时,r-tPA在循环系统中只有与其纤维蛋白结合后才表现出活性,其纤维蛋白亲和性很高,当和纤维蛋白结合后被激活,诱导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溶解血块。但对整个凝血系统各组分的系统性作用是轻微的,因而不会出现出血倾向。本组17例病人均为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障碍,为溶栓治疗的适应证。经r-tPA溶栓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明显好转,而且不良反应少,主要为出血,经对症处理后出血均终止。可见急性大面积肺栓塞采用r-tPA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少。

上一篇: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 下一篇: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