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尖上的精灵

时间:2022-10-25 10:09:20

季萍萍 上海芭蕾舞团国家一级演员。代表剧目有《胡桃夹子》、《吉赛尔》、《天鹅湖》、《白毛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葛蓓丽娅》、《仙女》、《罗密欧与朱丽叶》等。1990年获第一届“桃李杯”全国芭蕾舞比赛优秀鼓励奖,2000年11月获第九届巴黎国际芭蕾舞比赛女子青年组金奖,2002年获“上海十佳文化新人”称号。

十一岁的季萍萍被满怀期望的父母送进了少年宫业余舞蹈班。“当时我学的是民族舞,对芭蕾全然没有概念。老师觉得我对节奏很有感觉,模仿能力也不错,于是在三年级时推荐我去报考专业舞蹈学校。”萍萍淡淡地说。

谁知,舞蹈学校规定只有四年级的学生才能入学,季萍萍被拒之门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季萍萍第二年又去参加考试,顺利进了这所上海唯一的专业舞蹈学校。

从此,季萍萍走上了舞蹈之路,成为一位在舞台上尽情挥洒才华与热情的舞者。

舞校老师在挑选学生时,对学生形体的要求近乎苛刻――脸盘要小,脖子要长,稍许要有些溜肩;要手长腿长,小腿的比例必须超过大腿;骨骼柔软度要好,弹跳力要强;对音乐要有感觉,模仿性要好。最重要的是要有协调性……季萍萍感到庆幸的是,芭蕾苛求的一切先天条件,父母都赋予了她。要知道,芭蕾跟别的行业不同,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特别高,有些东西并不是靠后天的努力就能弥补得了的。

也许,这就是艺术吧。

如果艺术女神垂青于你,那么请你千万不要辜负她吧。天生佳质的季萍萍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天赋和勤奋,从她一跨进舞校开始,就一直陪伴她至今。

少年练舞的那段时光,是季萍萍甜美悠长的回忆。那时的虹桥路,十分静谧,远不如今天那么喧嚣繁华。就是这条静谧悠长的马路,成就了那些“无处可玩”的芭蕾孩子们。“不仅是孩子们努力训练,就连家长们也跟着一起加油鼓劲,他们和孩子一起学、一起练,那种温馨的气氛真叫人难忘。我爸爸妈妈不是从事文艺工作的,但却十分热爱艺术,或许因为他们是老三届,年轻时没有这样的学习机会吧。”当年与季萍萍同班的小伙伴中,诞生了一大批活跃在当今舞台上的芭蕾明星。

芭蕾是优雅的,也是残酷的。优雅,映入观众的眼中;残酷,则落在舞者的身上。这种残酷,是走在艺术之路上的每个舞者每天都要背负的。

从学习芭蕾的第一天起,保持体型就成了季萍萍每天的必修课,继而成为了她一生的习惯。舞校老师对食谱有着特殊规定,并时时给学生过磅,绝对不许超重。这对于处在身体发育期的孩子来说,实在有点“不近人情”。

“其实,也没什么。既然选择从事这个职业,就必须作出牺牲。我希望站在舞台上的时候,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奉献给人们――当然包括形象在内。”萍萍淡淡地说。

十六岁,正是女孩子最容易发胖的年龄。季萍萍丝毫不敢怠慢,米饭、面食、甜食等几乎不碰,餐桌上永远“只有高蛋白,没有高热量”。由于热量摄入少,纤瘦的她在冬天时常冷得直打哆嗦。

为了应对消耗量极大的舞台演出,芭蕾演员必须加强肌肉素质训练。炎炎夏日里,季萍萍穿上减肥裤在练功房的地板上打滚,一天下来,浑身湿透。不知情的人看了,还以为是刚从泳池里爬上来似的。

受伤,是芭蕾演员的家常便饭事。小时候的季萍萍还不懂得保护自己,时常受些“无名伤”。“有天早上起来,突然发现膝盖肿得像馒头一样大,我心里直纳闷:没什么呀?!后来去医院才知道,原来有‘内伤’这回事!”随着舞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季萍萍慢慢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其实,也没什么。每个舞者都会有受伤的经历,关键要看你如何对待受伤。”萍萍淡淡地说。

1990年,凭着一股初生牛犊的冲劲儿,季萍萍报名参加了“桃李杯”全国芭蕾舞比赛。台上炫目刺激的聚光灯,台下无数挑剔的眼睛,给了她巨大的压力,也给了她作为一个舞蹈演员最初的感觉。三轮比赛下来,虽只是得了个优秀鼓励奖,但小小的季萍萍已学会了如何接受和对待失败,学会了如何保持信心和毅力,去争取属于自己的那一刻。

2000年,那一刻终于来了。在第九届巴黎国际芭蕾舞比赛中,季萍萍获得女子青年组金奖。当法国总统夫人给这位瘦瘦长长的中国姑娘递上奖杯时,她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那一刻,季萍萍幸福极了。

不过,最初的情况不是这样的。

“报到的时候,看到欧洲人精致的五官、高大的身材和舞蹈演员特有的高傲眼神,我忽然觉得很自卑,觉得自己毫无优势。第一轮比赛时,我的伴奏带还出了点问题,想请法国的钢琴伴奏给我照谱弹一下,不料却被婉言拒绝。”对于这一意外,季萍萍没有细想。她觉得,自己来了,就够了;能在这个高规格的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这就足够了。

也许,淡静、平和对于艺术,真的是很重要的呢。淡静、平和的心态,使季萍萍从容发挥,一支舞罢,满场欢呼。进入第三轮,那位曾拒绝过她的钢琴伴奏主动跑来甘当“绿叶”了――季萍萍用艺术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那一刻,瞬间即逝。1990至2000这十年间,陪伴季萍萍的,大多是寂寞和等待。“‘桃李杯’之后我也参加过很多比赛,但都没拿到很好的名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比赛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得奖与否,并没有那么重要,我只是想用比赛来激励自己,不放弃这个事业。”

十年间,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等待,一步步走向成熟。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这不是莫大的财富是什么?“在舞台上,我不是稚嫩地表演技巧,而是尽可能地展示风采,将自己的思想通过舞蹈这一形式表现出来并感染观众。其实,这才是我最希望的。”萍萍淡淡地说。

进入上海芭蕾舞团后,季萍萍从群舞跳起,逐渐在大型舞剧中担当女主角。从《梁祝》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从《白毛女》跳到最近的原创舞剧《花样年华》,季萍萍体验了人物的多样性格,尝试了剧中的百味人生。

季萍萍说,能体验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再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是一件很过瘾的事。“我在演每个角色之前,都会先爱上这个人物,然后融入身心之中。表演的时候,我甚至会完全忘了自己。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我就是角色本身。”为了尽早达到与人物合一的境界,季萍萍每排一出新戏都会找来相关资料阅读揣摩。看到她这股用心劲儿,团长哈木提赞许地说:“季萍萍是一个很爱学习的演员,不仅刻苦学习舞蹈专业,还利用业余时间读大学,提高文化素质。”

时常有外国导演来芭蕾舞团排戏、观摩,看到季萍萍的舞姿,总会称赞她的演出是那么恰到好处。每一次,季萍萍都谦虚地说:“每个人对生活的领悟和表达方式都不一样,我是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世界和人物。但舞蹈技巧说到底不过是一种辅助,只有人物才是全剧的灵魂和中心,能得到导演的认可我很高兴,可能因为我对人物的理解和传达比较符合他心目中的形象吧。”不经意间,季萍萍道出了她成功的秘诀。

练功房里的季萍萍,一身简单的芭蕾服,一双粉色丝缎舞鞋,落落大方,亭亭玉立,气息如兰,淡雅如菊。大女孩的洒落与初为人妇的娴静,于她兼而有之。然而,季萍萍还不打算为自己添个小宝宝。因为小生命的诞生,同时也意味着芭蕾生命的终止。“能成为一个舞蹈演员挺不容易的,自己付出很大努力不说,国家为了培养我们也花了不少功夫。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还想再跳上几年。”萍萍淡淡地说。

生活中的她,总是淡淡地讲话,柔柔地做事,不去埋怨舞蹈所带来的苦痛,不去计较生活细节的得失。

舞台上的她,总是如春风拂面,似秋水行舟。她享受着舞蹈所带来的快乐,释放着艺术赋予她的灵感。

她是个足尖上的精灵,她让舞台有了肢体,有了感情,有了自己的生命。

她是个足尖上的精灵,她让观众有了惊叹,有了满足,有了发自内心的掌声。

上一篇:数字化时代的影视艺术 下一篇:新世纪的《天鹅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