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图书管理人员如何应对图书馆数字化的挑战

时间:2022-10-25 10:00:12

浅议图书管理人员如何应对图书馆数字化的挑战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为了适应这一发展的需要,图书馆也应实现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要求图书馆在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管理制度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这对于过去一直管理纸质图书的图书管理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服务观念,从而适应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数字图书;信息意识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1-0046-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新形式的图书馆的数量开始增多。随着人们对数字化图书的需求的增长,数字图书馆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其中,图书管理者如何适应信息工作的新的挑战也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数字图书管理对图书馆员的职业技能提出的新的挑战

(一)数字图书管理对图书馆员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和管理方法提出的新的挑战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信息的数量不断增加,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随之而来的信息的载体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以往的厚重、不易保存、不易传送的纸质载体向重量轻、密度高、体积小的数字化、电子化载体发展。为了适应人们对数字化信息的需求,各种电子出版物应运而生,专业网络论坛等信息交流平台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些变化不仅要求图书馆实现数字化,而且使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和管理体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传统图书“馆藏”的含义有了很大的发展,它不仅要求包括不同的信息格式(如录像带、软磁盘、CD-ROM等)和信息类型(如应用软件、书目文档、全文信息等),而且要以虚拟馆藏的形式对网络化的数字信息资源进行保存。这对于过去一直管理纸质图书的图书馆员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二)数字图书管理对图书馆员技术服务手段提出的新的挑战

过去图书馆的各种业务都是要通过馆员手工来进行的。而随着图书馆的数字化,数字信息资源的数量有了很大增长,数据网络化的应用越来越广,印刷图书的数字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同时,用户对信息的消费也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其阅读对象开始转向电子图书、CD-ROM和其他电子资料,馆员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电子技术对图书情报资料进行收集、加工、贮存、检索、传输等。这些重大的变化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和“图书”的概念都出现了新的内容,图书资料的检索速度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原有的硬件设施由于无法适应数字化的要求而纷纷退出了历史舞台,传统的图书馆运作模式和理论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图书馆开始使用计算机来替代馆员的一部分手工操作;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使得图书馆数字化向更加深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变化、新问题,这都需要图书管理人员进一步探索并加以解决。

(三)数字图书管理对图书馆员自身职业素质提出的新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将向电子技术密集型的信息机构发展,其管理工作也要更多地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为其获得全面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但是,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对于过去多数都是通过手工操作来完成图书管理工作而没来没有接触或很少接触电子信息技术的图书馆员来说,这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图书馆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库,通过互联网与外界进行知识、信息的交换,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但是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数量巨大,非常复杂,而且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很难实现有效的查检。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己通过互联网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而适应未来图书馆发展的需要。未来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将是信息资源管理者、信息分析组织者、信息利用的导航者、信息知识的教育者,能够帮助用户理解和掌握知识信息。

二、图书馆员如何应对数字化图书提出的新的挑战

(一)主动转变自身的服务观念

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管理人员必须主动转变自身的服务观念。首先,图书管理人员要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新的认识。一直以来,图书管理人员负责的都是信息的整理和保管工作,而随着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用户的数量会不断增加,每一个上网者都可能会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使用者。这就使得图书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有了很大变化。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对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从而使用户能够获得精炼、有序、有针对性的信息。图书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进行快速、广泛的宣传,并且对用户的网络阅读行为加以指导,使其能够掌握正确的数字图书检索方法。其次,图书管理人员要转变服务观念,将为读者服务放在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首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员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工作内容、工作形式等方面也在发生着变化。现代图书馆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等信息技术构建起来的,其服务功能由以提供文献为主扩展为向社会公众提供各种类型载体的知识、信息,其服务形式由被动型转为主动参与型,服务形态也由集中、单一转化为分散、多元化。过去图书管理人员被动地等着读者上门的服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数字图书发展的需求。图书管理人员在进行信息服务过程中,应该从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出发,更加关注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兴趣、习惯、阅读能力等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和手段,更好地向读者提供数字化阅读服务。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组织、存贮、链接传送和开发利用。

(二)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数字化信息素质教育

1.加强数字化信息意识教育

图书管理人员的数字化信息意识表现为对数字化信息的敏锐度,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图书管理人员作为信息的传播者,要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培养自身在信息活动中的独立性、自主性,对信息有敏锐的识别能力,积极地发现和传递信息,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

2.加强数字化信息道德教育

数字化信息道德是指图书管理人员在整个数字化信息活动中必须具有的道德。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正确处理数字化信息创造、数字化信息传播和数字化信息使用之间的关系;恰当使用和合理发展数字化信息技术,不通过非法手段摄取他人的秘密,不制造和传播虚假和低级的数字化信息等。相关部门和图书馆应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数字化信息道德教育,使其学习、了解数字化信息社会应遵循的法律法规,自觉抵制违法数字化信息行为,随时按照道德标准的要求来规范自身的数字化信息行为,避免在数字化信息收集、加工、传播过程中发生泄密、犯罪等问题。

3.加强数字化信息能力教育

数字化信息能力是指数字化信息知识和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应该已经由过去的图书保管、借出和归还等简单业务扩展到包括为用户提供数字图书阅读以及收集、整理、传播信息等。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学会对数字化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中筛选出真实的、对读者有用的信息;要建立和掌握数字化信息源,掌握数字化信息检索的技术、方法、途径;要具有能够指导用户使用各种数字化信息源和数字化信息技术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的能力;了解数字化信息分析研究及成果评价的程序、方法,使之成为具有科学价值的新信息,并对其进行传递和交流。

(三)培养图书管理人员终身学习的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因此学习不再只是一个人在学校要进行的事情,而是其终生需要进行的活动。一个人进行终身学习,就是对信息加以获取、理解、转化并生成新信息,这就要求其具有信息素质。图书管理人员只有掌握正确的获取数字化信息、创造数字化信息的方法,才能提高获取与创造知识的能力,使学习不再受时空的限制,能够自由地进行知识的整序、分析、研究和利用。目前,我国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知识相对老化,缺乏高层次数字化信息开发、管理以及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外语水平难以满足需求,这就要求其通过终身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字化信息意识和数字化信息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业务技能,这样才能实现自我完善,胜任新时代数字化信息服务工作。

上一篇:浅析如何通过正确引导初中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其... 下一篇:浅析图书馆管理系统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