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行政成本攀高现象的原因和控制

时间:2022-10-25 09:32:12

试论高校行政成本攀高现象的原因和控制

【摘 要】高校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行政成本的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把分析该系统的每一个因素及因素间的联系,才能实现系统整体化、动态化的管理,以期达到降低行政成本的目的。高校的行政成本攀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机构庞大人员冗余、职务消费不断增加等。本文从高校行政成本产生的因素及运行因素着手,分析造成当前我国高校行政成本过高的原因,并提出控制的行政成本建议,以期对我国高校行政成本的控制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校;行政成本;建议

高等学府是从事教育、科研的学术团体,同时我国的高校又是具有行政事业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双重属性,当前高校行政改革是我国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其中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高等学校的行政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高校行政成本趋高,不但直接减少了高校教学与科研的经费投入,而且可能滋生腐败,严重影响与制约高校自身发展,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校行政成本的涵义

高校行政成本是指高校行政体系及其工作人员因其行使行政权而获取的和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消耗的教育资源价值。高校行政成本发生的主体是高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高校行政管理活动需要耗费一定的制度内行政资源甚至制度外资源,前者是指高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范围内因行使行政权而获取的资源,包括预算内行政管理支出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中允许用作行政管理费用的一部分资金,而后者则指高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政权的垄断而获取的资源,包括预算外资金中不能用作行政管理费用的一部分资金、 制度外资金等。

二、我国高校成本攀高的现状与原因

(一)我国高校行政机构设置庞大,人员众多。

与国外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学院设置明显偏多。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等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教职工人数越来越多,高校的人员经费与日俱增。高校人员经费的增加,既有客观需求,也有主观为之据。对美、英、日、加等国和我国香港地区30所世界著名大学的调查,发现这些大学平均设有9.7个学院。而中国大学的学院数目最少为13个,最多为39个,平均为22.5个。

(二)高校运行经费不断增加,加重了行政成本负担。

一方面高校行政机构多年以来养成的习惯,成本意识与节约意识淡薄,日常公用支出费用大幅增长,另一方面,政机构数量有增无减,人员增多,开支变大,行政运行经费必然增加。此外,行政机关办事效率低下或错误决策,间接催涨运行经费。

(三)高校行政管理成本预算与管理缺乏约束力。

根据以往的研究表明,教育支出中,预算外教育支出比例明显偏高。在高校行政部门内部,下级行政部门常常突破已有预算限制,通过对高校上级部门“活动”来获得预算外行政管理资源,而上级行政部门会因为下级行政部门习惯性预算限制的突破而减少行政管理成本预算。这说明,高校成本的预算与管理缺乏约束力,必然导致行政管理成本增加。

三、控制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成本的方法

(一)完善监督机制,加强行政运行成本的监察。一方面要改善社会公众监督,实现高校行政成本公开化,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布基本建设、行政经费等社会关注的项目支出情况。另一方面,加强高校的自我监督,加强行政问责制和行政单位内部的层级监督,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将责任追究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个人。强化对重要部门、重点学科、重大教育支持项目和重要岗位的监督。加强对高校采购、政府科研投资的重点项目。此外,建立健全包括新闻媒体、社会舆论等在内的多层次、多渠道、网络式的监督结构,发挥监督的整体效应,才能遏止高校行政运行过程中浪费和腐败现象,降低行政成本。

(二)强化财政预算约束机制,控制行政运行成本。

行政成本预算是是控制行政成本支出的重要前提,因此成本预算必须覆盖所有与行政收支相关的领域,凡是有收入支出行为的都必须纳入行政成本预算监控的范围,消灭行政成本监控的“盲区”。同时要抓好预算的审核和监督,应将与行政活动相关支出和收人列人高校行政部门预算中,公布明细的支出和收入,增强对高校行政机构成本运行的监督。

(三)精简部门数量和冗余人员,降低行政运行支出。

高校行政部门工作职能是设置机构和配置人员的前提和基础,其职能越多,机构就越多,配置的行政人员也越多。因此,转变高校行政部门工作职能是降低高校行政管理成本的关键。应当通过转变行政部门工作职能,从“越位”的地方撤出来,才能缩减部门数量,最终降低管理成本。

(四)严格控制职务消费,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职务消费是高校行政与形成本中的大项,针对行政成本过高的现象,高等学校应该制定严格的成本控制制度政策,职务消费可以实行“包干制”,实行节约归部门、超支不增补的政策,鼓励领导控制职务消费,杜绝铺张浪费。职务消费的控制,必须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才能取得实效。让广大教职工对职务消费进行监督,保证职务消费处于“可控”范围,促进职务消费成为“阳光”消费。

高等学校应该在行政经费使用过程中随时关注经费的使用状况,可以对整个过程进行审计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编制、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或防止教育经费的浪费或缺失,以达控制行政成本的目的。

作者简介:王华宇,女,汉族,1983年9月出生,四川绵阳,2007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与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2011年于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研修班结业。

参考文献:

[1]袁文艺,黄安心.行政成本及相关理论阐释[J].鄂州大学学报,2002,(2):5-6.

[2]林荣日.教育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79-83.

上一篇: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的... 下一篇:通过Project 教学实践英语三维目标的输入与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