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的运用

时间:2022-10-25 09:31:21

浅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的运用

【摘 要】“切中要害,各个击破”,是高中数学新课标分层教学的精髓。高中生个体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所具有的解题能力以及所开展活动效能等方面具有差异特性,致使学习活动等方面“参差不齐”。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紧扣学生主体特性,利用学科特性,设置适合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分层教学内容,使全体学生在学习中实现“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目标。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学习效能;策略运用

古语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诗句生动的表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差异特性。由于学生个体在学习知识、解答问题中表现出一定的能力差距,导致学习效能上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但传统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忽视这一实际,采用“统一目标、同一内容、同一要求”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个体在学习效能上“相去甚远”。而高中数学新课标倡导“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目标要求、内容”的分层教学模式。由此可见,分层教学策略是缩小学生个体学习效能差距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分层教学策略应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特别是高中数学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路数”之一。本人现将近年来实施分层教学的举措进行简要论述。

一、教学目标要求的设定具有层次性,让每个学生有所“赶”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轨迹”,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追求”,教学目标设定的内容,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运用的重要“依据”。传统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设置“同一目标要求”,导致教学目标对于不同类型学生过高或过低,对教学活动开展产生了制约和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在准确领会教材意图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各类型学生学习实际,设置贴近不同类型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目标及要求,使全体学生都能找到“位置”,找到“目标”,找到“方向”,为学习活动有序开展指明“方向”。

如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新知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前准备环节,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目标要求及重难点等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利用“教学目标三维性”原则,结合高中生学习实际,设置了“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了解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研究Sn的最值”等面向好中差三种类型的教学目标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活动的“目标”,确立努力的“方向”。

二、问题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层次性,让每个学生有所“获”

问题:已知向量 =(k,12), =(4,5), =(10,k)。则当k为何值时,A,B,C三点共线?

教师在上述问题案例的教学活动中,抓住数学问题的发散性,通过设置了具有一题多问的发散性数学问题,将不同问题要求,按照由易到难的程序融入贯穿在同一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探究、分析问题的解答活动。这样中下等学生在自主探究基础上,借助于优等生的帮助,认识到该问题的解答方法为:“根据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A,B,C三点共线只要满则 =λ (或 =λ )即可,就可以利用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列方程求出k的值”,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得到锻炼实践的机会,获得了解答类似问题的方法,实现了“不同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目标。

通过对上述问题教学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具有层次性的数学问题,为每个学生提供实践和锻炼的时机,使他们在动手探究、思考分析问题过程中,获得劳动的“成果”。

三、反馈练习内容的实施具有层次性,让每个学生有所“为”

反馈练习环节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新知、解答问题实情的重要途径和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置具有层次性的反馈练习内容,在学生练习解答的基础上,开展解题方法和思路的辨析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行“思”、“辩”和“说”的机会,从而将问题辨析的过程成为学生反思学习活动,促进学习素养树立的过程。

问题:设函数 ,其中 =(sinx,-cosx), =(sinx,-3cosx), =(-cosx,sinx),x∈R;(1) 求函数f(x)的最大值和最小正周期;(2) 将函数y=f(x)的图象按向量 平移,使平移后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成中心对称,求| |最小的 。

这是教师在“三角函数”阶段复习课反馈练习环节设置的问题案例。教师先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问题探究分析活动,并让其中一位学生展示其解题过程:

解:(1)由题意得

=(sinx,-cosx)·(sinx-cosx,sinx-3cosx)

=sin2x-2sinxcosx+3cos2x

=2+cos2x-sin2x

=2+ sin(2x+)

故f(x)的最大值2+ ,最小正周期为=π

(2) 由sin(2x+)=0得2x+=kπ

即x=-,k∈z

于是 =(-,-2)

因为k为整数,要使| d |最小,则只有k=1,此时 =(-,-2)为所示。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开展问题辨析活动中,让全体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对问题解答思路、方法以及解题步骤等进行分析思考活动,并要求中下等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与学生进行解题过程总结。这一过程中,分层教学进行了有效运用,各个类型学生都获得了问题辨析的机会,同时,都能够开展思考分析活动,阐述自己在该问题案例解答的观点。这样,各类型学生都获得了思考分析的机会,并使学生在辨析问题中,主动反思自身解题过程,促进良好学习习惯树立,提供了科学指导。

总之,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是高中数学教师缩小学生学习差距的有效方法之一。本人在此仅对该教学策略作简要论述,敬请同仁共同参与,为学生群体共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中学)

上一篇:中职物理有效课堂的探讨 下一篇:有关职高数学的分层教学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