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一物理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时间:2022-10-25 09:02:50

如何在高一物理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重新进入了一个新的学习阶段,而在这个阶段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则对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以及学生全面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一阶段,我们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且,对学生社会竞争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一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立足于物理教材,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养成良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时,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带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准确把握各种情形下摩擦力的方向;静摩擦力大小的表示及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等等,进行自主学习,并自主解决下面几道练习题,如:①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下,仍处于静止,则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②当弹簧秤的读数是2.1 N时,木块刚好开始移动,此时木块受的是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方向向____……这样的自主学习过程不仅有助于做好初中向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高一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搭建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为高质量物理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出相应的贡献。

二、动手实践习惯的养成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则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保障。但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忽视实验价值的实现,严重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及高效物理课堂的实现。所以,在高一物理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搭建操作平台,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而,也为物理课堂效率的提高起好铺垫作用。

例如,在教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简单的知识点讲授完之后,我引导学生借助“打点计时器、天平、纸带和复写纸、导线、细绳、小车、砝码和小盘、带滑轮的长木板、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等实验器材,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速度与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力越大,加速度越大,质量大,加速度小。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而且对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以及动手实践习惯的养成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在高一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在提高物理课堂效率的同时,也确保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也为学生进入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王延.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J].中学教学参考,2011(20).

上一篇:项目教学法与双分互动教学法的有效结合 下一篇:授“渔”而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