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时间:2022-10-25 08:59:32

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摘要】当今社会,我国各级政府和高校共同面临着就业这一重要课题。如何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正确分析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实情况,正确分析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所受到的实际影响和制约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文章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出发来探讨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服务体系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的指导思想逐步出台,各地市纷纷制定相应的就业创业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应尽快建立完善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这一体系应以市场为主导,基于此基础上的研究和构建,对缓解当前就业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宏观层面(政府及社会):完善就业体制改革,创造良好创业环境

确立创业制度,提供有力保障。首先,确立“就业优先”的长期发展战略。要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需要我国在长期发展战略中确立“就业优先”的原则。这个发展战略在我国就业创业政策中逐步得到强化,十报告里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都是对这个战略的深入思考。毋庸置疑,就业创业是对劳动力市场的补充,而劳动力投入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劳动力投入才有经济增长,就业关系到每个家庭的方方面面,也是很多家庭的经济支柱,随着劳动成本的不断提升,劳动力已由过剩向短缺转折,空岗与失业并存。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社会利益结构剧烈调整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纷纷出现,就业相对于各种矛盾而言已处在核心位置,因此,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贯彻“就业优先”尤为重要。只有就业优先,社会才能稳定,才能完成更多的积累,才能有更多的个人或群体参与到创业中来。

其次,扩大就业能促进产业结构更合理调整。随着后金融危机的到来,世界经济格局和经济现状还处于多变期,产业结构也处在痛变和调整期。产业结构的调整会给就业带来很大的契机,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可以扩大就业,创造适应经济发展趋势的更多就业岗位。随着劳动密集型企业优势的逐渐消失,需要越来越多能适应新的经济结构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很多中小微企业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创业机会,技术创新会带来新的发展,市场服务的更加规范会降低中小微企业的很多门槛,会很大程度上消除制约多种经济成分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瓶颈。只有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才能更有利于高校大学生的创业。

再次,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帮扶和援助制度。在我国积极就业政策的范围,开展就业帮扶和就业援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经验。政府要积极“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改善创业环境,鼓励大学生个体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全面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加强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提供优质就业服务。”①帮助大学生创业,建立合理有效的就业援助制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援助。2013年起,我国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给予了一次性求职补贴,并实施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毕业生在除直辖市外的求职地进行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和很好的信号,是对我国现有的失业保障体系的有力补充。我们应将这项政策继续深入下去,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建立大学生创业援助金制度,对困难大学生有针对性地给予就业援助和重点帮扶,帮助这些大学生渡过短期待业、失业难关,重新赢得就业创业机会。

最后,完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补偿制度。为鼓励大学生到特定的地区就业或从事特定的职业,实施高校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补偿机制是国际惯例,经过2003年开始实施和2004年的调整,这些激励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我国在一系列政策公告中加大了补偿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等地区就业。对于这些同学进行工作生活补贴、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并且在公务员录取和事业单位招聘、考学升学方面都给了很大的优惠政策。近年来,政府还加大了购买基础性、服务性岗位的力度,并将这些岗位提供给高校毕业生。同时,也加大了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延长小微企业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逐步实施,鼓励大学生到小微企业工作,鼓励这些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在大学生创业项目方面,加大了资金补贴力度,对于前景较好的企业给予资金补贴,并设立创业基金为大学生服务,对创业孵化和创业咨询都展开了服务。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我国教育部近年来出台了很多文件来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部领导也在讲话中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力提倡并积极扶持。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讲,这些都是很好的信号,有利于创业服务体系的形成。国家和各个地区制定了更加优惠的创业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都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作为高校,要对大学生积极引导,从低年级大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加大创业的内容和比重,请有经验的企业家到学校来对大学生进行实际指导,将创业理论的纸上谈兵变为能创造社会效益的实际操作。

加大优惠政策力度,拓宽创业发展渠道。“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②对国家政策的掌握,可以帮助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业。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大学生创业也提出了很多有积极影响的政策:一是营业税改增值税,减少了一个税种。二是对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进行了改革,使之更为宽泛,降低了开办公司的成本。三是对于军工配套业、保险业、银行业、农村土地中介、边贸物流业、老龄人口配套服务业、私营医疗机构、建筑行业、音像行业、私立学校等方面都有新的政策出台。鼓励更多人涉足这些行业,逐步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流入这些行业。

这些优惠政策扩大了我国的就业创业领域,给高校大学生选择创业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这些政策也更加的细化和贴近实际。对于这些优惠政策的及时宣传和了解,有利于大学生坚定创业的信心,感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关心。

加强创业园区建设,增加大学生的创业机会。目前,一些有条件的高校纷纷寄托当地的地理优势,建立大学生创业园,给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从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走上创业道路。创业园为大学生提供一定时期免费的创业办公场所,并有相关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对于好的创业项目,学校会利用一些资源对其进行创业融资,逐步扶持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形成良性循环。

完善大学生创业融资体系,增加大学生创业资金渠道。大学生创业者的融资具有很多特点,主要是融资额度有限,一般没有抵押担保,创业项目前景不明朗等。这都需要我们打破现有的融资渠道壁垒,构建适合大学生创业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创业融资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担保作用,建立大学生“信用担保机制”,通过激励信用担保,为大学生融资贷款提供方便。二是对于创业的大学生减少小额信贷手续。三是设立多方参与的大学生创业基金。目前在大学生创业基金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面都可以参与进行,将创业基金与企业慈善行为相结合,对于突出的企业进行政府表彰。四是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大学生创业项目,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大学生创业项目,利用包括税收、财政支持等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天使资金来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政府和高校通过举办创业活动、创业比赛,使大学生创业获得关注,获得风险投资,实现创业梦想。

中观层面(高校):高校要深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加强创业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在高校大学生就业力评估中,创业能力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创业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创业教育的支持。与国外高校相比,我国高校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还是远远不够,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积极尝试:一是改变现有的创业教育理念。高校教师在进行创业教育中存在照本宣科、搬教材现象,这都是我们需要尽力避免的。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是目前创业教育的重点,将创业教育的地位进行提升,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创业,学习KAB创业教育课程,使创业教育走上系统化的道路。二是培养一支可靠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将企业家引进课堂,鼓励教师走进企业,通过教师与企业的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又将实践经验反哺给高校大学生。在欧美国家已经有了很成功的例子,这些经验都需要我们努力借鉴。三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对于高校所用创业教育教材,多参考大学生实际要求,内容多样化,操作性强,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及时更新。结合多种教学模式,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将课堂讲授与现实案例相结合,角色模拟与基地实习相结合,创业技巧与创业兴趣相结合,并通过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结构、专业结构的调整应逐步改进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首先要逐步建立高校教学质量外部考评机制,引进社会力量,指导高校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其次应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根据社会需求查漏补缺,在校学习期间就完成职业教育和必要的技能培训。再次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政策上和激励机制上给予支持,增强大学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率,以消除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最后应加强对经济发展的研究,从经济发展中找到市场对大学生需求的规律,研究并作出规律预测,对于大学生就业需求作出科学的。各学校应从招生开始就积极主动调整相关专业设置,以市场为主导,完成毕业生与市场供需的充分对接,尝试培养就业能力与学习能力均占优势的能力型大学生,从而实现社会需求、高校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创业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是大学生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研讨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时指出首创精神越来越多地被用人单位所重视。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也逐渐认可就业形势和就业现状,就业预期降低。但在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不少大学生认为创业是“不务正业”的学生喜欢做的事情,主动创业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学生的创业工作是否到位将直接关系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声誉,建立完善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有着积极而显著的作用;加强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和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就业指导还大多局限于整理信息,阐释政策和简单的技巧指导方面,深层次的具体指导还很薄弱,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创业指导队伍刻不容缓。要通过专业培训、学习交流、实践锻炼等多种途径,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服务能力,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相对稳定、校内外结合的创业师资队伍,使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实现“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

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就创业教育而言,各个高校的支持是其坚强的后盾,各个高校应充分意识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为其提供人力、物力、思想保障。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各高校逐步走向规范和公平,招生、就业制度也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情况将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好学生,了解大学生的需求,及时进行指导和支持已经成为大学的生存之道。在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设置专门的机构,对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有一个高质量的定位,并为之努力。高校可在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设立大学生创业部,增加编制,制订其工作职责,负责大学生创业日常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创业服务、创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创业状况调查及数据统计、创业信息报表的编审等工作;优化创业课程的设置,探索有效的创业教学方式方法,为创业的具体实施保驾护航。

微观层面(大学生):大学生转变观念,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转变就业观念,端正择业态度。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培养普通社会劳动者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北大毕业生卖肉”、“高考状元失业”都很正常。收入高、待遇好的行业毕竟是少数的,只能有限地吸纳大学生,有一些新兴行业和潜在地域对大学生的需求量较大。国家持续出台文件,制定政策,力促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促进就业公平,这给很多大学生带来了创业契机。高校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参与就业竞争,要意识到机会是等不来的,要勇敢地参与竞争,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使得大学生理想择业的可能性和机会越来越小,高校大学生应加强对自身情况的了解,有合理的定位和期望值,先就业后择业改变一次就业的观念,鼓励和支持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业竞争力。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创业素质很重要,我们要将创业素质的培养作为工作的重点来进行。按照全员性、全程性的要求,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创业思维,掌握必须的创业知识,从而达到增强创业竞争力的作用。对于培养成效,我们要加大宣传,强化社会认同,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去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形成高昂向上的创业潮流。为了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创业者,大学生应有意地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合理规划创业。“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③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使之感知到自身的潜力和特长,培养学生适应时展的基本能力,找到自己“降落伞的颜色”,实现创业规划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组成部分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

【注释】

①吴敬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第73页。

②陈石清,伊文斌:“加强创业能力培养 力促大学生就业”,《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第132页。

③张莉萍,陈宪庚:“对高校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研究”,《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第143页。

责编/许国荣(实习)

上一篇:1%聚桂醇注射液在腱鞘囊肿治疗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知识产权的制度风险与法律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