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创建特色初步显现

时间:2022-10-25 08:57:09

今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和《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对智慧城市的指导原则、建设目标、重点内容、制度保障等方面给出了明确指导,这些文件及后续文件的出台,一定会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2013年在部、省两级联合指导下,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积极开展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绝大部分试点城市顺利完成了年度创建任务。

关注民生需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试点城市以构建健康可持续社区为目标,集成融合社区管理及服务相关数据,建设“以人为本”的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从社会治理、事务管理、便民服务、小区管理、物业管理、居家养老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打造公共平台,提高社会治理能力。试点城市注重整合已有的市、区级平台,打造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集约、稳步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北京市朝阳区实现城市综合网格化管理服务,并在多年沉淀的城市部件、事件、人口、房屋等数亿条数据基础上,通过大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为企业、公众提供多种智慧化服务。。

加强规划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试点城市在创建过程中,尤其是新区、生态区、示范区,十分注重城市空间的整体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等一体化开发,通过地下空间商业综合体、地下管廊、新型农村社区等建设,充分挖掘了城市地上、地下空间资源,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广州市番禺区和沈阳市浑南新区有效地促进了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注重发展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试点城市充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以“生态、绿色、低碳”为原则,立足于全局,优化整合各类资源要素。青岛中德生态园依托于泛能网架构了区域能源体系,从系统层面解决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问题,并促进园区整体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

推进产业升级,产城融合发展。在产业方面,很多试点城市把握转型机遇,找准产业发展定位,依托智慧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综合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探索出一条产业化、城镇化同步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以物联网产业园建设为切入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乐从产城融合发展模式。

创新机制体制,优化资源配置。在体制机制和模式创新方面,试点城市始终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多元主体,全球参与”的原则,先行城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导作用,探索多元主体参与智慧城市投资、建设、管理,实现了以资本为核心优化配置区域内的人、财、物等资源。

上一篇:彩色叶树种的配置方式及应用原则 下一篇:盆栽平卧菊三七的无土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