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博白客家木偶戏服装的色彩个性

时间:2022-10-25 08:42:48

广西博白客家木偶戏服装的色彩个性

一、广西博白客家木偶戏的渊源

博白客家木偶戏,系以“古装木偶”作道具的说唱戏种。此古老的表演形式,活跃于博白城乡,多于农闲及喜庆时演出。博白客家木偶戏,属杖头木偶戏种,传入博白的具体时期,无确切记载。由周边地域看,其极可能由粤西高州传入。高州木偶戏,近五百年历史,其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白客家木偶无论是“造型、表演形式、舞台及传统戏文”等层面,皆近似高州木偶戏。博白同广东毗邻,由古迄今于“经济、文化及民俗”等皆深受粤地影响,极有说服力的即是博白客家木偶戏由“高州传入 ”,与博客本地的“文化、习俗及方言”的不断融合下,演变为今天的博白客家木偶戏流派。因其具有“队伍小、剧具少、舞台小”等特点,益于深入山区演出,市场空间广阔,影响深远。

二、广西博白客家木偶戏服的色彩个性

广西博白客家采木偶戏服,继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色彩观”传统,突出的表现为喜欢用明丽鲜艳的色彩组合,我国民间流传着“软靠硬色不楞”的配色口诀。博白客家木偶戏服,沿袭了我国传统的用色习惯,喜用浓烈色彩,对“红、黄、绿、蓝”等颜色的应用,鲜明的色彩,带来极大的艺术夸张性。

博白客家木偶戏服,色彩划分成 “上五色”与“下五色”。其中,上五色亦称为正色,意指“红、白、黄、绿、黑”五色;下五色称为副色,意指“粉红、湖色、古铜、蓝、紫”五色。尽管 “上五色 ”与“下五色 ”有些单调,可是其能够塑造出 “金碧辉煌”的庞大景象,此外,还能够惟妙惟肖地塑造出“皇帝及贫民”等不同类型的人物。博白客家木偶戏服常以“布、丝织品 ”等制作,戏服之外,还有“头饰、头盔”等。

博白客家木偶戏服在色彩上的应用追求“鲜明性、独特性、合适性及联想性”原则。其用色个性主要归纳为下列几点:

(一)反映角色身份等级的色彩个性

博白客家木偶戏服颜色身份等级的特点,深受“明代”传统色彩观影响。明代时期曾明文规定,依身份等级来限定“服装用色”,明代时的戏服亦遵循此规定。如帝王的专属色为“正黄”及“明黄”,系最尊贵的颜色;其次为红色及紫色,然后为绿、蓝两色,身份卑微者用蓝、黑两色,比如“潦倒书生、贫妇及门官”等多穿黑蓝两色衣服。此外,木偶戏服若抛开等级,还会用来表现角色气质,比如黑色戏服,变可用来体现类似水浒传里黑旋风角色的“刚正、粗犷”的个性特质。

(二)呈现角色气质及心理的色彩个性

博白客家木偶戏角色一般分为“生、旦、净、丑、公、婆”。旦、生为年青角色,服装多采取明亮鲜艳的色彩,以契合年青人心理特质,如宦门才女杜丽娘一角的戏服,确保漂亮的同时,还要求颜色务必淡雅,以此体现其才貌双全的特质。三国关羽,有勇有谋文武双全,在呈现他的个性上,则采取绿袍、红脸妆的角色扮相。木偶戏里的丑角,亦极其关键,其所特有的诙谐表演,常常逗得观者捧腹大笑,丑角服装的颜色多为黑色,腰间系一白丝涤,鼻子涂抹一片白色。

(三)博白客家戏服烘托舞台效果的色彩个性

舞台效果的优劣,颜色的使用是关键。一台戏,若想达到良好的舞台效果,便要使用丰富的色彩,尤其木偶戏服要让观者赏心悦目。一台戏上的角色,皆穿着颜色“灰暗或单调”的戏服,则将影响整个舞台效果。博白客家木偶戏服,于自身颜色设计上,采取了补色手段,此外,戏服的用料亦对舞台效果产生影响,丝织品与棉织品的色彩相比具有鲜明的明、暗质感,棉织品色调偏低,丝织品色调偏高,合理使用二者,可增加舞台色彩的“层次感”。

博白客家木偶戏服具有“鲜明、悦目”的色彩个性,色彩装饰强调“内涵性”,以强烈的色彩对比,体现木偶角色身份与个性。色彩的完美应用,即可起到“装饰、美化”角色的作用,亦可传递角色身份个性、剧情等信息,渲染舞台气氛,传递美感。

参考文献:

1.宋永忠.社神信仰与乡村秩序――以广西博白坡头客家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4(03):89 -92.

2.谢登斌,唐德海.广西博白客家文化探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80-82.

3. 郭红军,赵根楼 .中国木偶戏史稿[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31 -79.

温英燕: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

上一篇:小净距隧道洞口浅埋段的开挖支护施工工艺及控... 下一篇:学前儿童心理咨询的基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