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斯塔洛齐教育爱的现代启示

时间:2022-10-25 08:35:51

裴斯塔洛齐教育爱的现代启示

[摘要]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接受爱的权利。对低价值层次的学生的教育爱的关注是教育的一大要务,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实施教育爱也是教育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裴斯塔洛齐教育爱低价值层次现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3-0009-02

什么是“教育爱”?被誉为“儿童之父”的裴斯塔洛齐认为教育爱的真谛就是: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灵魂的过程。教育爱不同于亲情之爱的一对少数,也不同于异性男女之爱的一对一,教育爱是以一对多的形式,不以占有和索取为目的,以施舍为要务,且以对方条件较差作为效应发展教育爱的对象,即教育爱尤应关注价值层次低的学生。

一、教育爱的功能

爱是灵魂深处飘逸出来的人性的芬芳,在心与心之间弥散、持久、强烈,而又延己及人,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然后汇集成一颗颗温暖而赤诚的心,去捂热那些受了冷漠的心灵。爱是人性的光辉,教育爱必须是润泽心灵的教育。教育爱应该也是一种光的教育,明亮而无杂质,只单纯地给学生以光明的指引,只有这样,爱才会在学生的内心真正的得以浸润。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凭借着爱的通行证,敲开每一个学生心灵的门扉,用爱的光芒驱散他们内心的阴霾,激发他们的智慧,让他们在爱的指引下,走向光明和希望。

如今,许多学者和教育研究专家都希望给教育赋以“生命”。生命化教育的要义在于“生命”二字。生命是需要教育的,而教育的滋养便是“爱”,便是那种深深眷注的人文情怀,有爱沐浴的生命才能舒长腾达。

二、低价值层次学生对教育爱的诉求

在裴斯塔洛齐教育爱中,特别提到教育尤应关怀价值层次低的学生。众所周知,在现今社会中价值层次低的学生包括:贫苦家庭的学生、品学兼劣的学生、身心残疾的学生等。这些群体的学生他们往往被教育的闪光点所弥盖,他们教育爱的现状也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因此我们要尤为关注他们,让他们和正常的学生共同得到教育的关怀。

(一)贫困家庭的学生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贫苦,许多农村学生的父母都被迫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他们的孩子被留在家中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代为照顾。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或者几年才能回来一两次,这些孩子就成了典型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长期与非父母监护人在一起生活相处,缺乏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护,造成家庭教育的弱化,很容易形成一种隔代教育的现象。他们的监护人多是祖辈,不能正确及时地了解孩子的身心发育变化,也没能很好地采取有效方法来教育孩子,很容易使孩子的成长走进误区。老年人大多会对孙辈较疼爱,对孩子有求必应,甚至对孩子的顽劣行径也是姑息放纵。另外,有的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而且年纪大了,体力、智力有限,又要面对生活上的压力,难以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用教育爱去弥补这类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

(二)品学兼劣的学生

在现代教育生活中,教师一般都比较偏爱品学兼优的学生,并对他们不吝热忱地关心和表扬。这是人之常情,同时也是必需的。但是对待品学兼劣的学生我们是不是就不该关爱,不该以热情相待了呢?当然不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平等接受教育的个体,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品学兼劣的学生也是可塑之材,也应该得到教师平等的关爱和教育。在教育中,裴斯塔洛齐主张民主。一般而言,学生品行差、成绩不好,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理解、情感、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缺憾造成的。一个班里总会有一两个或者几个顽劣的学生。而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处理好教育这些学生也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和教师通过教育爱,通过耐心指导,为他们注入奋发学习、自强不息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把顽劣的行径改掉。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校领导和教师能用真心去了解和关爱品行兼劣的学生,才能够使他们信任学校和教师,使他们真实地从内心深处亲近学校,亲近教师,主动地去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及时改掉;才能让他们形成责任感,自觉维护集体的利益,心悦诚服地接受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和要求。因此,对品行兼劣的学生实施教育爱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其自尊心;2.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因材施教;3.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适当的鼓励;4.用真情打动学生,用行动感化学生。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经由爱的滋润,顽石也会点头。

(三)残障学生

关注残障学生的生命教育爱,是教育的重要环节。

第21个全国助残日前夕,北京市东城区特殊学校举办了一次“放飞心灵文化――学生艺术科学制作展示及义卖活动”。在那里,聋哑的、自闭症的、残疾的孩子们以舞蹈、器乐、现场书画、缝纫、科技展示、烹饪制作等多种形式,展示残疾学生的风采。北京市特级教师周日华校长动情地诉说着对特殊孩子们的深爱:“虽然聋孩子听不到动人的音乐,但是却能用优美的舞姿来赞美世界;虽然哑孩子不能说话,但是他们能用手描绘出心中的梦想;虽然自闭症的孩子紧闭心房,但是他们却能在弹奏中抒发自己的情感;虽然残疾孩子观察和思维上存在障碍,但是他们却能做出精致的软陶、布艺作品和香喷喷的小点心,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们在努力挑战和超越自己的过程,更是生命中一种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另外,在现实中有些学校拒绝接收残疾的学生,因此这些孩子们就只能到特殊学校,和他们一样有着身体残疾的学生一起相处、学习和生活,每天面对的都是同样的环境,同样的群体,很少与外界联系。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我们要给予特殊学生更多的关爱。但是教育爱不是一种同情,不是一种怜悯,对待他们生命价值的教育和培养,不能总是一味地强调他们“残疾”这一敏感的标签,要给学生传递一股爱的暖流,使他们从心里感受到做人的尊严,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感到社会的爱、学校的爱、父母的爱。

爱是行动的内在动机,不假外求,没有其他目的,有了爱便有了和谐。真正的教育不是一种手段,借以把个人加以某种特定的限制;真正的教育是帮助个人,使其成熟、自由、绽放于爱与善之中。

三、教育爱的现代启示

(一)善于倾听、走进学生并感悟学生心灵深处的灵光

教师是启迪心智,润泽灵魂的工作者;教师要善于倾听,并走近、走进学生们的心灵;教师对学生应像春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

(二)善于理解和赞赏学生,共同扬起希望的风帆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作为一名教师,既要像显微镜一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又要像望远镜一样能看到学生的潜能,根据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要信任自己的学生,以充满爱的心灵去和学生沟通。有时候恰到好处的赞赏不仅能给学生亲切感,也容易触及他们的自信之处,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三)不仅“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爱心

教师要具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来授予学生知识,教会学生爱的真谛、爱的力量,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爱他人。爱心无价,培养一颗爱心很重要,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颗爱心,其他的品质都是爱心的延伸。只有爱,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只有爱,才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爱,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谛。

(四)家校合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爱的成长氛围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很关键。因此,我们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爱的成长氛围,让他们能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了让残疾的学生与正常的学生有更多互动与沟通,可以适时地开展一些“手拉手,心连心”的活动,让残疾孩子与正常孩子一起参加,让他们感受到彼此间的热情与关怀,让残疾孩子们的世界不再孤单,并鼓励更多的青年大学生投身到特殊教育行业中,提高特殊教育行业的水平和素养。

爱是永恒的。教育爱也同样是“仁爱之心”的行动实践。未来的教育家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教育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对于这个世界,我们何不多抱一份自然、朴素与宽厚的爱的情怀去看待、去欣赏呢?

[参考文献]

[1]张文质.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9.

[3]刘铁芳.守望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林玉体.西方教育思想史[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上一篇:学分制背景下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下一篇:校园乡情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