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中考作文述评

时间:2022-10-25 08:34:15

南通市中考作文述评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啼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情境: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

在我们记忆深处,很多生活影像也许已经泛黄、模糊,然而,那些曾经叩击我们心灵的声音,会时常穿越时空,在我们耳畔深情地响起,潮湿我们的眼眸,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命题透视】

2013年南通市中考作文命题继续彰显清丽雅致、激情洋溢的立意倾向,“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直达全体考生的生活库藏,轻柔地叩击考生心扉,让每一位考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文可写。

审视本道命题,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题面雅致、催动激情。

刘勰有句名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作为中考作文,题目至关重要:题面如果平淡无奇、索然无味,考生情感闸门的开启就会缓慢、滞涩甚至阻塞;题面如果清丽雅致、富有诗意,就会在瞬间让考生思接千载、勃感。

从呱呱坠地到青春花季,“声音”始终是考生生活中最为普遍的一种自然现象,可谓个个都亲历、人人有储存。特别是“留在记忆深处”的声音,定会勾起考生美好的回想,触动他们的心灵。因此,对于这道作文题,考生甫一见面,便会预热情感。接着,命题者又设置了一段饱含深情的散文化的提示语:“在我们记忆深处,很多生活影像也许已经泛黄、模糊,然而,那些曾经叩击我们心灵的声音,会时常穿越时空,在我们耳畔深情地响起,潮湿我们的眼眸,温暖我们的人生。”这段话语更能撩拨考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是选材多维、入题简单。

提示语对选材内容进行了提示:天籁、情境、心灵。因此,考生选材、立意的角度比较多,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

“天籁”的本义是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是种种凝聚了天地日月精华的声音,后来遂以“天籁之音”喻指“声音好听”。几乎所有的考生都倾听过“天籁之音”,如果选择这一题材进行写作,应该不是难事。其他如掌声、笑声、叮咛声、书声、歌声、抚琴声等,也是考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每每相遇、处处接触的,任一材料皆可入文。

三是关心生活、关注自我。

中考作文命题历来倡导“我手写我心”,要求考生在卷面上流淌的应该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初中学生的作文存在一些不好的倾向:或是远离自己的生活,只是机械地引用古代名人轶事、经典诗文;或编造一些脱离生活实际的离奇故事;或抒发一些并非发自内心的虚假情感;等等。青少年正处于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以上列举的不正文风对于同学们价值观的形成,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本道题的导向非常明晰,特别强调考生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进行写作,并且加上了着重号,这就明确限定了写作的范围――考生必须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体验,必须写留存在自己记忆深处的“声音”。这样,这道题就不仅仅是一道水平测试题,更实现了一种生活的引导,引领考生时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内心,有利于青少年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评卷扫描】

根据阅卷现场的观察,并结合阅卷教师的普遍感受,本次作文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扣题意识不强。

考场作文实际上是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选材谋篇能力、构思行文能力,以及思维品质的敏捷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考查。而根据题目指向选取合适的材料下笔成文,最大限度地贴近题目要求,则是考场作文首先要考查的方面。

本次作文中,不少考生所写的内容的确也与“声音”有关,但是却源自眼前的现实生活,例如早晨离家时父母的叮咛、进考场前老师的嘱咐、前天晚上好友的祝福等,这与“记忆深处”的要求显然相距甚远。还有一些考生可能受某些作文技法的影响较深,全文采用并列式结构或小标题形式,每个片段写一种“声音”,在文章中形成了多种“声音”、多个题旨并行的情形。这样,在600余字的有限篇幅里,显然没法展开翔实的描摹抒情,文章所应有的感动人心的力量势必难以呈现,得分不高也就在所难免。

二是选材狭隘雷同。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考生提供了极其广阔的思维空间。考生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生活阅历选材谋篇的发挥空间是极其宽广的。

但是,从阅卷教师反馈的情况看,源自亲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等)的声音占了考场作文的三分之二以上。题材的雷同,一方面反映了当代中学生日常生活的单调贫乏,一方面也与考生对社会生活缺少应有的关注与体验有关,同时也表明我们在平时的语文学习、写作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能动地培养发散性、独创性等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这道作文题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三是语言平淡乏味。

近年来,南通市中考作文命题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就是题面意蕴丰富,情感意味浓郁而强烈,这对激活考生的思维,帮助考生打开思路并写出感人心扉的美文佳作,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阅卷中我们却发现,很多考生的文章质量与命题者的预期相距颇远。除了少数作文尖子和个别不会作文、不得作文基本要领的考生外,大多数考生的语言都显得平淡乏味,缺少应有的文化、文采和情感震慑力。

同学们需要注意,今后除了要加强必要的写作训练外,还要进一步加强课外阅读,与经典名著对话,从写作大师的作品中感受语言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及其厚重的文化味、文学味和情感味,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语言,成就精彩篇章。

【迷津指点】

写作作为中考语文测试的重头,对考生的语文成绩甚至升学目标的影响重大。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认真地审读题目要求,找准题目中的关键词,理清词与词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确命题者的意图以及题目的写作要点,对于作文的成败至关重要。

毫无疑问,“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中心词是“声音”,也是写作本文时,选取材料的思维指向。

就选材范围而言,“声音”是一个极其宽泛的概念,它可以是人与人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甚至路人之间)的语言交流,可以是生活、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声响(呼喊叫卖、嬉笑啼哭、打击碰撞、车铃汽笛等),也可以是自然界的各种声响(风雨雷电、鸟语虫鸣等),当然,还可以是电视传媒、文学作品、影视剧作中的各种声响,甚至亘古不变的各种声音。这些,都可以成为考生笔下的写作素材。

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文化产品,考场作文追求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因此,仔细过滤自己的生活积累,根据命题要求,从中精选出曾经打动自己心扉或对自己的成长有所触动,且符合题目要求的“声音”,并将这种“声音”出现的前因后果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便成为考生写作本道作文题的第一诉求。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声音”的前面有一个说明性定语“一种”,“声音”的后面有一个限制性补语“在记忆深处”,这就从数量和时间的维度对中心词“声音”进行了适度的限制,这是考生审题、构思中不可回避、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考生的作文是否扣题、能否获得最起码的切入分的重要因素。因此,这两项限制对考生的审题能力、结构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是有一定要求的。

如果行文中出现两种“声音”或者群体的声音、嘈杂的声音等,就偏题了;而既然能够留存在“记忆深处”,这样的“声音”当然不是随处可闻的寻常之声,也绝对不是稍纵即逝的声音、浮光掠影的声音。

同学们请注意题目中的词语的呈现方式,“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与“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所包含的内在韵味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试题所用的这种呈现方式,虽然只是多了一个极其寻常、普通的逗号,但在审题构思的过程中却绝对不可小视,它所隐隐流露出的那种感叹、感慨和深深浓浓的眷念之情,是其他任何语言都无法替代的。

而同样是写“声音”,对“声音”内涵的领悟的高下深浅,便成为同等条件下决定考生作文的品位、档次的最主要因素。例如,表面的物理之声、生活中的攀登之声、心灵的情感之声……选材范围不同,涉及领域不同,优劣雅俗当然不同。

【例文点评】

一类文: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青瓦房,老城墙,水井巷,那石板也带了酒香;竹桥短,夕阳长,水车转,掸掸衣角上了客船。立在葡萄架下,耳边隐约传来外婆的声音,这声音流入心底,打开尘封的记忆。(开篇点题,三言两语,境界全出。同时请注意小作者的语言,此非一日之功。)

小时候的我爱吃葡萄,一旦有葡萄入喉,便弯了眉毛,亮了双眸。外婆抱着我,她的怀抱里全是葡萄酒香。她哄着我:“看,我家宝宝的眼睛亮得像葡萄哟!”那声音,温润里带着欣喜,流入我的心田。(镜头回放,随着记忆闸门的打开,美好温润的感觉扑面而来。)

夏末,葡萄成熟,总有几只麻雀赶来偷腥,外婆便用塑料袋把葡萄扎起来。我和小伙伴们玩耍时,耳边总能听到外婆赶麻雀的声音,焦急而又带着担心。

夕阳西下,我拎着自己的玩具走在青石板路上,远远地就看到了外婆那被霞光映红了的脸庞,温柔而亲切。看到我,外婆的脸上便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眉毛浅浅地弯着,倏忽间,我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外婆。(慈眉善目、和蔼幸福的外婆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顿感其可敬可亲。)我向外婆跑去,想投入她溢满酒香的怀抱,却听见她说:“慢点,别摔着。石板路摔着疼。”我的笑意从脸上漾开,直达心底。我知道,有一种声音,那是外婆的声音,溢满着葡萄酒香,总让我温暖着,铭记着。(有声有情。外婆的声音温暖着小作者的记忆,亦温暖着读者的心灵。)

月镀银墙,夜色依旧,我的耳畔总能传来那一声声抚慰心灵的摇篮曲。青瓦檐诗意地铺在农舍上,让整个夜晚变得柔和朦胧。外婆总是会在此时起床,到酒窖里看她酿的葡萄酒。她俯下身子,欣喜地打开笨重的木桶盖,喃喃道:“我的酒啊,呵呵,终于好了。甜甜的,我的外孙女一定爱喝。”昏黄的灯光下,她的声音似乎也变得柔和而温婉。我悄悄地在门外看着,只见她青丝、白发参差,笑意浅淡,空气里是四溢的酒香……(如诗如画的意境,令人神往;精选素材建构画面的能力,更是让阅卷者不由自主地击节叫好。)

后来,我离开外婆外出读书,但是每年都能见到她托人捎来的葡萄和酒。每次与外婆通电话,耳畔总能听到她小心的询问:“葡萄甜吗?酒香吗?”我笑答着“很美味”,于是,便听到电话那头外婆低低地笑出声,那声音总能让我迷恋,让我感到格外幸福。外婆的声音并非天籁,却如她酿的酒一般,甜蜜香醇,醉了容颜,香了记忆,暖了人生。(镜头由近至远,渐渐淡出。)

每当回乡,远远地就瞧见了那并不高大的身影,远远地就能听到一种独属于外婆的声音――“回来了,回来就好”,透着温馨,荡着欣喜。(行文的视点回归现实,抒发眷念之情的同时,照应题眼――声音。)

有一种声音,在我的记忆深处,难忘,让人动容。那是外婆溢满酒香的声音,在匆匆岁月里,伴着我渐渐长大……(升华题旨,篇末点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总评】本文用词精妙、生动且富有灵气,读来自有一种风乎舞雩的惬意。外婆的声音回旋着银铃似的叮当之声,停驻在小作者的记忆里,也轻轻地叩击着读者的心。

文章选取了5个弥散着外婆爱之音的画面,有详有略,排序合理:儿时,外婆的声音脆脆的,溢着欣喜;夏末,外婆的声音暖暖的,沁着关心;夜晚,外婆的声音悄悄的,透着慈爱;电话里,外婆的声音醉醉的,漫着幸福;回乡时,外婆的声音颤颤的,荡着期待。对偶、比喻的运用,让文章像汩汩流淌的泉水,泛着纯净;又像天边灿烂瑰丽的云霞,散出妩媚。

最喜欢的还是文章的开头,似一支摇船的小橹,咿咿呀呀地将人带入冥思清婉的境界,意境全出。全文举帆落帆,收放自如,雅致的文笔将全文钩织得异常和谐熨帖。

二类文: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在我记忆深处,乡间有一种声音最难以忘怀,那便是炸爆米花的声音。(开头入题要快,这是考场作文的必然要求,小作者深谙此道。)

村头长着一棵高大的香樟树,嶙峋的枝干见证了它在这个世间度过的沧桑岁月。(此树见证了岁月的沧桑,亦留住了小作者美好的童年回忆。如果能对树的形状等做一番细致传神的描摹,则可以增加其历史厚重感。)

春天,归来的鸟儿在它温暖的臂弯里筑巢;夏天,忙完农活的人们便在它厚实的浓荫下乘凉;秋日,它携着那依旧翠绿的枝干摇曳、舞蹈;而冬季来临之后,人们便常常聚集在这香樟树下,等待他们童年的声音响起。(镜头铺陈,逝去的乡村的画面令人神往。记忆深处的炸爆米花的声音在如此环境下出现,一种古朴的美感油然而生。)

小时的乡村,冬天的生活总是安静而悠闲。每每这时,便有外乡人来到村子,四处吆喝:“炸爆米花喽……”听到此声,正在玩耍的孩子们便会不约而同地停止游戏,飞快地跑回家,那兴奋劲儿丝毫不亚于过年。他们催促着母亲拿玉米,然后提着袋子,一阵风似的跑去排队。

这时候,上了岁数,身着藏青棉袄,面庞黝黑的爆米花师傅,便在那棵高大的香樟树下停下脚步,手脚麻利地从板车上取下小风箱、小炉子,还有一个铁筒罐。那铁筒罐沉甸甸的,又笨又重,像一个黑色的炸弹,两端有轴,安放在一个钢筋做成的支架上。铁筒罐的一端有一个摇手,旁边挂着一个气压表。师傅将玉米粒放入罐内,再放上些许糖精,然后拧好盖子,生着炭火,自己稳坐在小马扎上,一手娴熟地拉动风箱,一手不停地旋转铁筒罐,并不时地向气压表递一个眼神。(观察细微,描写精当、形象,那年、那事、那景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约莫四五分钟后,师傅将“炸弹”扔进令人充满期待的铁箍里,铁箍的一头套着一只看上去脏兮兮的大麻布口袋。师傅用脚将“炸弹”一踩,立刻便听到“嘭”的一声,猝不及防的巨响震耳欲聋,炸乱了人们的心。(若添上“紧接着,便有一股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那香气顺着微微的风儿,不经意间弥漫了整个乡村,深吸一口,顿感周身惬意,暖意充盈”一段,效果更好。)那早已在“炸弹”肚子里闷得难受的玉米花,轰然冲进麻布袋子里。孩子们“哄”的一下围拢上来,爆米花的主人便快步上前,分给每个孩子一把。(以上是“点”的描写,栩栩如生地表现了爆米花师傅到乡村炸爆米花时,孩子们欢腾的情形。如果再加一句对“面”的描写,“于是,村里村外,馨香袅袅,一片热闹欢腾的景象”,文章就更具立体感和感染力。)

长大后,香樟树依旧翠绿挺拔,我的耳旁也时不时会回响起那震耳的“嘭嘭”声,可树下的爆米花师傅却早已不见了踪影。有时嘴馋,买几包店铺里的爆米花,却早已没有了当年的甜蜜和馨香。随着时光的流失(应改为“流逝”),渐行渐远的,是那氤氲着乡土气息的炸爆米花的声响,以及那清淡恬适的乡村生活。但是,有一种声音,在我的记忆深处,常常响起,那是一种温馨甜美的回忆。(再次点明题旨,深化主题。)

【总评】流年匆匆,物是人非,香樟树常绿,人却不常在。本文中,小作者凭借善感易动的心灵、准确生动的描写和细腻诗意的笔触,引领我们一起寻到了童年的美好、乡村的恬淡,一股浓郁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这是一首恋乡的诗,真挚而美好;这是一曲童年的歌,淳朴而曼妙。那“嘭嘭”的炸响声,一次又一次地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盘旋萦绕、流连不去。小作者似乎想告诉我们:童年那些美好的记忆,并未走远,只是在等待,等待某个美好的时刻,翩然而至,柔软每个人的心灵。

如果小作者能如文中点评所提示的那样,于行文的关键处进一步展开精当细致的描摹,则可以为本文增色不少。

【新题预测】

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读书生涯中,有一个人与你距离最近,无论是空间距离还是心理距离。这个人就是你的同桌。在那些共同度过的日子里,你们一起经历了太多的喜怒哀乐、成功失败和奋斗竞争,这一切,无不深深地定格在了你的记忆之中,馨香久远,弥久不散……

请以“谢谢你一路相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自然的花儿绽放在春天、夏天,也开在秋天、冬天。花开时节,其光灼灼,暗香浮动。

人生的花儿绽放在少年、青年,也开在中年、老年。花开时节,生命流芳,岁月如歌。

任何一朵花儿都有绽放的时候,任何一次绽放都呈现出智慧的、品德的、情感的绚烂,都让人迷恋,让人刻骨铭心。

也许这绽放,是你自己的一段美好的成长经历;也许这花开,是他人的一段美丽的生命历程……

请以“心中的花儿悄悄绽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丁国林,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南通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多次参加南通市中考语文命题和阅卷组织工作,30余篇,主持或参编教辅用书10多种。现为如皋市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

上一篇:中职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缺失的原因探究 下一篇:南通地区不结球白菜新品种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