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实践新课程理念

时间:2022-10-25 08:02:20

在化学教学中实践新课程理念

【摘 要】理念只有落实到实践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引领作用,本文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从改革实验教学、用活教材、精心设计习题课等方面加以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 理念 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155-01

与传统的化学课程相比,新课程理念注重科学探究,强调过程与方法,倡导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合作精神。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说,必须紧紧围绕中学教学实际,将新课程理念全面贯穿、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以课堂为主渠道,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由理念到行动的升华。

一 改革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不仅能从实验中去认知事物,而且可以通过实验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但是,传统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被人为地划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类,而且大部分是演示实验,并且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在目前的实验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受到抑制;二是教师只是向学生死灌知识,教学的主要任务只是传授知识、学会解题,忽视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三是教给学生的知识是预设的、确定的东西,对问题的解决只要求一种方案或答案,忽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不利于而且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以上问题与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大相径庭,不能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因此必须彻底改革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以“钢铁锈蚀”为例,探讨一下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案。一是提出问题。通过有关钢铁锈蚀造成经济损失资料的收集,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钢铁为何锈蚀?如何防止钢铁锈蚀?二是作出假设。学生依据日常钢铁生锈的经验及已有的化学知识,提出以下可能假设:钢铁锈蚀是铁与空气中氧气作用的结果;钢铁锈蚀是铁与空气中水分作用的结果;钢铁锈蚀是铁与空气中氧气和水分共同作用的结果。三是实验探究。分组,由学生讨论后,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四是得出结论。由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五是课后延伸。收集资料并交流讨论,提出钢铁防锈的合理建议。

从上述程序不难看出,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方案使学生处于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是动眼、动手、动脑,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整个过程充满了乐趣,体现了团队协作精神。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学到了技能,而且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了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

二 用活教材,使课本内容成为研究性学习的最好教材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主渠道,因此课本内容应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好教材。这需要教师的挖掘、提炼和加工。例如,在教学“金属活动性”时,笔者通过以下习题进行如下加工。

习题1:金属与某些酸、盐溶液的反应可用于说明金属的活动性。根据下列事实,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1)锌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而铜不能;(2)镁与盐酸反应比铁与盐酸反应剧烈;(3)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习题2:你知道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吗?请提出你的假设,并利用实验验证你的假设是否正确。

金属活动性知识是教材中的基础内容,但经过教者的精心设问,给学生提供了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平台。习题1是课本知识的再现,习题2则是一个研究性学习的小课题。题目的设问易、中、难层层递进,习题2的答案不唯一,是一个开放性问题,给学生留有非常大的创新空间。笔者在进行教学时,从反馈的情况看,学生研究和创新的潜能较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尽管学生提出的某些方案还不够完善,但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经过修改,最终还是解决了问题。

三 精心设计,使习题课也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习题教学是课本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它既能对课本内容起到巩固、加深和提高的作用,同时又能通过学生对某些习题的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自主不是放羊,需要引导。在高唱“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今天,教师不能忘记自己是指导者的责任。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充满智慧的动态生成,同样也需要预设,需要每位设计者对关系到教学的所有可操作的因素加以分析、选择和组合,以求最大程度的教学成功。

例如,在学习 的检验方法后,为了帮助学生真正从本质上理解和加深,习题课上笔者要求学生用可溶性钡盐和稀盐酸或稀硝酸,设计检验溶液中是否含 的新方案。

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之间讨论分析,教师引导、点拨,既使学生对于 的检验成竹在胸,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潜能。这就改变了传统习题课教学做习题、讲习题的枯燥乏味、事倍功半的状况。

理念是高度概括的原则性指导意见,不是行为,本身不可能获得教学效果。只有我们创造性地把它们转化为具体的、与教学实际相适应的操作行为,才富有灵性,才能真正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如果新课标理念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保留在文章里,教师走进课堂仍“重操旧业”或“穿新鞋走老路”,就不可能触及灵魂,化学课程改革也不可能换来实质性的变化。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应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握新课标,实践新理念。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如何克服物理实验中的困难 下一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