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地区仡佬族民歌传承与保护研究

时间:2022-10-25 07:37:51

黔北地区仡佬族民歌传承与保护研究

摘要:仡佬族民歌的传承与保护一直是当前民歌研究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仡佬族民歌在传承与保护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当前仡佬民歌的传承存在弱化的现象,并根据当前仡佬民歌文化的实际特征,提出了黔北地区仡佬民歌传承与保护的策略。

关键词:仡佬民歌 传承 保护

仡佬族民歌的发展对研究仡佬族的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存的仡佬族民歌在流传的过程中,主要以多种文化符号等形式传承下来,而这些流传的民歌在文化部门之间的流传不多,主要流行于乡落村寨之间,大多以口头流传的形式为主。

一、 仡佬族民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讫佬族民歌弱化现象比较严重

通过对仡佬族的山歌、小调、号子、礼俗歌、打闹歌、情歌等相关的民歌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现实的生活中,会唱仡佬民歌的人不是很多,而会唱仡佬民歌的歌手趋于老龄化,在通俗歌曲不断盛行的环境下,仡佬族会唱民歌的学生已经不多了,他们大多唱的都是校园歌曲,例如以往在仡佬族的乡村中,姑娘们出嫁时唱的哭嫁歌现如今在婚礼中已经听不到了,主要原因是会唱民歌的人已经很少了,同时,会唱仡佬民歌的人也逐渐老去,这为仡佬民歌的传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讫佬族民歌文化的传承方式较为单一、落后

民歌文化的传承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传承,但是仡佬族民歌传承的方式就显得十分单一,导致黔北地区仡佬族民歌的传承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局面。在仡佬族民歌发展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有以下两种传承方式:一种是采用家族内传承的方式进行,过去在仡佬族的许多村子里都有家族戏班,这类戏班的传承人员主要以家族成员为主。因此,无论是傩祭形式的民歌还是吹打形式的成员,一般都由自家成员组成。一种是仡佬族民歌的继承人主要以男子为主,造成现在能够欣赏到的仡佬族民歌主要由男子表演为主,例如傩祭仪式、民间吹打、高台舞狮等等仡佬族民歌的表演主要男子为主,造成了男子成为仡佬族民歌主要传承者,形成民歌传承方式单一、落后,不利于仡佬族民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仡佬族民歌发展创新力度策略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20世纪,为了发展和保护仡佬族民歌,国家对其做了保护性的措施,搜集和整编了一部分仡佬民歌,这些主要是针对20世纪70年代人们的需求的,这在20世纪对仡佬族民歌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现在的民歌难以满足“90后”、“00后”以及新一代的民歌继承人的需求和审美的要求,在网络歌曲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仡佬族民歌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满足新一代继承人的要求。

二、黔北地区仡佬民歌传承与保护策略

(一)加强仡佬民歌教育传承

教育是民间文化发展和传承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手段能够有效的对仡佬族民歌进行交流、整合,可以实现对仡佬族民歌的创新与发展,在对仡佬族民歌进行传承的过程中,教育是最要手段之一。在幼儿和学校教育中,可以将仡佬民歌融入到童谣中,能够提高下一代学生对民歌的传承与教育,同时也能够实现仡佬民歌的创新,它不仅能够发展儿童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仡佬民歌的认知能力。地方的高等院校要能够实现地方民歌的本土化教育,重点对仡佬民歌的相关特征进行教育,开设相应的民间音乐教育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对仡佬民歌的兴趣,让学生体验仡佬民歌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可以开展民间艺术走进高校的课堂,能够采用原生态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对仡佬族民歌进行教学,这样能够在特定的高校课堂教学环境、教学对象,进行针对性的仡佬民歌的传承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加大培养仡佬民歌民间艺人的培养

黔北地区的讫佬族民族文化的种类比较多,民歌的内涵也比较丰富,文化也比较丰富,有杂技类的舞蹈、戏曲类的傩戏、民歌等相关文化,这些民间民歌的传唱都具有仡佬民族的文化艺术特点。在仡佬族民歌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需要加大民族艺人培养力度,并对民间艺人的生活进行补贴,同时为民间艺人的发展建立一个能够展现自身技艺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通过交流,提升自身的技艺,加强他们对仡佬民歌的创新能力。也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在仡佬族的范围内,确定仡佬民歌的继承人,以个人单位在杂技类民间音乐民歌类等方面评选出相应的民歌文化的传承人,并加大对民间艺人的培养力度,提高仡佬民歌的继承人的学习能力与传承能力。应该积极的建立民间仡佬民歌传承人的通信网络,保证能够及时的向他们传递相关的民歌信息,不仅能够有效的保存仡佬民歌的原生态文化,也能够为后期的研究工作提供真实的素材。

(三)促进黔北地区仡佬族民歌文化与地方艺术团体的建设发展

根据仡佬地区的民歌发展情况,积极的对当地的民歌进行有针对性的收集,选择仡佬族题材的民歌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对其中的特殊元素进行分析,例如等打闹歌、山歌、哭嫁歌、盘歌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在当地的艺术团体中进行练习,保证团体成员能够熟练的掌握民歌的特征,这样也有利于促进仡佬民歌的发展和地方艺术团体的发展。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黔北地区独特的仡佬族民族文化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团体来推动,而当地的艺术团体就是仡佬民歌文化推动的主要力量,仡佬地区各个艺术团体应该以自身的文化发展为基础,在体制上、形式上、机制上实现仡佬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提升仡佬民歌保护与传承途径。

三、结语

仡佬民歌的文化符号体现在黔北地区的民俗节日、民间信仰、民间文学、民间音乐等多种形式之中,主要在民间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展现。而如何有效对仡佬民歌进行保护和传承需要从多个途径出发,需要我们深入探索仡佬族民歌的历史背景、传承方式、传播规律,进而能够有效的制定仡佬民歌的传承与保护策略。

参考文献:

[1]钟金贵.遵义仡佬族丧葬文化探析[J].兰台世界,2012,(09).

[2]罗梅.云南怒江傈僳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J].艺术探索,2012,(03).

[3]政协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宣教文史委.丹砂古县的文化记忆(务川文史资料第十一辑)[M].遵义:政协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2007.

上一篇:从“误读”走向创新 下一篇:歌唱艺术中气息的处理及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