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实验 力行节约

时间:2022-10-25 07:13:39

做好实验 力行节约

摘 要:实验能变抽象为直观,变深奥为浅显,能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和兴趣。实验能胜过千言万语。在实验中履行节约,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目标之一。倡导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科学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改进实验方案,节约材料。改进实验材料,节约原料。合理使用破损仪器,节约材料。这样既做了实验,又能对学生进行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教育。

关键词:实验 节约 材料

2011版新课标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指出“要鼓励教师和学生因地制宜地使用与自制实验器材,积极研究、改进、创新实验和活动。”本文通过一些教学中的实验事例阐述做好实验,能节约更好。

一、倡导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科学实验

实验能变抽象为直观,变深奥为浅显,能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和兴趣。笔者曾在讲授大气压强一节时,碰到这么一段。当讨论完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后,笔者说“牛奶是怎么进入你们口中的?”学生A:“牛奶是被吸进去的,我每天都喝牛奶,这不会错。”过了一小会儿,生B:“不对。如果是喝进去的,那谁不知道,还用问你这个问题吗?”这时笔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插有吸管的,但瓶盖和瓶口之间、瓶盖和吸管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的矿泉水瓶,“请班级里力气最大的同学上来,试一试能不能喝到其中的水?”大个子生C上来,拼命得吸,连脸都憋得通红,“吸不上来。”请再试一试。这时生A站起来说“我知道了,牛奶应是被大气压压入口中,不是人将牛奶吸入口中的。因为不密封的瓶子,与瓶外的空气是相通的,当用力吸时,管内和口腔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大气压将牛奶压入口中。”这时其他同学也恍然大悟。通过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科学实验,拉近了科学与生活的距离,水到渠成地解决了生活中的常见误解。

二、改进实验方案,节约材料

教材中有些实验,按照教材中提供的装置和材料在实际操作起来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教师可以在遵循实验原理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改进,使实验效果明显提高。而且节约材料,又能促使学生深层的思考。如在做镁条与稀盐酸实验时,如果将镁条全部放入稀盐酸中,那么学生在观察后,反应仍然在继续,这对整个实验来说,就浪费了剩余的镁条。用细铜丝将镁条拴住,放入到稀盐酸中,等学生观察过现象后,将细铜丝提起,这样镁条就与稀盐酸分开,阻止了反应的进行,如果再需要观察,再将细铜丝放下,镁条又与稀盐酸反应,对实验方案的略加改进,不但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现象也很明显,而且对药品的节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利用这个实验过程还可以促进学生思考,探究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可谓一举三得。又如氢氧化钠的潮解实验,课本中实验是在表面皿上放上一些片状的固体氢氧化钠,而后观察表面是否变潮湿,需用的试剂量较大,却仅用学生的视觉效果。对于这个实验,笔者在课堂中改在小烧杯中进行。用药匙取3到4片氢氧化钠固体于干燥的小烧杯中,立即把小烧杯倾斜,只见几片氢氧化钠转到一起,随后摇晃烧杯,开始听到清晰的“咯咯”的声音,渐渐声音变小,一会儿听不到声音了,再把小烧杯倒转过来(口朝下)都没有掉下来,这时学生感觉很神奇,“为什么不响了”、“为什么倒不掉了”,由此,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并把此小烧杯依次传看一下,观察表面有什么变化。仅这小小的改变,既可节省药品,又比较安全。对学生来说,既有视觉的刺激,又有听觉的冲击,效果比课本中的实验好。而且还可以加一些水于烧杯中,观察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性,节省时间,节约材料,少用器材。再如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课本中的“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已经作了改进,但白磷的引燃是用铁丝的,需要对铁丝加热到红热后插入锥形瓶中,很不方便,而且很费时,费酒精。实际上实验时只需瓶底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加热即可。本来锥形瓶底铺有细沙的,又加上白磷的着火点只40℃,这样比较方便快捷,而且原来塞紧的瓶塞和气球也不用改变,实验更容易成功,更节约原料。

三、改进实验材料,节约原料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一实验需要“绿叶”做实验材料,但教材上介绍的实验材料天竺葵在我们这里不太常见。要获得充足的材料较难,而且天竺葵叶片较大,较难完整放入小容器中,溶解叶绿素所需要的乙醇也更多,并且加热的时间较长,容易造成乙醇和燃料的浪费。根据网上资料和实践,在本实验中,用黄花酢浆草和蔓花生作为天竺葵的替代材料,由于叶片更小更薄,大大节约了无水乙醇的使用量,缩减了处理叶片和加热的时间,既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又节省了乙醇和燃料,还能增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四、合理使用破损仪器,节约材料

如在做二氧化碳制取实验时,就可以利用底部破损的试管,用细铜丝编结成网团状,放在试管底部,然后将大理石放在铜丝网团上,试管塞上带有导气管的单孔橡皮塞。使用时只要将试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或锥形瓶中,使大理石浸泡于稀盐酸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就能从导气管中放出,如果不用时将试管提离稀盐酸,即能中断反应的进行,所以对于破损仪器,只要合理利用,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这也是对资源的一种节约。

总之,新课标要求“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涉及此方面内容时教师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珍惜能源,爱护环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真正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蒋冬芬.点评:让科学课堂活起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2)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崧厦镇中学)

上一篇:神秘岛的奇闻趣事 下一篇:我与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