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对接,工学结合,培养学前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时间:2022-10-25 05:53:10

岗位对接,工学结合,培养学前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摘 要】本文针对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选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中职学前教育必须加强岗位的职业对接,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开启美好的职业生涯;育教并重,强化保育能力;严抓训练,夯实专业技能;模拟演练,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让毕业生提升职业能力,实现有效学习和岗位就业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岗位 对接 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某种特定技术、技能和素质。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就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学前儿童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促使儿童学习,达成学前教育目标的一系列行为方式。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是完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保证,是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一般包括歌唱、跳舞、弹奏、画画、讲故事等专业能力、教学教育能力、保育能力等。它是在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对应岗位是幼儿教师和保育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胜任岗位工作,就必须培养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能力、带班管理能力、生活保育能力,提高(唱、跳、弹、画、讲)五项专业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职业建设活动研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素质与能力并不成正比,大大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评价。具体表现在:

职业道德方面,对工作挑三拣四,高不成低不就,随意换工作。没有足够的耐心,怕脏、怕苦、怕累、怕麻烦,有些学生刚工作了一个星期就打退堂鼓,选择做逃兵。

带班管理方面,独立带班能力欠缺,对幼儿突况的应急处置和课堂调控能力不足,一旦面临突发状况,就会手足无措。对幼儿“一日在园活动”的保育意识薄弱,能力低下。对幼儿缺乏关爱,不愿意从事照顾幼儿生活的工作。

专业能力方面,唱、跳、弹、画、讲单项能力还勉强过关,但综合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适应具体的教学工作需求,教学设计(备课)、组织教学(上课)、说课等方面能力欠缺,特别是创编儿歌、幼儿舞蹈、自弹自唱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可以说“专业不专,特长不长”。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一,职业道德素养不高。现在的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诚信、感恩意识淡薄,社会责任心不足,吃苦耐劳不够,遵纪意识不强,对学校及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重视不够;理性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不足。其二,职业能力不强。学习期间没有很好地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奋斗目标不清晰,学业不专一,技能不扎实,没有学习掌握好教学法、教学大纲及幼儿园纲领性文件等。

要解决以上问题,让毕业生尽快适应岗位工作,实现无缝对接,教学中就必须对应职业岗位,加强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开启美好的职业生涯

对于员工来说,职业道德是员工进入职场需要培养的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是职场行事的第一准则。一位企业老总说过:“我对员工要求首先是朴实肯干、能吃苦、要有诚信,其次才是技能。技能好品德不好我们不欢迎。”俗话说:“要做事,先做人”,为了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开展系列专题活动:一是通过开设《职业道德》课程,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针对幼教专业的学生就业特点还要注重礼仪教育,让学生学会微笑、主动与沟通。二是通过周会课、主题活动课、专题讲座等,按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系列专题活动,第一年开展感恩教育、吃苦耐劳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第二年进行诚信教育,第三年爱岗敬业教育。如爱岗敬业,它是一个人从事职业的内在要求。只有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才会努力钻研业务技能,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具体从事工作的要求,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可以邀请幼儿园专家来校邀请幼儿园园长来校讲座,使学生了解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或是请优秀毕业生返校给学生现身说法,让学生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准确定位人生,调整求职心态。三是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细则。对于中职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对将来从事幼儿教育是非常重要,根据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细则对学生的仪容仪表、行为规范等有具体的要求进行考评,对好人好事,表现有进步者进行加分,对违纪行为,表现较差者,进行扣分。总之,职业道德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不断内化的过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教育和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这样,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才会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开启职业美好的职业生涯。

二、岗位对接,工学结合,培养职业能力

工学结合是工作内容与学习内容的相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对应的典型工作岗位是幼儿教师、保育员,这些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一般包括保育能力、教育能力和专业能力等。所以,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将职业能力养成所需要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重构,实现工学结合,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

(一)育教并重,强化保育能力

保育是“教育”的前提和保证,没有良好的“保育”,就没有优质的“教育”。在幼师的学习活动中,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幼儿教师,职责就是上好课,至于“保育”那是保育员的事,与教师无关。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要做好幼儿教师的工作,首先就要做好保育工作,树立“育教并重”的理念,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

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包括能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的起居生活如盥洗、如厕、喝水、进餐、午睡等,做好幼儿生活管理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服务能力;做好晨间接待、户外活动的保育护理、集体活动中的保育工作;此外还应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幼儿常见病的简单护理、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等。

教学时,我们将保育工作技能划分为幼儿安全护理技能(包括户外和室内活动安全护理技能、应急事件安全护理技能等方面)和幼儿健康护理技能(包括幼儿饮食、睡眠、卫生护理技能和病儿护理技能等方面)两大类,形成一个个学习情境,并制定了相应的技能操作要领,让学生逐一考核过关。教师在教授《幼儿卫生学》等专业课程时,通过角色扮演法、模拟仿真法、案例分析法等,多进行幼儿园保育工作如晨间接待、户外活动护理等的模拟演练活动与评析指导,强化保育知识;将《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幼儿园一日工作流程》《幼儿园保育员操作规范实施细则》张贴在教室,让学生全面了解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流程及操作细则;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幼儿园的一天》,深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每学期入园开展1-2周的见习活动,亲身体验幼儿园生活,学以致用,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定期请幼儿园园长、保健医生、教师、保育员为学生开设有关保育护理的讲座,以帮助学生切实提高保育技能。为了对接幼儿园公共营养师、保育员及育婴师的工作岗位,还可以结合《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保育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给学生开展公共营养师、保育员、育婴师的职业资格鉴定,为以后的求职就业打下牢固的基础。通过以上做法,强化了学生的“保育”意识,具有“善保育”的技能,这样,就能轻松自如地面对幼儿园的保育工作。

(二)严抓训练,夯实专业技能

“唱、跳、弹、画、讲”技能是学前专教育业学生的专业基本功,更是幼儿教师顺利进行教学必须掌握的五项技能。所以,要让学生获取就业优势,就要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

教学时要结合实际,紧抓学生基本功的教与学,让学生人人过关,在技能上获得就业优势。

1.制定技能考核手册,根据弹、唱、跳、弹、画、讲等基本功要求,结合专业课程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每学期均进行专业技能的过关考核。专业技能的考核可以设计为以下内容:“一讲二做三演四艺”

①“一讲”是指“讲故事”,要求学生学会讲故事30个,能形象生动地表述出来。

②“二做”是指“手工制作”和“课件制作”,要求学生能够制作玩具教具10个,制作幼儿园各科教学课件20个。

③“三演”是指“表演儿歌、绕口令、律动”,要求学生学会表演儿歌30首,绕口令20个,律动20个。

④“四艺”是指“弹琴”“唱歌”“跳舞”“绘画”,要求学生会做幼儿园的统一体操及10种自编幼儿舞蹈,能弹唱20首儿童歌曲,简笔画作品30幅。

2.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放相关实训场所,组织学生开展唱、跳、弹、画、讲等常规训练活动。

3.定期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如五项全能比赛、讲故事比赛、主题墙面布置比赛、钢琴比赛、文艺周表演等,通过比赛的形式可以进一步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4.有组织地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如手工作坊、儿童话剧团、儿童故事讲演协会、文艺团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能力。

此外,专业课老师要本着一切从学生能胜任幼儿园工作的理念出发,深入幼儿教育第一线,贴近幼儿园实际,了解本学科知识在幼儿园各领域的应用情况,在教学时,还要让学生学会专业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如创编儿歌、儿舞、自弹自唱能力等等。

(三)模拟演练,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幼儿教师在现场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综合教育教学技能,是幼儿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与智力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组织管理技能如观察了解幼儿的技能、与幼儿交流的技能、班级组织管理技能、协调家长、社区关系的技能等;教学技能如教学活动设计的技能、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的技能、教育环境创设的技能、幼儿发展评价的技能等。这些能力的形成不能单靠理论学习获取,而是要通过反复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技能,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要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观摩、模拟教学,尤其要通过教育实习环节,让学生将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前幼儿教师。

1.创设情境,模拟试教

建立幼儿园仿真教室,在教学中创建工作导向的课堂教学情境,通过角色的转换、体验,将真实的职业工作情境和典型的工作任务,譬如保育活动、环境创设、游戏活动、教育教学活动、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问题以及家园工作问题等,进行模拟试教的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带班组织能力、上课实际操作能力及突发事件的调控应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教育教学组织能力和参与实践的能力。

2.合理安排教育实践,有效提升职业能力

在往常的教育见实习活动中,由于见、实习阶段的内容安排上随意性较大,科学性不足,导致学生见实习时目标不明确,也就无法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因此,要合理进行教育见习实习的安排,原则上要有相对确定的时间长度、相对明确的见习主题和目标、相对合适的见习时机: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岗位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进入到幼儿园工作后能够快速上手,满足学生向幼儿教师的“零过渡”,真正实现毕业生和幼儿园教师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李亚芹,凌云. 从中职生的职业心态谈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2004(11).

[2]陈幸军. 幼儿园教师教育技能.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

上一篇:论高中计算机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下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卫生类学生管理工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