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激光灼闭术与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比较

时间:2022-10-25 05:52:07

腔内激光灼闭术与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比较

[摘要]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灼闭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4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腔内激光灼闭手术组(激光组,120例)和高位结扎+抽剥手术组(抽剥组,120例),激光组采用810 nm激光连续发射模式,灼闭大隐静脉主干及其属支,小腿局部较严重曲张静脉者,联合点式法剥除,抽剥组通过抽剥器剥除大隐静脉主干,局部及散在静脉,通过点式法剥除。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围手术期死亡1例,1例出现同侧深静脉血栓。两组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激光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抽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与单纯高位结扎+抽剥术相比较,腔内激光灼闭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微创、美观、简单、安全、有效、较大的缩短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关键词] 静脉曲张;激光;微创

[中图分类号] R65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9-0022-03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传统手术方法主要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但创伤大﹑恢复慢﹑手术切口多,近年来,较多的新技术﹑新方法逐一应用于临床,腔内激光灼闭术(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因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便,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通过与单纯抽剥术相比较,探讨EVLT手术疗效,现报道如下。

病例入选标准:术前常规行深静脉顺行造影,以排除深静脉阻塞性病变。如同时存在深静脉瓣膜重度返流,需同时行股浅静脉瓣膜腔外环缩术。

EVLT的适应证[2]:① 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浅表静脉曲张;②髂静脉压迫综合症狭窄解除后的浅表静脉曲张;③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完全再通患者溃疡周围浅静脉曲张。

EVLT的禁忌证[2]:①存在深静脉阻塞性疾病或倾向者;②存在严重的基础疾病,无法耐受手术者;③高龄无症状,存在恶性肿瘤预期寿命不长者;④患者不适宜手术,如妊娠﹑哺乳期患者。

1.2 手术操作

抽剥组:同上法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并于内踝稍上方作一1 cm切口,显露大隐静脉主干超始处并离断,从远侧断端插入抽剥器至腹股沟,根据主干直径选择合适的剥离子,从近端往远端抽剥大隐静脉主干,局部散在的曲张静脉可行点式剥除。

1.3 术后处理

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3 d,出院时换用弹力袜支持治疗3~6个月,如从事站立工作者,建议永久穿弹力袜以缓解症状,减少静脉曲张复发机率;术后1个月、3个月门诊复查,激光组并行彩超检查大隐静脉主干是否闭合;术前、术后分别予抗生素应用一次,并应用活血、祛聚药物以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需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3]:治愈:曲张静脉消失,症状消失或改善;显效:少量肉眼可见的曲张静脉,症状消失或改善;无效:遗留大量曲张静脉,症状无明显改善。②并发症:皮肤灼伤,皮肤感觉异常,皮下血肿或包块形成,复发。③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

1.5 统计学方法

3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是许多不同疾病共有的一种临床表现,传统的手术方法如高位结扎+抽剥术虽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但因创伤大﹑恢复慢﹑手术切口多而逐渐被新兴的手术方法取代,近年来,相继出现的泡沫硬化剂注射、电凝、射频、Trivex刨吸等方法均以减轻手术创伤为主要目的,但是均未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EVLT由西班牙医师Corlos Bone于1998年首先应用于临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4],其原理是通过光导纤维传输的激光产生热量,血液内血红蛋白吸收后产生蒸汽气泡,造成静脉壁广泛损伤,诱导静脉壁闭合[5]。

EVLT应用于临床已有10多年的时间,临床效果得到了广大医师的一致认可,其操作简便,已不存在技术上的难度,关键在于如何预防术中术后所可能存在的并发症,笔者在手术中有以下几点体会:①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的必要性:腹股沟斜行小切口分离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及其五个属支,此举其一可以彻底解决隐股静脉瓣膜返流,减少复发机率;其次,可以阻断术后早期大量可能流入主干的血流,防止静脉再通,导致手术失败;其三,术后由于血红蛋白凝固,有可能顺行进入深静脉系统造成储如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其四,直视下送入光导纤维至大隐静脉远侧断端,可以防止由于盲视下定位失误,导致光纤进入股静脉,防止灼伤股静脉或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②如何防止皮肤烧灼伤:皮肤灼伤是EVLT独特的并发症,常发生于开展手术的早期,由于对激光仪器性能尚不熟悉,后撤光纤时速度太慢或不够均匀、或对瘦小、皮下脂肪层较薄者没有相对降低功率,加快移行速度。膝关节上下方往往是主干离表皮最近的位置,光纤移行于此处时需要将皮肤捏起使其与主干分离,也可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使两者形成隔热带,从而防止光纤热损伤蔓延至皮肤层。③关于隐神经损伤:解剖上,隐神经在小腿中下段与大隐静脉主干伴行,愈往远端伴行愈紧。密热传导可导致隐神经产生相应的损伤,从而出现小腿内侧皮肤感觉异常,不同于传统抽剥术,其损伤绝大部分术后2~8周可以逐渐恢复。当光纤移行至小腿下1/3时,需降低功率,增加移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麻木症状。④关于EVLT术后复发:无论是传统的抽剥术还是新近开展的各种术式,复发一直是临床医师及患者所关注的问题。有文献报道EVLT 术后一月成功率为99.8%﹑1年为96%﹑3年为78%,再通率1年为2%,4年为76%[6]。目前认为:肥胖、静脉直径>8.5 mm及存在交通支返流是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术前嘱患者站立10 min,龙胆紫仔细标记浅静脉走行,以免遗漏;术中在交换光纤时,行头低脚高位,尽量排空静脉腔内血液,以利光纤发射头端与内壁接触,同时在光纤移行时,助手需用力压住主干走行以加速管腔闭合和纤维化;对于主干异常粗大者或局部存在大量迂曲成团静脉球,EVLT常难以奏效,且术后较容易出现血栓性浅静脉炎及皮下异物感、牵拉感,此时不应过份追求美观,应将主干抽剥,联合局部点状切口剥脱静脉球,尔后行表浅属支静脉灼闭;对于小腿合并溃疡或明显色素沉着者,下方往往存在与深静脉相通的粗大交通支,除于病灶外周多点交叉穿刺灼闭外,须术前彩超交通支定位,术中行小切口将交通运离断、结扎,方可降低复发,促进溃疡愈合。

EVLT因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均不严重,且熟练操作后可以很大程度避免。因此,EVLT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Breu FX,Guggenbichler S. European consensus meeting on foam sclerotherapy[J]. Derm atoll Surg,2009,30(5):709-717.

[2] 黄英,蒋米尔.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在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中的问题和对策[J]. 上海医学,2009,32(8):658-661.

[3] Wang J,Peng XB,Zhang WD,et al. Clinical analysis of complications in 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varicose veins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J]. Zhonghua Wai Ke Za Zhi,2011,49(6):503-506.

[4] Desmyttere J,Grard C,Stalnikiewiez G,et al. Endovenous laser ablation(980 rim)of the small saphenous vein in a series of 147 limbs with a 3-year follow-up[J]. Eur J Vasc Endovasc Surg,2010,39(1):99-103.

[5] Jia X,Mowatt G,Burr JM,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foamsclerotherapy for varicose veins[J]. Br J Surg,2011,94(8):925-936.

[6] Knipp BS,Blackburn SA,Bloom JR,et al. Endovenous laser ablation:venous outcomes and thrombotic complications are independent of the presence of deep venous insufficiency[J]. J Vasc Surg,2010,48(6):1538-1545.

(收稿日期:2012-12-29)

上一篇:5例卵巢宫内膜样癌的CT回顾分析 下一篇:评价舒适护理在肝动脉导管栓塞化疗术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