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设计

时间:2022-10-25 04:20:45

针对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设计

【摘 要】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做好交通道路建设工作也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工作开展的重点之一。在进行道路与桥梁的设计施工中,二者的连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如何消除或降低道桥连接处的跳车问题,优化连接处的施工设计就成为工作开展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道路;桥梁;连接处

0.引言

道路与桥梁的建设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的生活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作用,相关的施工设计单位如果在进行道路与桥梁的连接处施工设计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必然会导致道桥应用质量出现安全隐患,对行车的安全以及公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1.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与施工重要性

做好道路与桥梁之间的连接处设计与施工工作,将能够有效的确保道路与桥梁使用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避免相关的通行车辆在进行通行过程中出现桥头跳车现象的发生,影响交通安全。由于在桥头发生跳车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并且非常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所以,在进行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的时候,必须对桥台的台背回填进行科学的设计、针对道路与桥梁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合理的结构规划设计、制定科学的、可靠地道桥连接处设计方案,尽可能的避免跳车问题的发生。由于现代交通建设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进行道桥连接处设计的时候,必须基于行车安全为基础,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只有做好道桥施工的质量管控与设计施工,才能够进一步的降低并减少桥头跳车问题的发生。

2.道路桥梁设计中的问题

做好道路桥梁的结构设计,针对桥梁的应用功能设计一种符合社会发展的具有经济性、可靠性的施工方案,才能够确保结构设计使用的有效性。由于当代大多数的设计人员在进行道路桥梁的设计过程中仅仅懂得纸上谈兵,忽略了工程结构的设计构造、结构体系、结构材料等设计因素的影响,造成了相关设计方案一旦投入施工使用,经常被人误解,最终设计施工的桥梁满足不了使用的规范以及要求,只能够通过二次或者三次加固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其使用的耐久性与安全性。

在进行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时,往往由于结构问题会增大整体性与延伸性方面出现障碍;在进行相关受力路线的设计与计算图示的应用过程中存在重点不明确的问题;并且,由于设计过于理论化,在实际的应用施工中部分施工段出现了受力不均甚至是超标现象、部分施工段的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达不到实际应用的要求、保护层也无法保证连接处的安全使用,使其极易受到外界压迫损伤、大部分钢筋在采用过程中过于细小无法达到支撑受力的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均是由于在设计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强调纸上谈兵,忽略了现实的施工设计,最终极大的消弱了道路桥梁结构的使用性能,使其耐久性与稳定性下降。

3.我国道路与桥梁连接处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3.1连接处的裂缝问题

由于施工原因与设计因素等的影响,施工段裂缝成为了影响道路桥梁质量的重要问题。如果在连接处出现裂缝,将会对道桥的使用造成安全新威胁。极大的降低了道桥的施工质量,影响了其使用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由于裂缝对道桥的影响威胁极大,一旦出现裂缝,日常沉降的雨水就会顺着裂缝侵入桥体内部,造成内部钢筋支撑结构受到严重的腐蚀,使钢筋结构出现腐化现象,降低了整个道桥的使用质量与使用寿命,如果压力达到一定标准还有可能导致道路及桥梁的坍塌,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对人们的生活出行以及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3.2钢筋的腐蚀问题

交通建筑设施施工中出现钢筋的腐蚀现象也是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钢筋的使用寿命紧密地影响着道路和桥梁的使用寿命。有很多诸如原材料、环境、原材料的不利保管,外来的破坏等,使钢筋产生腐蚀现象的因素,造成了生产资源的极大的损失。

3.3路基沉降问题

作为道路的基础,路基是道路工程的主体,起到了承载公路和连接公路与沿线桥梁及隧道等作用。在当今道路工程建设施工当中,压实填料的不到位、处理软基不到位或者是不完善的路基防护排水系统,都导致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这是道路和桥梁连接处发生桥头“跳车”现象的重要原因。达不到设计的要求的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路基建设施工,很大程度上使道路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受到不容忽视的影响。

4.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措施

面对在道路与桥梁连接处施工设计中出现问题,一般可以将原有的台背回填式施工方式进行改变,通过在施工的道路与桥梁之间搭接一些搭板并使用过度方式对道桥连接段进行加固等进行结构的稳固。在进行台背的回填设计时,必须根据实际的施工桥梁的桩基设计的应用状况,结合当地路面与桥梁连接处的地质状况进行研究,通常使用一些摩擦角打、强度较高、具有透水性的材料等进行回填使用。通过选用适宜的回填土以及对回填材料进行科学的设计与分析可以有效的减小路面沉降,降低路面与桥台的错台,减少桥头“跳车”的发生。也可以在路基上设置水泥稳定层,以此提高路堤刚度,其设计要点是沿路堤纵向距离桥台背10m处,使用4%到6%的水泥对路堤进行稳定加固。并在远桥台端与路基衔接处设置1:1的斜坡。以此减少竖向变形和刚柔突变,降低错台高度,减少和“跳车”情况的发生。

针对桥头“跳车”现象,目前较为科学的结构设计是在台后设置搭板,使柔性路堤产生的较大沉降逐步过渡到刚性桥台上,以此减少桥头“跳车”现象的发生。在进行搭板设计时要注意在搭板尾端加设浅埋变厚式埋板,以此减少二次“跳车”情况的出现。在进行道路与桥台连接处的设计时要格外注意避免出现注重桥台基础布桩、扩大基础等加固处理,而忽视台后回填加固,以减少由于设计原因造成的桥头“跳车”情况出现。

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主要集中在台背回填的压实。这个施工阶段是决定桥头“跳车”产生与否的关键,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由于台背处于路基与桥台连接处,压路机难以碾压到位,致使这个部位成为了路面碾压的薄弱环节,极易造成路面不平整或压实度不足等情况的出现。因此,在进行台背回填土压实施工时严格控制每层松铺厚度,控制其厚度在20cm以内,控制压实度95%以上,控制回填材料中最大颗粒粒径小于5cm。由于台背所处位置不利于大型压实设备的使用,因此应采用小型压实机械分层多次压实,对于小型机械也不宜压实或碾压不到的位置,必须采用人工补充夯实的方法,确保回填材料的密实度,以此减少沉降。在施工过程中使用超声检测及对压实度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软土路基的处理必须保障充分的软基排水固结时间,待沉降稳定的情况下方可进行路面的施工。在进行软土路基施工时,应尽量提前软土路基的施工时间,延长预压时间,并根据桥台软土路基地质情况设置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在桥头一定范围内设置搅拌桩过渡段,或采用等(超)载预压等设计方案,对桥头过渡段路基进行早期沉降预处理,使桥头段道路建成后工后沉降减小,这也是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和施工的重要环节。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道路与桥梁的连接处的设计施工中出现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就其产生的跳车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相关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道桥连接处设计施工解决方案。同时,只有不断的借鉴外国成功案例,使用并优化先进施工技术,才能够进一步提高道桥的使用质量以及安全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蔡志鹏.传统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与施工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科技风,2012(10).

[2]史岩.市政工程中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科技与企业,2012(18).

[3]于晓晴,史立涛.有关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分析.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08)

窗体底端

上一篇:橡胶改性沥青碎石封层在公路维修养护中的应用... 下一篇:解析公路桥梁施工与养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