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土壤养分含量状况与分析

时间:2022-10-25 01:33:29

丰县土壤养分含量状况与分析

摘要 根据近几年来土壤测试结果,对照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分析了丰县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化规律及变化原因,以为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耕地质量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壤养分;大量元素;含量;分级;江苏丰县

中图分类号 S1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264-02

丰县地处江苏省最西北部,苏、鲁、豫、皖4省7县交界上,境内土壤主要发育于黄泛冲积物之上。第二次土壤普查将全县土壤分为1个土类:潮土;2个亚类:黄潮土、盐碱化潮土;8个土属:飞泡沙土、沙土、两合土、淤土、脱盐碱土、轻盐碱土、中盐碱土、重盐碱土;19个土种。为切实摸清丰县耕地资源和地力状况,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契机,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及技术规范要求,开展了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工作,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该文根据近几年的土样化验结果,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分析了全县土壤肥力状况及导致耕地质量变化的原因,为促进丰县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1 土壤有机质

1.1 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分级

土壤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极具影响,它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促进土壤形成良好结构,改善土壤物理性能,如提高土壤通透性、保肥供肥性及缓冲性[1-2];土壤有机质由生物残体经微生物分解形成的腐殖质构成,腐殖质具有生理活性,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同时腐殖质具有络合作用,有助于消除土壤的污染,改良和净化土壤生态环境。

近几年来,对4 331个参评土样常规分析结果显示:全县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2.0 g/kg,变幅为5.9~19.6 g/kg,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有机质含量平均为7.0 g/kg变幅为1.0~17.4 g/kg)上升5.0 g/kg。按照丰县土壤有机质分级标准及含量状况,达一级标准的有240个,占5.5%,主要分布在欢口镇、常店镇、孙楼镇等镇;达二级标准的有3 343个,占77.2%,全县14个镇都有分区;达三级标准的有641个,占14.8%,主要分布在大沙河镇、孙楼镇、华山镇等镇;达四级标准的有97个,占2.2%,主要分布在大沙河镇、宋楼镇;五级标准的10个,占0.2%,主要集中于宋楼镇飞泡沙土地。

1.2 有机质变化分析

2007年丰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高于1982年水平,变化幅度较大。其中北部和东南部几个镇土壤有机质升幅大,南部果树地区土壤有机质升幅略小,这与当地耕作方式有很大关系。北部和东南部,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高效农业规模大,秸秆还田及农家肥施用面积及施用量较大,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而果区旱作,土壤常年不秋耕,施用化学肥料多,有机质积累量少。从此次耕地地力调查土壤参评样品化验分析结果来看,全县土壤有机质含量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有所提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施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由于丰县一直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家禽及牲畜专业化规模化养殖不断扩大,农家肥积累量及施用量逐年增加,优质果的生产、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特别是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在提高,有机肥施用面积和施用量在增加,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丰县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示范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实施沃土工程,推行种养结合,增加了绿肥种植面积,在肥料使用上,坚持在施用有机肥基础上优化施肥结构和运筹方式,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提高。近几年来,丰县成为商品有机肥推广示范县,加大了农业生产有机肥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二是农作物秸秆还田面积和数量增加。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丰县大力推广各种形式的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如秸秆粉碎还田、高留茬还田、田间铺草、堆沤腐熟还田、家畜过腹还田等,农作物秸秆焚烧逐渐减少,农作物秸秆还田面积及还田数量逐年增加。近几年,丰县被选为江苏省农作物秸秆还田示范县,农作物秸秆还田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0%以上,农作物秸秆还田后经微生物分解转化为腐殖质等有机质,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三是灌溉面积扩大。丰县多年来加大农业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生产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加上农作物生长季节干旱少雨,灌溉面积逐年增加。由于在有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厌氧还原状态,有利于农作物秸秆还田后有机质的积累,因而提高了土壤肥力。

2 土壤全氮

2.1 土壤全氮含量及分级

土壤全氮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4 331个土样化验结果:土壤耕层全氮平均值为0.82 g/kg,变幅0.44~1.30 g/kg,比第二次土壤普查(平均值0.55 g/kg)上升0.27 g/kg,水解性氮平均值为83.5 mg/kg,变幅46.8~171.5 mg/kg,比第二次土壤普查(51.3 mg/kg)上升32.2 mg/kg。按照这次丰县土壤全氮分级标准,达一级标准的有414个,占9.6%;达二级标准的有2 661个,占61.4%;达三级标准的有1 045个,占24.1%;达四级标准的有196个,占4.5%;达五级标准的有15个,占0.4%;达六级标准的没有。按照这次水解性氮分级标准,达一级标准的有651个,占19.5%;达二级标准的有781个,占23.4%;达三级标准的有1 028个,占30.8%;达四级标准的有644个,占19.3%;达五级标准的有236个,占7.1%。

2.2 土壤全氮变化分析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丰县土壤耕层全氮含量不高,平均值为0.82 g/kg,变幅0.44~1.30 g/kg,比第二次土壤普查(0.55 g/kg)上升0.27 g/kg。从第二次土壤普查到2007年几十年的演变历史看,丰县土壤全氮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次明显的上升过程,之后尽管有变化但变幅很小。这表明在目前的条件下土壤积累能力有限。土壤氮素的多寡可以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来判断,这两者间平行相关,一般而言有机质含量高,全氮含量也高,呈正相关性。由于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种植制度和复种模式发生了变化,经济作物施用的肥料多,有机肥施用多,从而提高了全氮的含量。在今后氮肥的施用上要注意平衡施肥,注意土壤缓冲作用,充分利用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的正相关性,有机质含量高,全氮含量也高,可以增施一定的氮肥,否则增施较多的氮肥也不能形成积累,只能造成氮素的流失,从而污染生态环境。

上一篇: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以规范农民合作社为途径发展订单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