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变动现场的痕迹勘查

时间:2022-10-25 11:30:04

浅议变动现场的痕迹勘查

[摘 要]在基层痕迹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由于各种人为、自然的原因造成勘查的现场成为变动过的现场犯罪案件现场。这类变动过的现场在痕迹勘查中对于痕迹物证发现、收集和提取都会造成一定的困难,需要痕迹技术人员格外谨慎和注意。

[关键词]公安 痕迹 勘查

中图分类号:DF7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288-01

1 前言

在犯罪案件的现场勘查中,经常会遇到变动现场,也就是由于自然因素或客观因素改变了罪犯在实施犯罪过程中现场的原始状态的情况,这给现场痕迹勘查人员在勘查中发现和提取犯罪痕迹物证造成了极大困难。该类现场由于各种主观或者客观因素,导致犯罪现场的原始状态有不同程度和范围地改变,变动现场的勘验,对刑事技术痕迹人员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提升把握现场和临场分析能力,是现场勘验人员能够正确应对此类现场的重要途径。

2 形成原因

造成现场变动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类:一是现场保护不力。案件发生后,一般是派出所接警民警先抵达现场,然后才是现场痕迹勘查人员赶到现场开始勘查工作,在这段时间里,由于事主因为被盗而急于进入现场清点财物损失;现场有死伤人员需要进行医务人员紧急抢救等原因造成人为破坏或污染。二是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犯罪嫌疑人的作案的手段呈现多样化、智能化的趋势,作案手段日趋熟练,会有意识的对现场进行复原,客观上造成了现场的破坏和相应痕迹物证的忽视。三是现场自然客观原因。此类案件多发生于室外或者车站、饭店等人流比较大的公共场所,现场受到天气和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比较大,直接影响到现场痕迹勘验工作的质量。

3 痕迹勘查要点

3.1 分析变动性质,制定勘验方案

在勘查变动现场时的第一任务就是要确定性质。而就性质而言,造成变动现场的原因:一是案犯有意造成一个变动的现场以掩盖犯罪真相,躲避打击;二是由于自然等客观因素使现场发生了变动。痕迹勘验人员到达现场后,必须通过对先期到达现场的民警和报案人、失主等相关人员进行询问,对案件的发现、现场的保护情况进行了解,及时对现场保护的范围进行调整,避免现场进一步发生变动,同时迅速制定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勘查方案,对重点部位可能遗留有痕迹物证的地方进行仔细勘查,并尽可能的提取有用的痕迹物证。

3.2 抓住重点部位,关联勘验

勘验痕迹人员面对变动现场,必须树立坚定的信念,排除畏难心理,要坚信变动现场也有其原始的部分,牢记痕迹学的基本原理,凡接触必将留痕迹。嫌疑人在处理先前留下的痕迹的同时,也留下新的痕迹物证,同时因为紧张心理原因使得他不可能将现场所有的痕迹物证都抹除或者彻底破坏。关联勘验就是围绕勘验目标,结合犯罪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勘验,不能因为现场变动,就放弃发现提取痕迹物证,同时又不能拘泥于将勘验重点放在中心现场或者主要翻动部分,因为这些部位也恰恰是犯罪嫌疑人最敏感、最注意的部位、也是失主最P心的部位,所以被破坏和变动的可能性也最大,在勘验变动现场时,要特别注意对现场出入口,犯罪嫌疑人可能的行动路线的勘验,要结合犯罪时可能做出的动作、姿态,在相关部位寻找相应的痕迹物证。对待户外的现场,迅速将前期的调查访问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将现场进行网格化分割,进行中心现场和周边关联现场同时进行勘验,既避免现场的进一步变动和破坏导致痕迹物证的污染灭失,又能迅速完整的对现场进行勘验。

3.3 收集可疑物品

现场变动的原因虽多,但是总结起来无非是人为造成的变动和客观环境的变动。在现场勘查时,还应注意发现可疑的物品和异常现象,也就是在正常情况下不应具有和不易出现的现象特征,而这些物品和现象往往就可能为我们搜索痕迹物证、发现可以痕迹提供帮助,为查破案件提供明确的方向。变动现场的勘验,对刑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提升把握现场和临场分析能力是现场勘验人员能够正确应对此类现场的重要途径。在勘验过程中,要通过各方面得到的信息,及时确认勘验重点和次序,坚持及时、客观、全面、细致的勘验原则,学会通过细节,实现有效勘验,最大限度的还原现场原貌,客观推断作案过程。

4 结语

现场的变动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分析变动的原因,确定了变动的性质,就能够认清犯罪实施过程和方法。而刑事犯罪的过程就是改变现场面貌的过程,否则犯罪分子就不可能达到犯罪的目的。所以我们要在大量的变化中找出能够说明犯罪情况变化的各种痕迹,结合其他方面的情况加以研究,使之能够证实犯罪、揭露犯罪。

参考文献

[1] 刘耀.物证鉴定科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8.

[2] 杨春明.浅论工具痕迹检验现状及有效利用的方法[J].法制与社会,2013,21:119-122.

[3] 孔春晓.论分析判断现场痕迹与犯罪行为关系的基本方法[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3,05:82-88.

作者简介

张永奋(1979-)男,山西稷山人,山西省阳泉市公安局,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痕迹检验工作。

李世琪(1982-),男,广西灵山人,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公安局物证鉴定室,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痕迹检验工作。

上一篇:浅析数码影像在刑事技术中的反思 下一篇:国有建筑企业海外项目廉洁风险防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