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豆何时长成大产业

时间:2022-10-25 11:24:40

小土豆何时长成大产业

依托马铃薯产业和我区所处的地缘优势,疏通出口通道,将产品打进中亚等国际市场,改变目前马铃薯产品销售主要依赖内地市场的被动局面。

奇台地区有耕地300多万亩,是我区马铃薯主产区,但是长期以来,这里的种植面积却一直不到5万亩,2013年是行情较好的一年,其种植面积也不足4万亩。比起其它许多作物来,马铃薯种植面积远远排到了后面,只能算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不点”。

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小土豆长不大的症结到底何在?它何时才能长成产业

农民:小土豆玩起“过山车”

“这几年就像玩‘过山车’,大起大落太疯狂。”奇台县半截沟镇江布拉克村委会书记聂军山这样总结近年来让人难以捉摸的马铃薯市场。这几年来,忽高忽低的马铃薯价格给这里的农民带来过欢乐,也带来过不少烦恼。聂军山说:“2010年价格卖到了每公斤一块五毛多,不少农民发了财。2011年镇政府和村里动员农民种,面积达到了5000多亩,价格却跌到了几毛钱也没人要,不少土豆烂到了窖里,大部分农民赔了本,农民埋怨政府。后来,政府再也不敢动员农民种了。”2013年马铃薯价格又一次大涨,到了近2块钱一公斤,可这里的农民只种了3000多亩,眼巴巴地看着有钱挣不上。

多了就暴跌,少了就猛涨,有人把马铃薯市场这种“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形容成是“流浪孩子玩的疯狂游戏”。把小土豆比作是“流浪的孩子”,是因为长期以来其他政策管不上,政府没人管,农民不敢“养”,其命运始终处于一个自生自灭的状态。这使马铃薯难以成大气候,播种面积在我区长期只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新疆的马铃薯种植主要集中在北疆地区,据调查,当前的马铃薯生产主要面临有“四难”,即:引种难、种植难、储存难和市场难。马铃薯引种需要的成本较高,政府没有积极性,一般企业不愿做,农民又做不了。为了发展马铃薯产业,奇台县曾经试图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但是上面没项目,没有资金、技术和人力支持,最终只好作罢。“奇台白”曾是适合于奇台地区种植的品种,亩产达到3吨以上,但由于缺乏保护和提纯,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同时,由于制种业跟不上实际的需要,目前普遍种植的主要是鲜食菜用品种,而用来生产淀粉、薯条、薯片、薯泥以及其它商品外形好、耐储存的特殊用途品种很少,甚至成为空白。比如,用来进行淀粉加工的马铃薯,在欧美国家淀粉含量一般在20%以上,但目前我区普遍只有13%左右,这给企业至少要增加10%的成本。同时,种植品种单一也给企业生产多样化产品带来难以逾越的障碍。退化严重、抗病性差、品种单一、产量低,已经成为马铃薯种植业发展中的主要难题。在种植上,切种、播种、中耕和收获等生产中的主要环节,在我区目前仍然主要依赖于人力,机械化程度不足20%。虽然,现在有的地方已经开始运用一些马铃薯种植专用机械,但效益低、性能不理想、购机补贴困难等,仍然是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制约因素。在储存上,马铃薯相比其它粮食作物储存时间较短、占用空间大、耗费劳力多。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地窖储存,这种方法需要翻窖、易腐烂、劳动强度大。产后处理粗糙、储存困难、贮藏能力不足、成本高、损耗大等,是储存中的主要问题。在销售市场上,由于生产中的组织化程度低,形不成产业链条,缺乏信息引导,农民对市场难以把握,处于盲目跟风状态,收入多少完全凭运气。

企业:面对生存之痛,几家欢喜几家愁?

进入秋冬季节,本应是马铃薯加工企业收购、储存和生产最忙碌的时候,但是奇台县的康大淀粉公司却一片冷清。公司总经理章建军告诉我们,从2013年的马铃薯下来到现在,他们没有收到一公斤原料,本来已经维修得好好的设备只能完全闲置在那儿。2013年,奇台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大约有3万多亩,总产约7万吨,不是这家企业不愿收购,而是不能收购。“2013年土豆在地里最差的一公斤也到了一块六,企业吃不消。”章建军一语道出了其中的原因。他还告诉我们,2012年秋季,公司只生产了2天就无米下锅了。2011年当地种植面积大,市场行情不行,公司乘机收购了1.1万吨,成为收购原料最多的一年,但这也仅仅只是所需原料的五分之一。有人给企业算了一笔账,以2013年土豆淀粉6600元一吨的价格计算,原料的平衡吨价应该在800元以下。

2007年,新疆创天集团看到奇台地区适合种马铃薯,并且原料品质好、价格低,于是先后投入3000多万建起了这家淀粉厂,却不曾想,几年过去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没有增加,价格却远远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章建军说:“从开始到现在,企业就从来没有盈利过,其根本问题就是原料严重不足。”其实,原料不足一直是困扰整个淀粉加工企业的主要问题,以奇台地区为例,现有的三家企业年加工马铃薯能力已经达到15万吨,而以该地区每年种植面积为4万亩计算,总产也仅仅只有8万吨,巨大的原料缺口是明摆着的事实。这种情况在全疆具有普遍性。

现实中,在原料供应上存在着突出矛盾:一方面,农民不愿大面积种马铃薯,害怕有风险;而另一方面,农民既使种了,也往往会因产品价格太高使企业望而却步。种植规模太小和市场价格与企业所能承受价格之间的巨大差距,是导致企业原料匮乏的两个根本原因。而问题还远不止于此,马铃薯淀粉市场的大起大落也使企业雪上加霜。奇台县新疆科赛德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屈凡彪告诉我们,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淀粉从上一年吨价5000多元暴跌到了3000多元,使不少企业因此倒闭。到了2010年,吨价又暴涨到了12000多元,又使不少淀粉作坊纷纷上马。伊犁新源县大大小小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作坊就一度达到了120多家。企业往往要面临来自原料、市场和行业内部的多重压力,生存极为艰难。现在,能够生存下来上规模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在全疆锐减到了约30多家,并且有不少还处在观望的十字路口。章建军告诉我们:“康达淀粉企业是就此关门还是继续投资进行升级改造,眼下还是个未知数。但无论是生存还是消亡,我们是该作出抉择的时候了。”这代表了不少淀粉加工企业面对生死未卜前景的一种共同心态。

同样是面对压力和挑战,不久前,当我们走进奇台县新疆科赛德薯业有限公司的时候,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种景象。在两个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加紧生产,加工成的粉皮和全粉已包装好准备投放市场,这正是他们今年开发出的新产品。这家企业在近几年还先后建起了12个能够储存6万吨原料的马铃薯保鲜窖,其中有6个窖引进的是世界最先进的自动化马铃薯专用保鲜设备。这使得这家企业的原料加工可以由原来的1个月延长到8个月,甚至还可以更长。屈凡彪告诉我们:“近两年来,我们做了四件事:建立了1万亩原料基地,解决了马铃薯储存问题,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了全粉生产线,开发了粉皮、粉丝等系列食品。”

据介绍,从2008年投产到现在,科赛德薯业公司和全疆的许多同类企业一样,一直处于亏损经营状态,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原料和产品附加值太低的问题。他们所做的这四件事可以说是打破了制约瓶颈,为企业发展扫除了障碍。

该企业原料部经理杜建荣告诉我们,在原料生产上他们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了1万亩原料基地,2014年至少还要再发展1万亩,力争在近年内要保证企业每年有8万吨的原料供应;二是已经引进了生产淀粉、全粉、薯片和薯条等专用马铃薯品种,并与科研单位建立了良种繁育合作关系;三是投资引进了马铃薯播种、中耕和收获机械,使马铃薯种植机械化程度达到了80%以上。

有了原料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关于这一点,屈凡彪向我们介绍这样一种现象:现在在超市能上架销售的马铃薯深加工产品基本上都来自于内地,即使是上档次的粉皮、粉丝之类的产品,也是内地的居多,而当地的大多都是季节性的冻粉条、冻粉皮,这些东西生产没标准、安全质量没保障、附加值低,小作坊里就可以生产,它形不成品牌,进不了超市,也走不远。“现在我们所作的就是要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同时,它也可以化解因淀粉市场不稳带来的风险。”据了解,淀粉的市场吨价正常的时候也就6000元左右,而这家企业今年生产的全粉通常吨价不会低于12000元。全粉与淀粉相比其主要优势就在于,全粉的利润空间大、市场价格比较稳定、储存的时间更长、适合于食品深加工企业直接使用。

马铃薯全粉和高档粉皮、粉丝的附加值分别是普通淀粉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这无疑加大了企业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该企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我们:“2013年我们头一回盈利,至少可以赚到1000多万元。”

转变经营思路、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和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是这家企业走出马铃薯产业困局的三大法宝。近年来,该企业先后投入1.2亿元,用于引进新设备、开发新产品、建原料基地和马铃薯储存设施。面对未来屈凡彪充满了信心,他表示,2014年还将至少投入5000万元再建一条全粉生产线,将来还要投资生产档次更高、适合于多用途的变性淀粉。

同样是马铃薯产业,面对的是同样的挑战和机遇,出现的却是冰火两重天的不同结局。是发展还是消亡,这不仅仅只是哪个企业面临的抉择,恐怕也是新疆整个马铃薯产业所要面对的考验。有业内人士指出,低投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粗加工,已经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技术升级、改造与创新,或许才会使马铃薯产业拥有光明的未来。

我区土豆产业前景

虽然,马铃薯产业发展面临不少问题,但是也有很多优势和发展机遇。我区适合种植马铃薯的地域广阔,发展潜力较大,产品品质较高,效益相对较好,不少加工企业是近几年才建立起来的,其技术设备较为先进。同时,与我区相邻的周边国家又是马铃薯产品消费的主要市场,只要我们措施得当,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就大有希望。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推动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主要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采取扶持政策,促进产业发展。目前普遍采用的农业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应当也运用到马铃薯种植上,以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同时,要从建立产业化原料基地、原料贮藏、良种科研与引进、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入手确立一批项目,着力扶持那些重点龙头企业。

二要着力解决产、加、研脱节的问题,提高良种种植水平。在良种推广上要彻底改变无人过问的状况,投入资金建立良种科研、推广机制,确立相关科研课题和推广项目,解决种植、加工、科研院所和农科部门相互脱节问题。采取措施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在种植业中参与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培育和推广运用,弥补专用马铃薯品种的空白。

三要加强产业化基地建设,构建原料保障体系。对马铃薯产业进行宏观规划布局,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加强产业化基地建设。同时,采取项目、资金和技术扶持措施,鼓励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与农民共同出资等多种方式,构建原料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种植与加工脱节问题。

四要强化技术改造升级,解决企业产品同质化低层次竞争问题。对马铃薯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布局,按照产业化发展规划要求,对待建企业提高落地入驻门槛,禁止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制定行业规范和准入标准,取缔和限制小、散、弱、差企业。设立技改项目资金,引导符合准入资质要求、发展能力强、生产环保企业加快技改步伐,着力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对初级产品进行多层次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要加强信息服务引导,解决马铃薯种植、加工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强马铃薯种植、加工调研分析和信息化管理工作,建立相关数据库,构建市场预测、预警机制,防止马铃薯产业大起大落,规避可能产生的风险,引导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

六要依托马铃薯产业和我区所处的地缘优势,疏通出口通道,将产品打进中亚等国际市场,改变目前马铃薯产品销售主要依赖内地市场的被动局面。

上一篇:杨炜岚:海格·南方海岸 以4S店理念经营游艇 下一篇:创业者:梦和坚持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