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为TED做些宣传

时间:2022-10-25 10:59:26

也为TED做些宣传

提到中国的会议,你想起了什么?枯燥无味的发言、昏昏欲睡的听众,还是一百年不动摇的“会议进行曲”?变化也是有的!人手一个用来喝茶的酱菜瓶子是不见了,开完会的礼品也逐渐升级了,但是会议的“精髓”却一直传承了下来。即便是一些高校的所谓学术会议,也无非是学校的脸面、个人的情面,大家互相出钱走动一下,解决一下文化人的公款旅游需求。因此,大家对会议真是没什么好印象的!

然而,有一种“舶来的”会议在国内正逐渐兴起,年轻人的参与让它如篝火晚会般充满活力,以“创意、设计、文化”等为主题的内容也让它在中国当下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尤其是那种成熟而自由的演讲方式,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人们对知识的兴趣,这就是目前在国内影响颇广的TED会议。TED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一个很时髦的词,围绕着TED的各种文化、艺术与设计的聚会也成为一种在国内风行一时的时尚行为。它打破了中国人对会议的传统理解,带来了人们面对面的全新交流方式,甚至可以说它在某种意义上成了自由民主生活的替代品。

TED与设计

TED是英文technology、entertainment和design的缩写,即技术、娱乐和设计。TED会议(TED Conference)诞生于1984年,由美国建筑师、平面设计师理查德・索尔・乌尔曼(Richard Saul Wurman)创办。2002年起,自称“TED的守护人”的媒体大亨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接管TED,创立了种子基金会,并营运TED大会。从1990年开始,TED大会每年在美国加州长滩举办一次,在每年多达上万人的会议申请中只有1000人能得到邀请,他们要“有好奇心、创造力,思维开放,有改造世界的热情”,还要能付得起7500美元一张的门票。

到底是什么样的会议能让人心甘情愿地倒贴7500美元?这样一种十分明显的西方精英化会议又是如何影响到中国大众生活的?在这个网络媒体迅捷传播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在乌尔曼的TED时代,这个会议的出发点明显是以设计为中心的。但是显然这样的内容过于狭窄了。而在安德森的TED时代,他将TED演讲者的专业领域从原先的技术、娱乐、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扩展,邀请了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探险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宗教领袖、慈善家等形形不同人群加入,让TED迅速在国际上传播开来。TED会议的宗旨是“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因此,会议演讲的内容实际上从“小设计”的概念,延伸到了“大设计”这样一个设计概念的外延中去。

例如2008年的TED会议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人的名字:建筑设计师约修亚・普林斯・拉姆斯(Joshua Prince-Ramus)、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荣誉主席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梦工厂SKG合作者杰弗雷・卡特詹伯格(Jeffrey Katzenberg)、微软的比尔・盖茨(Bill Gates)、华裔作家谭恩美和哲学家丹・邓尼特(Daniel Dennett)等等。这些伟大的“思想力量”的创造者即便不直接参与设计,但他们的工作与思考却改变着世界的发展,引导着设计的潮流。而著名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 Patrick Starck)更是在TED会议上坦诚地接受批评,承诺要更多地为大众做一些设计。2009年,著名的设计杂志《I.D.》(3-4月刊)刊登了TED会议在设计发展方面的大事记,以历史追溯的方式回顾了它对设计思想传播的重要意义。

TED在中国

TED的迅速传播有两个重要原因,也是两种自由的传播途径:网络与授权。

从2006年起,TED演讲的视频被上传到网上。截至2010年4月,TED官方网站上收录的TED演讲视频已达650个,有逾五千万的网民观看了TED演讲的视频。今天,无论是在苹果还是安卓的手机平台上,TED的应用都是极受欢迎的,甚至可以排到最受欢迎App前十名里去。手机网络的迅速兴起进一步地增加了TED的传播速度。围绕着网络视频,大量的TED交流社区开始兴起。在不同国度的粉丝社区中,人们都忙着将会议的内容翻译成本国语言,并进行交流。

但如果仅此而已,那TED会议的传播远远不会达到今天遍布全球的效果,人们对TED的感受也仅仅是那些著名成功人物的精彩演讲而已。一个没有参与感的会议,永远只是少数人的聚会。毕竟,7500美元不是人人都能付得起的,而网络视频永远取代不了现场的体验感。于是,TED会议开发出了形式多样的授权会议。

比如,除了每年在美国固定召开的TED会议(TED Conference)之外,形式多样的会议加盟形式让爱好者有更多的参与感,这包括TED×、TEDActive和TEDGlobal等等。环球会议(TEDGlobal,门票6000美元)就是TED大会的子会议,是TED会议在美国之外的拓展。2005年,第一届TED环球会议在英国召开。2007年,TED非洲大会在坦桑尼亚召开。2008年9月,第二届TED非洲大会于南非召开。TEDActive(门票3750美元,2013年将降到2500美元)是在美国加州长滩举办的TED会议年轻版,与每年2月底至3月初的TED Conference同步举行,除了直播部分TED大会的演讲,还有很多户外互动项目和小型讨论会。

而TED×则是一种影响更加深远的免费的品牌授权形式。2009年3月,TED向全球推出了TED×本土会议授权,凡是感兴趣的人都可以自行申请,自己组织会议的主题、邀请演讲者、发动参与者,并在会后把会议的演讲视频上传到上。这样一种看似松散的管理形式却真正地实现了TED的参与精神,让更多的人来了解TED,参与TED,在这种轻松而活跃的气氛下,毫无功利目的地去接受新鲜知识的传播。几个志同道合者也可以举办一个TED式演讲会,这有点像中学生们自己组织的热情洋溢的文学社讲座,充满着理想主义的情怀。“×”后面可以跟上任何名称,比如TED×Shanghai、TED×Nanjing等地域性组织;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分类,比如南京地区的TED组织还包括TED×NNU(南京师范大学)、TED×NJU(南京大学)、TED×JinlingHighSchool(金陵中学)、TED×NFLS(南京外国语学校)、TED×Youth@ZijinShan(青年@紫金山)等众多授权组织,还有一些高校也在积极地申请。

相对于各种收费不菲的TED会议而言,TED×对中国更具有现实意义。它表面上是TED提供的免费午餐,但实际上TED×增强了TED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一定意义上增加了TED的品牌价值,也让那些标价7500美元的TED门票显得分量十足。根据《纽约时报》的估计,门票收入加上近年来新增的TED在线直播和广播等新增收入,每办一场TED大会,就有至少2300万美元进账。

TED,未来中国设计平台

可以说,在国内举办的各种形式的TED×与TED大会在组织上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它的确给普通的演讲活动增加了一层光环,让组织者感觉自己在做一件大事。TED的冠名赋予了TED×强烈的形式感,加上风格明显的自由演讲、宽泛的演讲主题和内容,TED×让国内听众充分地享受到了演讲的快乐!但是这种形式的传播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或者说,还可以做得更好。

经过安德森改革的TED会议变得更加灵活自由,因此更加吸引人,但是乌尔曼时代对设计的关注度却被降低了。TED会议更像是一场纯粹的演讲狂欢,而演讲的主题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为了更加吸引人,一方面演讲者使出浑身解数,有人捧着一个真人大脑走上TED讲台,甚至有人把一头牛牵了上来;另一方面组织者在选择演讲人的时候考虑的无非两点:一是知名度,二是剑走偏锋的角度。有人谈论自己是如何教老鼠探测地雷的;有人评论选秀节目带来的追捧热潮;有人分享该怎么系鞋带;还有人指点该怎么自己“种”衣服。这样的演讲固然有趣,却使得TED会议在每一个领域都沾亲带故却又产生不了更深远的影响。

这样的话题选择取向在中国的TED×活动中被放大了,各种领域的研究者、时尚人物与文化学者都被纳入其中。在TED×Nanjing的演讲中,浦口定山寺主持的演讲曾经颇受争议。虽然我相信这样的演讲会给人带来很多启发与感悟,但除了“18分钟站着讲”这一鲜明特征外,它与普通的文化或学术演讲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这样的演讲到底还有没有必要打着TED的大旗呢?

我想,国内TED×的主题选择在某种层面上也是社会现实所致: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TED的“D”本身就还不是什么大事!我们的许多管理阶层宁愿在一些“莫须有”的科技产业中投入巨资(比如说“物联网”这个其实并不新鲜的东西),也不愿意增加对设计产业的投入;在很多时候,“创意”这个词的出现频率与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过“设计”,这是为什么?中国的大众阶层对设计更是完全陌生的,在很多人眼中,“设计”还等同与家庭装修。也就是说,一个泛文化主题的会议在表面上可能更适合中国当下。

在美国,TED的“D”早已深入人心,需要走向“大设计”概念来完善与发展设计的内涵;但是在中国,这个“D”举步维艰,更需要一个宣传和传播的优质平台。毕竟,在学术会议漫天飞的当下,我们并不缺乏泛文化主题的会议与讲座。相信随着经济的转型,科技创新的增强,设计力量的传播,TED的“D”终归要回来,并真正成为“科技、娱乐与设计”这三位一体的核心,无论是在7500美元一场的大会中,还是在中学生的社团里。(编辑:孙源)

上一篇:山寨建筑几时休 下一篇:布伦丹·门罗:绘制离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