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对老年女性单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失血的影响

时间:2022-10-25 09:55:44

骨质疏松对老年女性单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失血的影响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骨质疏松对老年女性行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筛选出行单侧TKA治疗的女性患者84例,平均年龄66.81岁,根据术前骨密度(BMD)T值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n=38):T值≤-2.5 SD;B组(n=30):-2.5 SD

关键词:骨质疏松;隐性失血量;失血量;骨性关节炎;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TKA是公认的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有效方法,能显著缓解疼痛、纠正畸形、恢复下肢力线,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但因手术创面大,术后失血量较多,可引起术后贫血,切口愈合不良,术后恢复迟缓,增加住院时间及花费等问题。在TKA的围手术期,近年多数文献在血液管理上主要集中在氨甲环酸的应用、止血带、引流管、自体血回输及术后不同抗凝药物使用等方面[2-4],而对基础疾病与术后失血量关系的关注较少,比如骨质疏松。引起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很多,比如女性和高龄等,这些同样也是引起晚期原发性KOA的高危因素[5],这使得许多晚期KOA的女性患者也往往伴有骨质疏松,而对其行TKA是否会增加围手术期出血量,目前尚没有检索到此类相关资料。因KOA行TKA的患者中,女性患者数量明显高于男性[6],又因男女之间在TKA术后失血上存在显著差异[7],为更好的反映出骨质疏松与TKA术后失血的关系,本文回顾性分析因晚期原发性KOA初次行单侧TKA的老年女性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以期为临床骨关节医生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入住我院骨关节中心行TKA的老年女性患者125例,纳入标准:①主诊断为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初次单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者;②术前患者血红蛋白≥100 g/L。符合要求者共84例,年龄在50~85岁,平均年龄66.81岁。

根据腰椎或髋部BMD不同,分为三组:骨质疏松症组(A组,n=38):T值≤-2.5SD;骨量减少组(B组,n=30):-2.5 SD

1.2方法 手术均由固定的主刀医师完成,采用膝前正中纵行切口,髌骨内侧显露术区;依次胫骨、股骨截骨,安放测试假体,脉冲冲洗器冲洗创面,关节囊注射罗哌卡因和甲基强的松龙稀释液,清除髌骨周边骨赘,不做髌骨置换;术中应用骨水泥安装固定假体,安装完毕后再次冲洗术区,松止血带,电凝止血,检查无异常明显出血后,创面内均匀喷洒止血粉1支,假体旁置负压引流管1根(夹闭状态);依次分层缝合切口,纱布覆盖创面,术侧下肢全长给以棉垫包裹、弹力绷带由远到近加压包扎,切口处持续冰敷。

1.3术后处理 术后嘱患者主动背曲患侧踝关节,术后6 h开放负压引流管,术后第1 d拔除;术后第1 d开始行患膝被动功能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等张收缩锻炼,双下肢气压治疗,皮下注射克赛,指导患者下床进行功能锻炼,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4检测指标 ①术前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腰椎和髋部BMD,并记录T值;②红细胞比容(Hct):记录术前及术后24、72 h的Hct值;③记录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并根据公式计算体重指数(BMI);④术中失血量;⑤术后引流量。

1.5隐性失血计算 根据Nadler等[8]的方法算出患者血容量:患者血容量=k1×身高(m)3+k2×体重(kg)+k3,(男性患者k1=0.3669,k2=0.03219,k3=0.6041;女性患者k1=0.3561,k2=0. 03308,k3=0.1833)。通过Gross[9]得出的公式算出围手术期红细胞丢失量,再除以术前Hct即可得出总失血量:总失血量=[血容量×(Hct术前-Hct术后)]/Hct术前。由于术后切口渗血极少,可忽略不计,显性失血量可认为是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的总和;总失血量减去显性失血量再加上输血量,算出隐形失血量。

1.6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骨密度T值与总失血量之间行一元线性回归检验,定义P

2 结果

2.1患者一般资料及记录资料比较,见表1,三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输血,无DVT发生。

2.2总失血量,隐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占血容量的百分比在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上依次增加,见表2。

2.3在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与血容量比值方面,组间q检验结果如下,见表3。

通过Pearson分析发现,骨密度与总失血量呈负相关(r=-0.30,P=0.003)。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见表4,图1,并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如下:总失血量(mL)=742.047-57.41×骨密度T值。

3 讨论

关于影响TKA术后失血因素的研究较多,但尚未见关于骨质疏松与TKA术后失血关系的研究。对于老年女性患者TKA术后失血量与骨质疏松之间关系的掌握,能使我们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术后失血量。

已有研究表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BMI均可显著影响患者术后失血量[10-12],而在本文一般资料分析中可见,三组患者在年龄、手术时间、BMI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排除了以上因素对患者术后失血的干扰,更真实的反应出骨质疏松与TKA术后失血量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骨质疏松可增加老年女性单侧TKA术后的总失血量,尤其是在隐性失血方面。关于骨质疏松引起老年女性TKA术后失血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首先,骨质疏松患者在同类术中骨折的发生率是正常机体的5~8倍[13-14],而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由于假体安装时操作手法粗暴,更易造成术中骨折的发生[15],破坏干骺动脉和滋养动脉终末分支的完整性,增加失血量。其次,在晚期膝关节OA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中,患膝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缺损、内翻或外翻畸形[15],导致术中除截骨外,还需额外松解周围软组织,以恢复患肢力线及软组织平衡,这些操作无疑增大了手术创面,破坏了周边血管的完整性,引起术中及术后失血量的增加。再者,TKA术中需要进行大量截骨、开放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的髓腔,造成骨骺端供血血管的破损出血,而由于患者骨密度的降低,骨质疏松、多孔,截骨面的有效渗血面积明显高于相同截骨面的非骨质疏松者;术后出血除积留于关节腔、进入组织间隙外[16],部分血液还会潴留在疏松、多孔的松质骨内,这也许是导致骨质疏松者TKA术后隐性失血量增多的原因之一。

由于骨质疏松患者体重及BMI偏小[17],故通过 Nadler 等[8]公式计算出的患者血容量也偏低。在总失血量增加,而血容量偏低的情况下,使得TKA术后总失血量占血容量的百分比增大,这与本研究统计结果正好符合,由此可知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术后发生失血性贫血的风险更大。

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女性患者BMD与总失血量呈负相关,随患者BMD的降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总失血量。结合文章中q检验的结果,在骨密度T值

对于骨质疏松显著增加老年女性患者TKA术后隐性失血量方面,应给以相应的治疗方案减少隐形失血量,不仅能减轻患者术后患肢肿胀、疼痛和皮下瘀斑等症状[18-20],还有利于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平安度过围手术期[21-23]。笔者认为,对于中晚期的KOA患者,尤其是体重、BMI较小者,需尽早行骨质疏松筛查,明确诊断者给予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以期改善患者骨密度,人为的干预降低后期行TKA的术后失血量,提高术后患肢功能康复的效果[23]。骨质疏松患者TKA术后,要通过专业康复训练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降低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避免术后假体早期松动的发生,同时也降低了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的相关并发 症[15,24,25]。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能增加老年女性TKA术后失血量,尤其是隐性失血量,关节外科医师应额外关注骨质疏松患者,防治TKA术后贫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隆晓涛.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关节置换手术时机选择和疗效[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24):2522-2525.

[2]周琦,周义钦,赵辉,等.老年患者全膝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的转归[J].中华骨科杂志,2015,35(3):261-267.

[3]严格,肖军,张S,等.不同抗凝药物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1):1933-1938.

[4]李军,荆珏华,周云,等.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钠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风险的影响比较[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01):26-29.

[5]Chang, CB,AUID- ORCID:, Kim, TK, et al. Prevalence of osteoporosis in femal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knee osteoarthritis undergo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J Korean Med Sci, 2014,29(10):1425-1431.

[6]Weinstein, AM, Rome, BN, Reichmann, WM, et al. Estimating the burden of total knee replac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J].J Bone Joint Surg Am, 2013,95(5):385-392.

[7]Prasad,N, Padmanabhan, V,Mullaji, A.Blood los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J].Int Orthop, 2007,31(1):39-44.

[8]Nadler, SB, Hidalgo, JH, Bloch, T.Prediction of blood volume in normal human adults[J].Surgery, 1962,51(2):224-232.

[9]Gross, JB. Estimating allowable blood loss: corrected for dilution[J]. Anesthesiology,1983,58(3):277-280.

[10]高玉镭,李佩佳,田敏,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03):209-212.

[11]张波,庞清江,章海均,等.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12,(09):788-792.

[12]高福强,李子剑,张克,等.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5):419-423

[13]马建兵,刘淼,姚建锋.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20):1527-1530.

[14]Gregory, PC, Lam, D, Howell, P. Osteoporosis treatment following hip fracture: how rates vary by service[J].South Med J, 2010,103(10):977-981.

[15]冯会成,黄迅悟,毕龙,等.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03):538-540.

[16]余存泰,覃健,侯之启,等.全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初步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10):784-786.

[17]Bertoldi, I, Frediani, B.Osteoarthritis and osteoporosis: correlations between two clinical entities[J].Reumatismo, 2013,65(2):51-54.

[18]Gao, FQ,Li, ZJ,Zhang, K,et al.Risk factors for lower limb swelling after prima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Chin Med J (Engl), 2011,124(23):3896-3899.

[19]李彬,白伦浩,傅永慧,等.患肢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2,(03):257-258.

[20]王华军,李锋,聂喜增,等.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滑膜切除对术后功能恢复及失血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07):610-614.

[21]刘丹,闵苏,何开华,等.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22):2477-2481.

[22]肖鹏,吴学建,刘宏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04):635-638.

[23]樊继波,覃勇,唐晓松,等.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评估与治疗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10):1207-1211.

[24]纪泉,薛庆云,张耀南,等.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后1年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变化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05):338-341.

[25]李海婷.TKA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护理[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03):50-51.

上一篇:人力资本会计问题探讨 下一篇:锡类散与冰硼散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疗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