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10-25 09:19:11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 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上,要想提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生 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为适应形势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新的突破势在必行。通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实现新突破的关键所在。在物理课堂教学上,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笔者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做初步探讨:

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新课改理念,结合物理教学自身的特点,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带有启发性的物理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1.通过实验创设情境

物理实验教学的功能之一是“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由于物理实验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新颖性和刺激的高强度性,所以实验能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连接认识主体(即学生)和认识客体(物理规律、现象)的纽带。在课堂教学中,用实验也是导入新课的好方法之一。以欧姆定律教学为例。以调光台灯切入,问:调光台灯是调节了电路里的什么物理量,使灯的亮暗发生变化的?再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电流的变化与灯亮暗变化的关系,问:“电流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流与电阻、电压有关系。这样就确定研究方向。从而在上课开始就引起学生对课题的浓厚兴趣,为本课后续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验能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一方面,学生通过亲自操或亲自设计实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学生会因为自己验证了某个物理规律或因自己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而感到高兴,因而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2.通过质疑创设情境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在我们所提倡的探究式教学,就是以疑问为主线来开展的探究学习活动。如果教师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设置一些学生欲答而不能,而又迫切要求得到解答的问题,就能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悬念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例如,在讲授蒸发时,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生动的贴近生活的故事:中国的茅台酒在参加国际评酒会时,国外参展的酒,由于其包装精美,受到与会厂商、官员青睐,而中国的茅台因包装粗糙无人问津。这时中国外交官急中生智,立即将一瓶茅台摔在地上,此时展厅内酒香飘逸,从此茅台酒驰名中外,打入国际市场,给国家带来了丰存的经济利益,接着问:“飘逸的酒香怎么来的?”这一疑问立即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通过现实生活创设情境

教育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实现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的生活活动和需要。”用现实生活创设的物理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雷雨天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铁链?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为什么能看到火星闪烁?等等。通过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各种各样的现象,都能通过物理知识来解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通过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用真诚面对学生。正如古人所说:“亲吾师,而信其道”。使学生的良好情绪逐渐上升为爱物理、学物理的情感。

1.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增加学生的兴趣

语言是师生教学交流的主要工具,如果教师的课堂语言具有戏剧语言的生动、相声语言的幽默、演讲语言的激情、军事语言的果断,或在教学中,语言表达精练简洁、生动有趣、通俗、诙谐幽默,或借助诗歌、谚语、比喻、歌词、笑话等活跃课堂气氛,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用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趣

教师以敬业为先,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过多地苛求、指责,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激励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前进;“思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料学生所错,投学生所好。”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尊重他们的人格,利用积极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当师生之间形成了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情感为导向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新教育观。

三、通过贴近生活实际,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这样既能巩固已学的知识,也能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

1.教学中积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有十多年的生活经验,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与科学知识一致的经验,也包含着不少与科学知识不一致的经验。在教学中,只要能利用,都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对于与科学知识相一致的生活经验,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而对于那些与科学知识不一致的生活经验,引入课堂对教学也会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在讲授《运动的描述》时,我拿着书在教室里走动,就问:“我在运动吗?”所有的同学都很肯定地说在运动,然后我问肯定吗?学生很肯定地说肯定。我说:那好我也肯定地告诉大家我没有运动。想知道为什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运动的描述》。这节课,学生在这一矛盾的刺激下,学得很认真,整节课都能很主动地参与。由于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所以这节课学生学得很轻松,很愉快,也能很自然地掌握这些物理知识。

2.让物理知识应用于学生生活

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要紧密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例如,学习了《惯性》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汽车没有停稳以前,千万不能从车上跳下来。这样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物理知识,掌握物理知识,从而保持和提高学习的兴趣。在物理教学中,把教材的难宜度、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旦保持下去,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内在动力。

总之,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向上的情感,可以转化为学习动机,用这样的动机去推动学习,必然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精心研究教材,钻研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实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形成教学“良性”互动。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探讨 下一篇:补全对话,满分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