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探索

时间:2022-10-25 08:54:37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探索

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能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同时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理解表达能力。古人云:“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多读多想,有利于理解文意,有利于驭驾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一、创设情景,营造氛围

直观、生动的事物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也就最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乐于读书,并且读出感情,首先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会对所读的内容产生兴趣,产生读书的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多媒体、音乐、图片以及老师的范读来渲染课文情景。例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时,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朗读氛围,我在网上给学生找了很多课文中所写到的黄果树瀑布的图片,在讲到瀑布的美时我便把收集到的这些图片展示出来给同学们看,他们不禁发出声声赞叹“太美了!”“简直太美了!我真想到黄果树瀑布看一看!”这时候我便因势利导“你们谁能通过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瀑布很美很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每一位同学都尽情地抒发了自己内心对瀑布的赞美。

二、角色转换,模拟表演

“听其声,视其形”,教师都知道评析学生朗读的好坏,不仅要听学生读,还要看学生朗读时所表露出来的神态。如一位教师在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先请几位小朋友表演。设想到表演小壁虎的学生将小壁虎的天真可爱的神态以及当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借不到尾巴时心里很难过和后来看到自己长出一条新尾巴时异常高兴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表演小鱼、老黄牛、燕子及壁虎妈妈的学生也将大人对小孩说话的神态、语气模仿得逼真逼肖。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不能很快地领略文章的情感,但针对他们的模仿力很强的特点,教师何不适时充当演员,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范读,而后进行分角色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呢?实践证明,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迅速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个性朗读,激励为主

对于一个词语或一句一段话,由于学生的感受不同,读法也不同。学生的不同朗读语气会使文章烙上鲜明的个性色彩。教师不以自己的阅读心理、认知水平来要求学生,通过个性化朗读,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应作出鼓励性的评价,可以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保持他们参与朗读的激情和动力。因此,教师在指名朗读后,不能马上提问学生“他哪里读错了?哪里读得不好?有没有读出感情?”等只找缺点的话,因为这种提问会令学生产生挫折感的心理体验。相反,教师如能提出“他的朗读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之类的先找优点再寻差距的问题,不但能给学生表扬与鼓励,还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四、榜样示范,学生模仿

学生的朗读水平与教师的示范朗读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重视示范朗读的积极作用。示范朗读即通常说的范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讲应该怎样读,而不应该怎样读,学生是很难学好朗读的。他们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并不知道怎样读才算表情达意了。但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他们亲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学起来就容易得多,读起来也就有情有意得多。因此,教师的范读及录音示范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语气,并进行模仿。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再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更能吸引住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五、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一是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二是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竽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三是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朗读训练,要把朗读切实抓起来,使朗读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即使教师在教学前没找到什么好的教学方法,只要朗读好了,读出文章的妙处和味道,也可能把课上的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上一篇:激励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优化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