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时间:2022-10-25 08:26:37

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分布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结果。结果 21例患者经手术后均治愈出院。2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发现上颌窦腔有复发,经局部清理及术腔反复冲洗后也治愈。结论 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行鼻内窥镜手术是首选方式,及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及鉴别诊断。

关键词:真菌性;鼻窦炎;分布特点;抗真菌药物;鉴别诊断

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率不断提高,但是随着抗生素及激素的广泛使用,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呈明显增多的趋势。作者自2003年3月~2013年10月共收治21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1例真菌性鼻窦炎中男7例,女14例,发生在鼻腔的有2例,筛窦的2例,蝶窦2例,上颌窦的15例,以上颌窦发病最多。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3个月~5年,多为一侧发病。主要症状:有长期单侧鼻塞,脓涕,头昏头痛,少许患者涕中带血。

1.2方法 前鼻镜检查,一侧鼻腔粘膜充血肿胀,患者中鼻道有脓涕,中鼻甲息肉样变,鼻腔内可见干酪样分泌物。

1.3 CT检查 多为单窦发病,部分病例可波及前筛,窦腔内有不规则软组织影,多伴有钙化斑,呈砂粒状、条索状、斑块状,少许伴有窦腔骨质破坏吸收。

1.4方法 21例患者均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在0°和30°鼻内窥镜下,根据

病情清除鼻腔息肉,切除钩突及筛泡,开放前,后组筛窦,开放及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保留上颌窦粘膜,开放蝶窦前壁。术中可见窦腔内积脓,窦壁粘膜水肿,增厚;少数呈息肉样变,及肉芽组织,并有干酪样物堆积。非侵袭性者窦壁骨质完整;侵袭性者可见窦壁粘膜增厚及骨质破坏。全部病例病理组织学检查均确诊。以上患者1次/w在鼻内窥镜下鼻窦冲洗(连续4 w);此后1次/2 w鼻冲洗(连续4 w);再改为1次/1~2个月上颌窦冲洗;直至窦腔粘膜上皮化为止[1-3]。

2结果

21例患者经手术后均治愈出院。2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发现上颌窦腔有

复发,经局部清理及术腔反复冲洗后也治愈。

3讨论

3.1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 真菌性鼻窦炎临床上并不少见,多为曲真菌感染,少数为念珠菌及毛真菌感染。以上有部分病例病程短,先按化脓性鼻窦炎治疗,无治疗效果,采取手术治疗后发现患者是真菌感染,所以我们认为具有比较典型的似真菌病例。宜第一时间采取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真菌性鼻窦炎中以上颌窦为多见。但对于涕中带血,鼻窦CT显示上颌窦内有软组织影,部分病例窦口附近有骨质破坏。多见于以下3种疾病:①上颌窦癌(早期);②出血坏死肉;③真菌性鼻窦炎。

以上3种疾病术前鉴别要点是:霉菌性患者鼻腔有异味;鼻窦CT显示窦腔内软组织呈不规则钙化斑状低透光区,术后病理诊断进一步证实。

3.2真菌性鼻窦炎的分布特点 ①位于鼻腔,多见嗅裂及中鼻道后份较隐蔽处;②位于蝶窦腔内;③位于后组筛窦;④位于上颌窦内(最多见);⑤额窦及前筛未发现有霉菌感染者。

3.3真菌性鼻窦炎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发现 ①位于鼻腔及后组筛窦内的病变观察容易,清除病灶彻底;②位于蝶窦内的病变,只要充分扩大蝶窦前壁自然口,也可以基本上观察到窦腔的全貌,清除也较彻底;③由于上颌窦的特殊椎体结构,使得即使扩大了上颌窦口,在70°镜下观察上颌窦情况也存在一定盲区,所以上颌窦的病变容易清理不彻底,在手术过程中用碳酸氢钠及抗真菌药物反复冲洗窦腔;④在手术过程中发现有肉芽组织的患者,多见于免疫功能较差的病患,真菌多已侵入到组织中,所以在手术中除了清除霉菌团块外,还需要将肉芽组织,及充血严重的粘膜组织一并清除;这类患者术后病理检查也证实组织中有真菌,提示患者免疫力低下,所以术后全身给予抗真菌药物及增强免疫治疗,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使用伊曲康唑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闵小玲,胡纯红,郑红,等.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J].四川医学,2004,25(4):446.

[2]周顶斌.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18(6):1561-1562.

[3]许颖,曹明根,周琦.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3,1(20):54-56.编辑/肖慧

上一篇:论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工艺 下一篇:基于形象识别理论的餐饮服务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