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老街:历史在美景中凝固

时间:2022-10-25 06:49:03

骑楼老街:历史在美景中凝固

“骑楼林立,商贾络绎,烟火稠密”是老一辈海口人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它是对当时海口兴盛景象的生动描绘,也是著名建筑骑楼老街的真实写照。

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口市一处极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海口骑楼老街以其惟一性、独特性曾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称号。

始于明朝 五街在此聚首

海口市骑楼老街始建于1849年,具有浓郁的欧亚混合文化特征,至今仍发挥着情感价值。许多马来西亚等地的老华侨们在每年回国祭祖的时候,总要到海口的“南洋街”转转,给身边的孙子讲讲这里当年的故事。

“海口所城”始建于公元1395年(明洪武二十八年),港口贸易也随之兴起。由于地处热带,阳光强烈,风雨难测,夏秋两季频繁发生台风,推倒房屋,折断树木,于是,能够遮雨防晒的长廊式“排屋店”便应运而生了,而“排屋店”便是骑楼老街的前身。晚清时期,《天津条约》签订,海口是当时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是全岛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南洋谋生的人开始回家乡投资建设。一时间,航运局、洋务局、旅馆、货栈等蓬勃发展,洋烟、洋酒、洋布充满整个得胜沙路。当时,得胜沙路那繁华的景象,可以用“商贾如流”、“车马喧嚣”来形容。

1924年,海口设立市政厅,大兴土木,扩建城市。次年,从城墙拆下的石头被用来修筑长堤,这就是今天海甸溪畔的长堤路。在此前后,大批从南洋归来的华侨,结合海口地区的“排屋店”和重视门廊的巴洛克风格的南洋建筑,在四排楼街、得胜沙路、永乐街等地建造骑楼,在海口安家立业。至此,海口老街得以形成。

据统计,现如今的骑楼老街全长3800米,共有骑楼200余座。主要集中于今天的博爱北路、中山路、新华北路、得胜沙路和长堤路等五条老街。当年非常有名的海口最高楼――“五层楼”,如今在得胜沙路还可以看到。它是20世纪30年代初,由时任越南西贡市汇理银行董事长的吴乾椿,用从南洋运回来的石料、木材建造起来的。作为当时海口最大最豪华的旅馆,它一度是海口的标志性建筑,并经营过大剧院、电影院等。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骑楼老街积淀形成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历史上有13个国家在这里开设了领事馆、教堂、邮局、银行、商会;著名的琼崖一大会址、中山纪念堂也在这里出现。

巴洛克风格 中西文化交融汇聚

骑楼作为一种外廊式建筑物,其渊源可追溯到2500年前的希腊“帕特农神庙”。那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供奉着雅典娜女神。18世纪下半叶,英国殖民势力侵入印度等南亚国家。由于军队难以适应热带的炎热与多雨天气,他们在居室前加建走廊,用以遮挡狂风暴雨和毒辣的阳光,以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这种“外廊式建筑”很快被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所重视并纷纷效仿,后来逐渐从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传至我国。

北海、广州、厦门和上海都有骑楼,广州骑楼建筑式样比较丰富,有哥特式、南洋式、仿巴洛克式等样式。而海口骑楼的建筑风格则比较单一,其造型主要是欧洲巴洛克式风格。骑楼下段为骑楼柱廊、中段为楼层、上段为檐口或山花;外立面檐口均为带洞孔的女儿墙,多为横向三段对称。骑楼的窗楣、柱子、阳台等都体现出巴洛克建筑所独有的风韵,墙体上的彩瓷花卉图案具有明显的欧亚混合文化特征。建筑结构上,有中国古代传统式、西方建筑模式,还有南洋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的影响。可见,海口骑楼是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尽管已过去了百余年,走在老街上,仍能欣赏到街边建筑的美。骑楼沿街道两侧临街而建,下层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过道,用以避雨、遮阳。

在老街居住的传统模式里遗留了众多极为有趣的邻里空间,如露天戏台和社区活动空间合二为一的宗庙空间;室外随处可见的土地爷祭拜点,常年有人供奉;较大的室内茶室,多为老年人交谈聊天,消磨寂寞时光所用,茶室内人声鼎沸,俗称“老爸茶”等等。由于住宅外部的社区活动空间丰富,长年来形成和睦和谐的邻里关系,逢年过节就家家户户都参与具有明显社区特色的“点龙灯”活动。

说到骑楼老街,值得一提的是屹立于长堤路旁边,与骑楼相呼应共同构成海口老街独特风景的“海口钟楼”。钟楼面向海口湾,南面中山横街与中山街相对,北临海甸溪,依街傍水。薄暮中,归航的船只泊于堤岸,夕阳斜照,波光粼粼,不禁让人想起白居易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海甸溪和长堤路的景致,为钟楼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也和对岸的老街遥相呼应。

老街商铺 乡愁四溢

在骑楼里、在街角边、在庙堂中以及长堤上,定然留着骑楼老辈的种种思念。几十年过去了在这里上演过人生悲喜剧目的老街坊们是否还记得往昔的骑楼老街,他们是否还对这里流连忘返。

百年前的骑楼老街,俨然一个贫富并存的国际小都市。身穿长衫马褂的先生和身着旗袍的太太是当时社会中、上层人物;小贩、学徒短工和黄包车车夫皆为社会底层人物。街道两边的骑楼里里外外都在显露着主人的身家地位:有钱人在盖骑楼时会选用上好的木料、会把房子的外形修饰得相当华美,连地板也会铺上一层带有花色的板砖,这样的区别至今在得胜沙路的老房子里仍有踪迹可寻。很多骑楼主人经历了创业的艰难,饱尝了生活的苦涩,于是,在子女教育上往往不惜代价,纷纷督促孩子们潜心苦读。在当时的老街上有钱人家常闻花草之芬芳,笔墨之幽香。不少长衫公子和旗袍小姐,虽往来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却也步履优雅,尽显名门风度。

20世纪30年代,海口已有上百家商铺,如“梁安记”、“云旭记”、“远东公司”和“广德堂”等;著名旅店或综合性娱乐场所有“五层楼”、“大亚旅店”、“泰昌隆”等。许多大商号都在老街的骑楼里,展开不见硝烟的经营大战。可以说,是骑楼撑起了海口老街发展的天空。至今,老街的骑楼群仍然发挥着自身的商业功能,并记录着海口逐步发展成一个繁荣的海滨城市的历史过程。

如今,以前卖柴米油盐的得胜沙路已建成海南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以卖煤油和火柴出名的中山路成为五金灯饰一条街;新华路、博爱路也都分别成了家电、小商品及纺织面料一条街。沿着五条街漫步,会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气氛,这些白色骑楼建筑虽然十分欧化,可墙面上细致雕刻全部是中国民间特色的吉祥图案,形成了一座骑楼就是一副风景画,一条街就是一个文化景区的独特文化现象。

如今的骑楼老街,仍可寻得岁月痕迹,思古幽情。董桥先生在《给后花园点灯》中写道:“不会怀旧的社会注定沉闷、堕落。没有文化乡愁的心注定是一口枯井。”

上一篇:细雨看过朦胧 下一篇:神笔一支绘乾坤大千世界壮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