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红芽芋种植气候区划与高产措施

时间:2022-10-25 05:42:45

铅山红芽芋种植气候区划与高产措施

【摘 要】根据铅山县的气候特点,本文对铅山县红芽芋生长适应的气候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红芽芋产量的措施,以期提高红芽芋的种植效益。

【关键词】红芽芋;气候条件;种植区划;高产措施

铅山红芽芋为芋头中的优良品种,其块茎肥大、肉质细嫩雪白、淀粉含量高、口味纯正,素有“绿色保健食品”的美称,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铅山县政府为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红芽芋种植和深加工产业,全县红芽芋种植面积已达12 000hm2,发展红芽芋产业已成为铅山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项目。由于铅山红芽芋采取大田种植,因而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大,为提高本地红芽芋的产量,本文从气候科学角度对红芽芋种植的区划和高产、优质措施进行了研究。

1 铅山县的气候条件

铅山县地处江西东北部、武夷山北侧,其中山地占52%、水域约占2%、丘陵占28%,是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县份,地势总观趋势由南向北降低、由东向西慢慢倾斜。当地属中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秋短而夏冬长,雨热同季,雨水充沛,光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有利于喜温作物的种植。铅山独特的气候特征是由其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决定的。

据铅山县多年的气象资料统计,铅山县的年平均气温为15.0~18.1℃(海拔500m以下地区),主要受地形变化的影响,在多丘陵地区,由于辐射冷却的缘故,常在坡地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铅山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为29.4℃,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为6.1℃,无霜期平均为258d,喜温作物生长期间的≥10℃的活动积温为5721.5℃,热量资源丰富;全年平均总降水量为1848.8mm,4~8月降水量约占50%,平均降水日数为156d;全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727.5h。气候条件完全能满足铅山红芽芋的生长要求。

2 红芽芋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铅山红芽芋株高约1m,叶片呈阔卵形,叶柄为紫红色,生长期为210~240d,一般在9~10月采收。母芋较大,近圆形,每株有子芋7~10个。单株产量0.85~1kg,667产1500~1700kg。红芽芋对气候与土壤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

红芽芋生长发育时段为2~10月,期间的平均气温为 7.6~25.1℃,≥10℃ 的积温要求为5500℃左右。

2.1 温度

红芽芋喜温暖湿润的环境,但忌高温。在年平均温度14~20℃时,红芽芋的地上部生长旺盛,块茎膨大的最适温度为22~30℃,根部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0~26℃,生长期间能耐短期35℃高温,15℃以下则停止生长且地上部分会倒伏。

2.2 水分

红芽芋多以块茎或根状茎作为繁殖材料,主要依靠块茎中蓄存的水分出苗,因此,红芽芋生长前期和块茎膨大期需要较湿润的土壤环境,生长后期要适当控制水分。

2.3 光照

红芽芋适宜在年日照时数为1600~2000h的地区种植。

2.4 土壤

红芽芋在整个生育期中吸收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对养分的要求与马铃薯相似。红芽芋块茎喜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气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轻质砂壤土。

以上说明铅山县具有种植红芽芋的气候资源优势。

3 铅山县红芽芋种植的气候分区

影响红芽芋生产的主要气象条件为气温、降水和日照。铅山县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为由南向北降低。海拔高度为影响铅山气候的主要因子,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年平均气温也发生变化。本文选取年平均气温作为红芽芋种植的关键因子,并结合年降水量和日照作为区划指标来确定红芽芋种植的气候分区,确定可将全县区域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3.1 最适宜种植区

红芽芋最适宜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为:年平均温度为18.0℃左右,年降水量在1800mm左右,≥10℃的积温为5500℃左右,年日照时数1800h左右。

符合条件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县中部地区,包括湖坊、港东、杨林、紫溪、永平、稼轩、石塘和英将北部等地区,本区域的海拔高度在250m以下(海拔高度50~250m),无霜期为250d左右,年平均温度在17.0~18.0℃之间,年日照时数1800h左右,≥10℃的积温为5500℃左右,年降水量在1800~1850mm。当地光、热、水资源丰富,土壤一般深厚、疏松、肥力中厚,呈微酸性。此外,由于地形的影响,当地伏季容易产生局地降水,因而不会出现连续干旱,因此是红芽芋的最适宜种植区。

3.2 适宜种植区

红芽芋适宜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为:年平均温度为17.5~18.5℃,年降水量为1750~1850mm,≥10℃的积温为4500~5500℃,年日照时数为1700~1800h。

符合条件的区域主要在铅山北部地区,包括汪二、河口、新滩、鹅湖和清溪等地。该区海拔高度多在50~100m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7.5~18.5℃之间,年日照时数在1850h左右,≥10℃的积温>5500℃,降水量在1700mm左右。当地光、热、水资源丰富,土壤一般深厚、疏松、肥力中等,主要是降水稍少,特别是伏季降水少,出现干旱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是红芽芋的适宜种植区。

3.3 不适宜种植区

红芽芋不适宜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为:年平均温度1850mm,≥10℃的积温1800h。

符合条件的区域主要在铅山县南部,包括陈坊、太原、黄岗山、天柱山、篁碧、武夷山和英将南部地区。该区域海拔高度在250m以上(海拔高度多在300~500m),本区年平均气温在16.5~17.5℃之间,年日照时数在1600h左右,≥10℃的积温

4 红芽芋的高产栽培措施

4.1 选择适宜的地块

实践经验证明,在种一季稻的地区种红芽芋有增收的比较优势。红芽芋的球茎是在地下土层中形成的,球茎有向上生长的习性、根系分布较深,因此要求土层深厚、松软、湿润,以砂质壤土为好。红芽芋不喜连作,连作时会导致生育不良、影响根系生长与分球,并且腐烂较严重,会导致产量降低,因此,红芽芋应与水稻或者其他蔬菜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

4.2 科学施肥

施足基肥是红芽芋获得高产的保证。红芽芋生长期长、产量高、比较耐肥、需肥量大,一般每667施腐熟的猪牛粪1500~2500、草木灰100~150、过磷酸钙50做基肥。追肥应以速效肥为主,一般每年追肥4~5次,时间分别为出苗后、4月下旬、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下旬。

4.3 栽培技术要点

种芋的挑选和催芽是栽培技术中的关键。种芋一般以年龄较小、块茎膨大率较高、没有伤损、没有病虫害的为最佳。为确保种芋质量,可对其进行催芽处理。在播种前15~20d,将种芋置于15~20℃且相对湿度在75%左右的环境下,在温室、温床或冷床中进行催芽。

红芽芋种植时间可分为冬天种植和春天种植2个区段:冬种在11~12月挖收后就立即下种,或边挖边种,种芋在地里越冬;春种在气温回升到日平均15℃以上的4~5月进行栽种。一般来说,种芋催芽至芽开始伸长、新根将萌出时是栽种的最适宜时期。栽种前,要求对地块进行带状翻耕,采取单行条植,行宽40、深度为20~30。栽植深度以块茎上部位于土表下3~6为宜,栽植后覆盖细土。6月后,在多雨期要注意清沟排水。

实践表明,宜施用“施大壮”复合肥35~40,其中基肥占50%。追肥宜早,第一次占20%、第二次占30%,追肥时配施适量农家肥效果更佳。以后还可在8月上旬看苗再追施速效肥1~2次。

4.4 收获与储藏

一般在霜降前后选择晴天和土壤干燥时挖收,收后摊晾2~3d。在冬季不太寒冷的地区,可直接将红芽芋堆放在室内干燥的地面上,不过要在地面先铺1层干草或细土,以保持温度。堆放时,顶芽朝上,然后覆盖1层干草或细土,一般可叠放3层。

上一篇:“武运粳23号”优质粳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浅议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